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仁成
【摘 要】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视。本文从高校贫困生教育的现状、问题、解决策略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够提高高校贫困生的教育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教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019-01
一 中国高校贫困生教育的现状
新时期,为了帮助更多的寒门学子走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比如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社会上也许多奖助学金帮助大学生,比如伯藜助学金、华润助学金等。目前,中国高校贫困生教育现状并不乐观,主要体现在:(1)中国高校贫困生教育并未形成系统的工作加以重视,学校相关部门并没有将高校贫困生的教育工作放到重要位置,而是拿学生个体的原因掩盖学校工作的不足。(2)高校贫困生自身的心理问题未得到及时调节,由于高校昂贵的学费和家庭拮据带来的双重心理压力,导致心理扭曲,把资助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不惜违反道德,夸大家庭的困难程度;(3)中国大部分高校对于高校贫困生教育的研究并没有注重学生的心理路程,导致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在同学面前显得比较自卑。(4)缺乏对大学生社会责任的引导,贫困学生的感恩教育更停留在“要懂得感恩”“要感恩”的嘴皮功夫上。总而言之,导致中国高校贫困生教育现状的原因是学校和学生以及中国教育体制等诸多方面。
二 中国高校贫困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国在教育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但由于教育政策未及时实施和下属教育部门对于教育体系研究不够全面,所以,中国高校贫困生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1.高校未能全方面关注贫困学生的心理发展
高校学生来源广,校园中各种消费观念和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贫困家庭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然而,学校在给予贫困学生帮助的同时,并没有关注学生心理的发展变化,他们很可能把学校的帮助当成一种施舍,而不懂得感恩,更有甚者,拿学校资助的钱来和其他同学进行攀比,丝毫没有怀着一种报恩的心情。
2.学校教育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有的学校虽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发展,并有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矫正和指导,然而学校往往将所有学生群体集中,进行群体教育,没有针对性,没有严谨的态度,学生自然也就不以为然,对于高校贫困生教育也是十分不利的。
3.高校教育只重视解决物质而忘记了精神层面的教育
很多高校领导者往往认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认为穷人家的孩子自然早已懂得做人的道理,所以学校只是尽其所能解决学生的生活和学费问题,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育人问题。另外,穷人家的孩子其实在各种压力情况下,还是很需要安慰和呵护的。
三 解决高校贫困学生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
1.加强高校贫困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学校应该积极对贫困学生的思想进行健康正确的引导,加强学生的自立、自强、自助、助人的教育,这样可以对贫困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效应。设立大学生帮扶中心、谈心屋等心理辅导部门,为大学生心理垃圾的倾倒提供一个输出口。加强贫困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引领学校的受助大学生积极到养老院、孤儿院等慈善机构开展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感恩意识。
2.关心贫困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心理需求
因为他们渴望爱,高中时的心理问题就已经有所表现,到了大学由于管理相对宽松,问题更加突出。这也提醒了教育者应该做好高中与大学的衔接。高校很多贫困学生的自卑心理不仅来源于家庭经济情况的拮据,而且来源于学生学习成绩的不佳,因此,解决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班级中主动结成互帮互助小组,互相帮助,这样不仅可以逐步提高贫困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3.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引导
要加强高校学生责任教育,促使高校的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生态环境负责的良好心态,并且通过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实现学生充当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主体。
四 结束语
高校贫困学生的扶持工作还应该有序平稳的进行,但是,新时期贫困学生的教育工作更应该加强,不仅仅在经济上面关注贫困学生,更应该帮助贫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资助与育人相结合,这样才能培育出优秀的国家建设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顧海勇.新时期高校贫困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探索,2011(10)
[2]张娟.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黑河学刊,2012(6)
[3]陈春霞.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教育工作探讨[J].高教论坛,2012(5)
[4]周茹.加强高校贫困生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1(28)
〔责任编辑:林劲〕
* 高校贫困生管理的困惑及对策研究(编号:12xgzx01),课题单位:南通大学人文社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