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丽
【摘要】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复杂而多变,温暖中充满了对人性的渴望。柴可夫斯基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恋者,他的创作反映了“同性恋”独特的精神世界,极端情绪化、压抑、孤独、渴望被理解、矛盾、细腻柔情、封闭。他那格格不入的精神世界与当时的生活环境在音乐作品中形成了明显的复调音乐思维。柴可夫斯基将自己看做一位“充满世界意识的俄罗斯人”,他的作品展现了俄罗斯人民的生活画卷。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同性恋;音乐创作;艺术情感
柴可夫斯基出生在维亚特卡省的一个贵族家庭,1850年,入圣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司法部供职。1861年入俄罗斯音乐协会的音乐班学习,后转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作曲家鲁宾斯坦等人学习音乐。1863年,他毅然辞去司法部职务,献身于音乐事业。1865年,柴可夫斯基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应聘到刚刚成立不久的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在紧张的教学工作之余积极地进行创作。期间,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接受其资助长达13年之久,他的许多作品都是献给这位夫人的。1893年6月,柴可夫斯基荣获英国剑桥大学音乐博士学位,同年10月底在圣彼得堡亲自指挥其《第六(悲伧)交响曲》,首演后不久即逝世。他的死因给后人留下了种种猜测。
一.柴可夫斯基非凡的创作激情
柴可夫斯基是欧洲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年轻时代他还是一名出色的钢琴家。他是世界音乐家当中最有才华的一位同性恋者。
(一)在声乐领域里
歌剧是柴可夫斯基最重要的创作体裁。他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善于在矛盾冲突中描绘人物的思想情感、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作品没有眩人耳目的豪华场面,没有炫耀歌唱技巧的咏叹调,而是力求运用优美的音乐旋律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歌剧《叶普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都是柴可夫斯基最卓越,也是最高成就的歌剧作品之一。
其中《黑桃皇后》是根据普希金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该剧描绘了名门闺秀丽莎与青年军官尔曼的爱情悲剧故事。作品表现了个人理想被残酷的现实所击碎的不幸,揭示了社会的不平与无奈。歌剧《黑桃皇后》的音乐在刻画人物性格、表达戏剧性冲突等方面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充满了交响曲的特性,音乐情绪起伏跌宕、色彩鲜明,富于强烈的感染力与戏剧性,他的作品是世界歌剧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二)柴可夫斯基钢琴协奏曲
从1867年问创作的op.1《第一交响曲》至1893年问谱写的op.72《小品18首》,在这26年当中,柴可夫斯基谱写了大量形象特点鲜明、内容丰富多彩的钢琴作品,在同时代的作曲家当中,儿乎无人能与他相媲美。对于俄罗斯钢琴文献来说,柴可夫斯基的钢琴作品遗产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其重要性不亚于他为乐队谱写的作品在俄罗斯交响音乐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中,主题永远是人、爱情、希望、痛苦与失望。他善于通过音乐创作活动,真实地表达人的各种内心感受及其复杂的心理变化。柴可夫斯基典型的交响音乐思维方式是在各种不同的,有时甚至是相互对立的音乐形象的基础上,使作品中的艺术思想得以发展,揭示人对幸福和自由的追求、因现实理想而造成的悲剧所产生的内心冲突。
(三)《六月:船歌》
《六月:船歌》是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中的一首。柴可夫斯基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而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这些都反映了作曲家极端情绪化、忧郁敏感的性格特征,一会儿突然萎靡不振,一会儿突然充满了乐观精神。
其中他用《船歌》作为六月的一曲,是因为六月是俄罗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气候宜人,大地一片葱绿,野花散发着芬芳。这一时期,柴可夫斯基的心境较好,他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眼望着醉人的美景,动人的旋律油然而生。柴可夫斯基根据诗歌中描写的波光粼粼、水波荡漾的意境,采用“船歌”体裁,并以之命名。这只曲子现成为十二曲中最为脍灸人口的曲子之一。
二.柴可夫斯基与他的“同性恋”精神世界
柴可夫斯基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沙皇专制制度腐朽没落的时期。他热爱祖国,关心俄国人民的命运,但又看不到俄国社会的出路。身为同性恋的柴可夫斯基精神和思想上都倍感压力。柴可夫斯基基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甚至决定结婚。他在1877年娶了一个莫斯科音乐学院崇拜他的女学生,原以为这位思想简单、惟他是从的女子可以與他维持夫妻的名分,不料婚后却发现她竟是一个性欲狂者,两个人的婚姻勉强支持了9个礼拜就宣告破裂。后来柴可夫斯基的兄弟,也是一个同性恋者,把他救回圣彼得堡,此时,他精神崩溃了。柴可夫斯基为此极为痛苦,想自杀跳河却未能成功,不久即离异。
由于创作与教学工作的矛盾和婚姻带来的不幸,使柴可夫斯基精神负担日益加重。此时,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建立了通讯友谊,这给柴可夫斯基以极大的精神安慰。梅克夫人是一位颇有文化教养的富孀,非常喜爱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两人在频繁的通信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梅克夫人从1877年开始,每年给予柴可夫斯基以优厚的经济资助,使柴可夫斯基有可能辞去音乐学院的教职,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创作。这些或许使得柴可夫斯基在“同性恋”世界中的情感压抑在梅克夫人身上找到出口。这个时期柴可夫斯基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作品,音乐是他的一切。
柴可夫斯基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而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
柴可夫斯基的内心是极度矛盾的。他对过上“正常”家庭生活的渴望,与他同性恋天性的矛盾,使他一生都充满了痛苦的挣扎,这亦反映在他的音乐里,尤其是晚期的交响乐作品中。在柴可夫斯基的大部分音乐里,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民族文化对他的影响,他将民族文化与西方交响乐传统成功地融合在一起。尽管柴可夫斯基结识了“强力集团”,但是他始终没有加入任何一个民族主义团体。柴可夫斯基曾写道:“至于我对音乐里俄罗斯元素的关注,是由于我常年生活在异国。在我年幼的时候,俄罗斯民族音乐无法描述的美丽就已经充满了我的生命。”
三.“同性恋”艺术家的音乐性与人文情怀相结合
柴可夫斯基善于利用音乐形象来表现生活中各种心理和感情状态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他主张音乐的美是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础上的。他的作品一向以旋律优美、通俗易懂而著称,同时又不乏深刻性。透过他的艺术作品,人们不难发现他不仅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而且是一位擅长用音乐描绘心理活动的大师,探索着人性的奥秘。
他的同性恋情感和他的内向、敏感的性格是互为因果的,特别在一个封闭的社会环境中,同性恋被视为羞耻之事,它促成了柴可夫斯基内心和外在生活的极不协调,内心倍受煎熬。在世界艺术史上,音乐、美术及文学界中同性恋者相对多一些,至于其中的原因、如何界定等,都有待于专家去探究、发现。笔者只想从艺术方面来思考同性恋:艺术本身是对于各种形态的美的追求,在这种追求过程中,人体甚至人“性”是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形式。
古希腊的雕刻中有不少是颂赞男性的人体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各流派中,也更多以男性,特别是青年男子为美的化身。也许对真正的艺术家来讲,美没有性别之分,而是形式上对美的一种向往、一种追求。
另外“同性恋者”的爱情,有一些特殊性。他们是想找一个挚爱的人,其实他们最爱的还是自己。那是一种深度的自恋,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恋。如果一个异性恋的男人,他也可以自恋,但他的生理结构和心理感情都是单向的,要想获得最终满足,就必须向异性投射,因为异性身上有他所需要的东西。但在同性恋者身上,自己和同性伙伴的生理与心理是如此的相似,另外可能因为自身兼具男性逻辑思维与女性敏感细腻等双重特质,因此,他感觉离一个能够满足自己欲求的人是如此之近,所以就更容易在同性身上向往某些感覺,也就是他自己的一种幻化分裂和灵魂本质。籍由同性恋者这种特殊的状态,可以让我们看到人类的一个本质欲望,就是自我的实现感和自我认同感。这是人类追求进步与完美的最大动力之一,因为它源自于性欲,是一种性欲的直接升华与变相发散。他不仅要成就自己,同时也渴望被别人成就。在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中,笔者能感觉到他的自我认同感,他的所有矛盾冲突来自于内心的那个他在不断地挣扎,渴望得到救赎,只有在音乐中他肉体与精神才能得到升华。
从柴可夫斯基作品中得到启示:(1)让人感觉他是压抑和孤独的。(2)多么渴望被理解。(3)忧郁敏感、封闭。(4)细腻柔情、隐形、复调音乐思维。柴可夫斯基是旋律大师,他的作品旋律线条委婉悠长、起伏跌宕、情切自然,如真挚的倾述。他的创作风格受法国、意大利、德国因素的影响,融合本民族和国际的因素,综合俄罗斯民间音乐和城市浪漫的音调,吸取西欧专业音乐创作的成果,表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与炽热的感情色彩,具有感人的魅力。
他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良好的音乐创作技巧,更拥有丰富的情感世界,注重个人情感的体验与表现,在作品中将民族精神与浪漫风情结合起来,使得俄罗斯民族音乐走向了全世界。
四.“同性恋”与柴可夫斯基的成就
从柴可夫斯基丰富的音乐作品中,不难发现,做一名伟大的艺术家需要多么丰富的情感体验。他的同性恋情感在艺术创作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个时代的“同性恋”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公诸他人,甚至他和梅克夫人的通信中也不能提起,于是他选择了诉诸音乐。同性恋和音乐的关系不在于乐曲的形式和内容,而在于创作行为的本身。从心理学的立场来说,我们可把柴可夫斯基内心压抑的情感看成他艺术创作中的原动力之一。如果他是一个正常的异性恋男性,也许不一定能够创造出这么多优美、动人的音乐作品,这个论点为艺术家的“煎熬说”。人们从艺术创作角度来谈“同性恋”艺术家本身对各种艺术形态美的追求,在这种追求过程中,人体,甚至人“性”,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我们从柴可夫斯基的艺术创作道路来看,这一切的发生,仿佛是每一位“同性恋”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艺术生命过程。
纵观历史所有具备“同性恋”气质的艺术家们,所爆发出强烈的创作激情,是对生命的质疑,也是其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是对现实世界强烈不满的一种宣泄。他们把爱寄托在艺术构思中、在疯狂的自我创作中。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复杂而纠结的“同性恋”情感是创作的源泉,它成就了这位伟大的作曲家。
西方音乐界的同性恋者,已经公开承认毫不避讳。由于他们的成就,使得同性恋不再是羞耻的行为,而被看成是音乐界和艺术界的正常现象,甚至把同性恋变成了一种有艺术感的生活方式。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除了赞美男女之爱以外还应该学会欣赏同性之爱,而真正伟大的艺术家从来没有性别之分,他们眼里只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