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娜 董浩洁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优势,并对高职院校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机制的构建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创新高职院校办学思路,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新生代农民工 培训机制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013-02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关系到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程,也关系到城市管理、就业稳定和社会和谐。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参与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是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扩大办学影响力、赢得社会支持与认可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参与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为解决新型城镇化中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贡献力量。
一 高职院校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优势
1.专业设置贴近市场
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特色产业的支撑和助推,高职院校不但开设与区域主导产业密切相关的特色专业,还积极发展基础好、实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应用型专业。同时,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实现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对接。其专业设置覆盖面广,基本涵盖生产、建设、管理及服务等多方需求,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根据自身和新城镇发展需求选择培训专业,接受“入学—培训—就业”的一站式服务。
2.教学模式灵活开放
高职院校已形成“教、学、做”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校内实训基地规模较大,设备精良齐全,可提供多数社会机构难以承担的高、精、尖设备培训项目。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可以使学员较快理解专业知识,掌握实践技能。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可使学员接触到企业工作环境,在实践中掌握实用技术和技能,增强岗位的适应能力。
3.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丰富
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不但学历层次较高,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而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尤其是实训、实习项目的指导教师,多数具有企业一线工作经验,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和经营管理。同时,由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和岗位能手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可以更好地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需求。
二 高职院校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机制的构建
1.完善资金筹措机制
构建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资金筹措机制,保证高职院校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要把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积极探索政府补贴的有效模式,使培训经费切实落实到位。用人单位应承担起培训本单位农民工的责任,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和政府职工培训补助费中按实际需要列支农民工培训经费,协助解决高职院校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资金缺口。
2.健全组织协调机制
政府要制定高职院校参与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具体实施方法,进一步明确细化高职院校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所需资质和条件,选择一批管理规范、办学声誉好、就业服务能力强,具有培训资源条件和专业优势的高职院校作为培训示范点,以点带面,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工作深入展开。建立高职院校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研究解决培训中的重大问题。相关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协调配合,立足职责,共同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政策指导、督促检查及各项服务工作。
3.创新教育培训机制
高职院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精心编制培训方案,并根据市场发展变化对培训方案进行动态调整。高职院校应根据企业用工情况和新生代农民工的不同诉求,在培训内容方面进行分类指导。一方面要做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劳务品牌;另一方面要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社会公德、法律法规、城市生活常识等社会知识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使其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在培训方法上,要顺应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训练,灵活运用情景模拟、操作示范、现场观摩等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培训效果。
4.强化就业服务机制
高职院校要加强与用工单位的沟通协调和交流合作,采用订单式、对接式培训模式,搭建企业和农民工之间的有效平台。要在校园网开辟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专栏,及时进行信息更新,充实信息内容,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与就业的有效对接。同时,要对新生代农民工在用工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动态跟踪指导,为改进完善培训工作提供思路。此外,高职院校要主动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加强联系,广泛收集岗位信息,拓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渠道。
5.建立绩效评价机制
政府部门要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对参与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高职院校实行动态管理。参训人员实行实名登记,防止个别院校利用虚假农民工身份冒领、套取补贴资金。同时要完善培训考评体系,开展定期检查和教学督导,了解培训效果、培训对象就业率和满意度。考评监察情况要向高
职院校及时反馈并向社会公开,确保培训工作有序推进。高职院校要建立激励机制,将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其参与培训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培训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顾月琴.高职院校参与新城镇建设的农民工培训机制探讨[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2(4)
[2]王鹏、王秋芳.农民工职业培训:高职院校的优势体现于操作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0(5)
[3]刘洁.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实现途径研究——以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养为例[J].科技资讯,2013(33)
〔责任编辑:林劲〕
* 2014年度河北省教育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服务新型城镇化 改革高职院校办学方向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编号:SZ14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