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20世纪新室内乐的变革

2014-10-21 20:08张慧琴
北方音乐 2014年10期
关键词:呼声室内乐音高

【摘要】本文以乔治

克拉姆克拉姆《孩子们的原始呼声》为例,浅论20世纪新室内乐从“音高到音响”,从“传统室内乐到新室内乐”的巨大变革,为新世纪的音乐创作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启示。

【关键词】《孩子们的原始呼声》;新室内乐

《孩子们的原始呼声》是乔治

克拉姆在1970年受伊丽莎白

库丽吉基金会的委托,采用西班牙诗人洛尔卡的诗歌片段作为歌词,为女高音、童高音、双簧管、曼陀林、电声扩音钢琴和三位打击乐手而作。作品由五首声乐曲和两首器乐曲构成。在这首作品中克拉姆将音响表现力放在首位,启用了大量的非常规乐器,并在人声演唱、乐器的演奏方法上进行了非常规形式的探索。

一、从“音高到音响”观念和手法的变化

钢琴音乐是写作技术的试验室,是音乐发展的排头兵。在从“音高到音响”这个观念和手法的变化过程中,钢琴仍旧是这种革命的先行者。20世纪的钢琴音响革命,从早期的德彪西和他的“无槌钢琴”,普罗科菲耶夫和他的“鋼铁音色”,巴托克和他的“槌子钢琴”开始,到考威尔“拨弦钢琴”,约翰凯奇的“预配钢琴”,乔治

克拉姆的“扩声钢琴”的出现,使20世纪的新音乐在创作观念上产生了飞跃性变化——用“音响”作曲,而不是用“音高”作曲;不是用“作曲法”作曲,而是用“演奏法”作曲。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挖掘或开辟新的音源,创造或合成新的音响,成为20世纪后期新音乐作曲家们主要的共同追求。

在《孩子们的原始呼声》这部作品中,在音色使用上采用了新颖的组合,如玩具钢琴、竖琴加纸片、曼陀林、钢琴加塞子、念佛石、钟声、定音锣、庙铃、钟声、马林巴等乐器,从而使声源更加丰富。在乐器演奏方法上,采用了刮奏、拉奏、拨奏、弹奏、滑奏、撞击、敲打、抖动等多种演奏方法。在人声表现上,采用歌唱声、尖叫声、低语声、说话声等各种不同寻常的音色,产生新颖细致、丰富多样的声效。

这首作品与传统创作手法最根本不同是以音色的变化为最终目标,用“音色”“音响”取代传统创作中的音高,使原本单一的、以旋律音高是否动听为目的的声音变成了多变的声源。

二、对传统室内乐经典形式的改造

从概念上看,传统室内乐可以定义为“独奏之合奏”。这种室内乐的音响性格是精致典雅的,其形式以弦乐四重奏最为典型。此外,其它类型的室内乐虽然形式多样,但在乐器品种上总以键盘、弦乐器或旋律性的独奏乐器为主;在乐器数量上也总在两件到十件之间,因此其相应的称谓也总是遵循“乐器品种+数量”的命名公式。

而综观20世纪新室内乐可以看出,这种“为……而作”的室内乐所着重追求的,第一是编制上的奇特性,其中包括对各种非常用乐器的选择,诸如常规乐器分组中的变种乐器、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间乐器、五花八门的打击乐器、新兴的电声数码乐器以及被看作乐器的人声等。第二是反对音色的融合,强调音色的分离、对比和发散,强调音色和声部的独立性。第三,它的突出共性是在于强调一个声部一件乐器或是一件乐器一个声部。第四,音色组合音色处理常常打破传统的其他界线。如乐器一响器,乐音一噪音,声乐一器乐,声学一电学。第五,新室内乐的极端做法是对传统室内乐基本属性的一种反动——有时强调“合奏之独奏”。

《孩子们的原始呼声》这部作品,采用为女高音、童高音、双簧管、曼陀林、电声扩音钢琴和三位打击乐手而作的编制,并在全曲中使用了大量的特殊打击乐器,其中包括玩具钢琴、中国西藏的念佛石、日本寺庙的钟、一种起源于非洲的通通鼓、锯琴、雪橇铃等。在音色处理音色组合上克拉姆采用木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键盘乐器、色彩乐器、非常规乐器、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变化处理声,并根据不同乐器本身材料质地的不同,制造出不同的音质。克拉姆十分强调单个媒体的“音色特质”和各声部间的“音色分离”,不像古典室内乐追求音色的统一和融合。

克拉姆这首作品引入了新的音乐创作观念,采用大量非常规音源,结合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音响效果,这种多元创作思维是对传统单一性创作思维的挑战。同时,揭示了从“音高到音响”,从“传统室内乐到新室内乐”的历史发展趋势,给予新时代的音乐人新的创作灵感,冲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音乐创作。

作者简介:张慧琴(1981-),女,湖北武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钢琴艺术指导。

猜你喜欢
呼声室内乐音高
为何有人唱歌总是跑调
东平路上的秋日盛事
善则听之,恶则弃之
我国民族室内乐演奏形态分析
长隆国际马戏
钢琴调律对钢琴音准稳定性的作用
唢呐常用演奏技法与声学参量关系研究(一)
韩国留学生汉语陈述句语调的实验研究
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