制度反腐葆清廉

2014-10-21 20:08马传浩
法制与社会 2014年35期
关键词:反腐制度建设高校

摘  要 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频发。究其原因,首先是高校官员的理想信念不坚定,导致自我迷失;其次是权利结构不科学,在权利实施过程中容易滋生腐败,而监督机关置于被监督者的控制之下,沦为摆设;此外,腐败的隐秘性和敏感性也增加了反腐难度。遏制高校贪腐,制度建设是关键。要深入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创新管理制度,推动信息公开,同时要加强内部控制,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

关键词 高校 反腐 制度建设

作者简介:马传浩,南京晓庄学院。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2-153-02

教育承载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教育的健康发展是提升国家、民族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教师是学校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韩愈将教师视为社会道德的楷模,“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可见,教师的道德状况、高校的内涵发展是社会文明的标尺,优良的教风、学风、校风关系高等教育的质量。“师德”作为老师的基础品质。

近年来,随着高校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办学资源不断增加,投资主体日益多元。高校教学经费来源已从过去的单一渠道转化为多渠道、多方位的筹资。高校开始频繁参与市场经济,基建规模逐渐扩大,且在工程建设、设备物资采购、招生录取等方面拥有的自主权越来越大。这些诱因导致高校腐败案件频发,一些干部利用教育资源调配权、审批权、监督权等权力谋求私利,招生录取、基建项目、物资采购、财务管理、科研经费、校办企业、学术诚信“七大关口”等重点部位违纪违法问题呈多发态势,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与中央的要求、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形势依然严峻。教育系统出现腐败现象,败坏教师形象,降低教育质量、效果,更严重腐蚀教育事业。“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加强高校的反腐倡廉建设,需要从源头防治腐败的发生。

反腐高压态势没能根治教育系统的腐败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人的理想信念动摇,理想信念是指人们向往、追求和奋斗的根本目标,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更是一个人进行各种行为的支撑和动力。对一个人来说,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失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迷失自我。“贪如火,不遏则焚;欲如水,不遏则溺。”贪念聚沙成塔,后果不言而喻。《解人颐》中,对人的欲望的描述入木三分:“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栓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当了县丞嫌官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其次,权力结构不科学。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根据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腐败是公职人员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腐败产生在权力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英国思想史学家阿克顿勋爵(1832-1902):“Power tends to corrupt, and absolute power leads to absolute corruption”(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有的把权力私有化,认为手中的权力是自己奋斗得来,必须为自己服务;有的把权力商品化,认为权与利、色等可以交换。监督的前提是合理分权,然而在现行体制下,监督机关常常置于被监督者的控制之下,甚至依附于被监督者。公共权力和制约、监督公共权力的力量不对称,权力过于集中。

其三,信息的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原义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腐败具有隐秘性、敏感性,以致腐败者和反腐败机构所掌握的信息的不对称,也就是说,腐败分子在信息掌握方面占有优势,给反腐倡廉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 美国学者迈阿密认为:“清除腐败不能仅仅是挑出了一个个烂苹果,而更应该检查放置苹果的筐子。”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反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次全會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些都显示中央以制度反腐作为治理腐败的根本之道。遏制腐败,应该着眼于制度的完善,从制度的设计、建设、执行上杜绝权力滥用,填补腐败风险的漏洞,孕育权责一致、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从根本上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权力运行机制。

一、深入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各项任务扎实落实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指各级党委(党组)、政府(行政)及其职能部门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应当承担责任的制度。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主体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中的正职为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新时期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根本性制度,是党风廉政法规制度体系的重要基础。这项制度的执行落实直接影响高校各项工作又好又快效果的推进。因此,要围绕责任制落实情况建立相关配套制度,把反腐倡廉建设纳入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的目标管理考核中,明确责任要求,依据《贯彻<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实施办法》的要求,建立“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完善规章制度,严格责任考核,强化责任追究,形成党员干部自觉履职、部门单位重视落实的廉政氛围。

二、以人为本,创新管理制度

围绕“一切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根本任务,从学校大局、事业发展的整体出发,创新管理理念,推动管理制度的完善。健全和完善首问负责制、学校制度制、联系基层制度等,扎实推进作风建设;通过立、改、废、释,制定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抓好顶层设计,从学习大局、学校事业发展的整体考虑,推进管理重心下移与时俱进,提升管理能力,提高科学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使办事、管理、服务更加高效、有序、优质。

三、推动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缺乏有效的监督是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反腐败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要以公正透明建公信。主要领导干部应积极主动地向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部门汇报思想动态、履职情况、反腐倡廉等,带头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即“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经过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师生参与,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让师生及时了解学校的动向。全面推进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拓宽信息公开渠道,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及监督权,让管理的各项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严密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内在修养,廉洁自律

苏轼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腐败的实质是权力主体的堕落。要遏制腐败,需要人来践行完善的制度。任何教育、监督、制度等措施必须内化为信念、信仰,并最终形成行动自觉。东汉太守杨震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夜拒黄金十斤;宋代包拯以“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安身立命;明朝政治家于谦以“我带两袖清风”拒奉权贵……这些廉政佳话正是我们中华文化中关于廉政的优良传统。在自媒体时代,公众人物的一块手表、一盒香烟、一句雷语甚至一个微笑,都会成为中国网民监督的重要“切入口”。廉洁这个词,不仅属于公职人员,也属于普通公民,在既定环境条件下,需要每个人的自律。只有在工作面前保持一颗责任心,在生活方面保持一颗平常心,在物欲面前保持一颗警觉心,才能达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高尚境界。

由于价值观念的错误,往往会导致索取与奉献的失衡,索取和奉献是人生的两种基本状态,也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基本参数。只讲索取而不思奉献的人,之所以可能陷入腐败,在于他没有区分索取的不同性质。索取性质一般说来,有正当索取和不正当索取之分。在不损人利己,不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积极为社会作贡献的前提下,索取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这种行为就是正当索取,否则就是不正当索取。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提升内在修养,是廉洁自律的内在保证。

五、敬畏权力,完善监督机制

缺乏监督的权力是腐败的重要原因。权力是把双刃剑,既可以催人奋进,也可能诱人腐化堕落。当前,有的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监督,把上级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不信任,把班子成员之间的监督看作是与自己過不去,把下级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不尊重。其实,监督才会使人清醒、谨慎。“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我们越思考它就越感到敬畏,那就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高校领导干部、教师要时刻铭记自身权力、责任,要真诚欢迎监督,积极构建运行监督机制,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与社会监督更好结合,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格。

“纵贪欲如落水,不用吹灰之力,终成灭顶之灾;保清廉似上山,定需步步用力,方能攀上巅峰。”巩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良好成果,从外在刚性制度层面治理腐败,是保障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治保证。只有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兴清廉师风,不断提高防腐拒变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真正做到“身正为师,德高为范”,为学校事业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注释: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342页.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33页.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3.

[2]警示教育讲稿.河海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李桂圣.反腐倡廉三管齐下.党政论坛.2007(1).

[4]温家宝.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求是.2012(8).

[5]邢千里.论高校教师廉洁教育.继续教育研究.2013(1).

[6]周佳.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理性思考.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

猜你喜欢
反腐制度建设高校
浅析公务员心理成长与健康建设的反腐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经济不存在“东北化”可能
反腐报道娱乐化之忧
官员勿被“权力”扭曲心理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