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学如何与学生共同发展

2014-10-21 20:08杨海岚
读与写·上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

杨海岚

摘要:本篇文章主要是以三个方面来概述本人对教育意义的考究,对教育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教育中所坚守的原则。基本为自己对亲身经历的一点体悟,对亲眼所见的一点点感想,用事实说话。只是希望广大教师们都能从我的小小体会中懂得"教育"这两个字所蕴含的真正目的与深刻涵义,还要更加懂得作为教师的真正职责。以便于教师们能在课改的进行中不段的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改革自己的教育方式并明确自己的教育目的。多一点点尊重、多一点点关爱、多一点点有教无类!愿广大教育事业者共勉。

关键词:教育施教;教育教学;师生情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9-0042-02

"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所谓教师,就是我们所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专业上的知识,更要有优良的品德。教师,是一种平凡却伟大的身份;是一份神圣且光荣的职业:是一块纯洁而精湛的领域。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的改革。如今的教师,不应是在讲台居高临下传言的老师,他们更应该是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的朋友。那么作为教师的我在今天,想就教育施教、教育教学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来切入我的教育感悟和教学理念话题中。

1.明确教育的目的,以树立正确理念

美国教育学家哈钦斯说:"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年青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是的,教育能够影响青年人的一生,他们能够在受教育的情况下学会如何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学习。所以,我们作为教师,作为教育传递的媒介,在与学生交流的情境中就显得至关重要。老师对孩子的授课方法恰当与否,很容易影响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强弱。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学生的一举一动。

记得参加公开课的听课,讲课老师在台上慷慨激扬地讲着。整个课堂十分很安静 ,授课内容也很有秩序的进行着。教师情绪高昂,饱满热情的讲着教科书。一堂课稳稳地讲下来了,教室里满满的掌声。我心里却堵得慌:教室里没有任何课堂气氛,没有学生的疑问,难道学生就都懂了?老师对着教科书照本宣科,难道学习的方法就已经传授给学生了?我纳闷了,悄悄问旁边学生几个问题:"同学,请你告诉我黑板上的已知被除数12,除数等于3,那商等于多少?"那个可爱的学生不假思索的一股脑儿就回答说:"老师,等于4。""哦,那我再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我把被除数12换成了21,除数还是3,那商等于多少啊?"学生就开始紧张着捏紧了自己的眉头,然后看着黑板,渴望从黑板上找到一丝答案的线索。可惜,黑板上根本就没有这么一道题。孩子有点较真,因为答不上来觉得有些失面子,就反问了一句,你问这么多干嘛?书上又没有这道题。我心里咯噔一下,心里微微叹息了,叹学生的不幸,怒老师的不爭啊!

德国的第欧根尼说过:"一个坏的老师奉献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身为教师,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启蒙者,是学生走向未来的启明灯。我们所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一道题的答案,题海无涯,答案更是五花八门,说得完吗?就算是你能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讲每一道题的答案全都毫无保留告诉了学生,那么学生得到的又是什么呢?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明确教育的目的,并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要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锻炼孩子的思维方式,让孩子获得书本以外的其他方面的技能。并且更要培养孩子的人格魅力,孩子的品格要从小养成。要记住这样一句话:"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我们交给孩子的不仅仅答案,不仅仅的学习,更有高尚的品质。

2.懂得教育的含义,以正确的施教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者斯金纳说:"教育得以存在是因为学习的知识会忘却。"可见在斯金纳看来,教育就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上升的过程。我们在教育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在受教育,我们在发展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的发展。教育就是这样一件神奇的事情,它能够让我们在无意间填补自己遗忘了的知识,甚至有可能让我们创造新的知识。那么,对于孩子们来说,学习一件事情是很快的,但是遗忘一件事情也会很快,尤其是像数学这门比较抽象的知识。数学需要理解,需要自己独立思考后获得效果,需要学生从例题中把握规律并且举一反三。是的,我们是知道了学生该怎么样去做了,那么老师呢?作为老师的我们又应该怎样来正确的施教呢?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在我看来十分在理。我们教育学生,不到苦苦思索想不通的时候,就不启发他;不到他想说却又说不出的时候,就不去诱导他。举一角,而学习者不能推知其它三角怎么样,就不再教他了。学生要学会自己独立思考,而老师就要懂得在什么时候给学生一个点金之笔。孩子们只有在对问题苦思冥想之后才会对问题中蕴含的意义印象大大加深,才能更好的在我们启发之后掌握好问题的规律,等到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不管题目如何变幻,依然手到擒来! 那么,表达呢?现在是学生,尤其是初中,高中的孩子们,其表达能力远远低于小学的孩子们。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不会表达,他们想表达,但却不知道怎么从口中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这时候就应该让我们来循循善诱了,我们会选择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一些提示,让他们大胆轻松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一次课上,我在给学生讲一道例题。因为之前学生们做过类似的,所以我就叫一个学生来讲这道题的思路。其实这道题的思路很简单,就是联系性的看问题。其题目就是列竖式:

() 6 ()

+1 0 () 4

2() 53

其解题应先从和开始,和的个位是3,而加数的一个各位已经知道是4,就能很轻松的算出另一个加数的各位因为是9.接着就是十位了,只知道一个加数的十位是6,和的十位为5,按道理应该是9,但是我们前面已经算出各位进一了。所以,马上就能知道,不是9而为8.最后就从和的千位数思考了,和的千位是2,然而只知道一个加数的千位为1,百位数为0,而另一个加数的最高位却只是百位。这时我们就应该想到又有进制了,立刻就能知道该填9,而和就应该等于2053了。

当学生们拿到这道题时眉头都紧紧的锁着。不停的咬着笔头,在草稿纸上空旋转,却迟迟不能下笔。我在教室里转了两圈,看着孩子苦思冥想的样子,心里很替他们着急,但我知道我还不能给他们说,因为才做过类似的题。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所以,只有让学生们苦苦得不到答案时,我再教授其方法,同学们才会将这种思维方式当作礼物一样牢牢珍视。终于有同学举手了,将他不完整的答案给我看了之后,我细细的讲解,同学们都出现了一脸的豁然开朗。我欣慰的笑了,因为我知道,孩子们牢牢记住了这类题的解题方法,以后就不会害怕题海千变了。

可见,教育是以教会人方法、教会人思考、教会人如何去解决困难为目标的,而不是单单的为孩子提供课本参考答案的工具。而教师就应该是为孩子指引道路的明灯,而不是让孩子成为题奴的制造者。

3.享受教育过程,与学生成为朋友

在鲁迅看来"教育,根植于爱。"在巴特尔看来"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在我看来,教师和学生们一样,都是爱的实施者,在老师向爱着孩子们的时候,孩子们也在深深的爱着老师。学生与老师之间没有上下级的关系,在讲台上相互促进,在课下相互交流。同学们和老师是朋友关系,一个大朋友,和一群小朋友的关系。那么作为朋友,我们要做的就不仅仅是关心孩子每次考下来的成绩,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孩子们每次考下来的心态。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都太过于强调分数的重要性,所以孩子们在分数的映照下,显得万分的渺小。小小的肩膀上,背着大大的书包,承载的却是一张张卷子带来的压力。我在担心他们的心理是否能够承载更多?我十分关注孩子们每次考下来的状态。有的沾沾自喜,有的偷偷哭泣,而有的孩子对考差了的试卷只是简单瞥了一眼,然后照常玩耍。或许在这个时候,有的老师就开始给学生一个肯定的评价了:成绩好的孩子是好孩子,成绩不好的孩子是坏孩子。其评价结果便是一次次试卷分数累计出来。因为分数,孩子们无端端的就成为老师们口中所谓的好孩子与坏孩子了。卢梭曾说:"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我很是赞同这个说法,"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要相信,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他们或许成绩不好,但是有的篮球打得很棒;他们的歌唱的很动听;他们的舞蹈跳的很美丽……这些不都是孩子们的特长吗?为什么一定要以分数而定了其性质了呢?我只能说这样的老师在思想上就是很肤浅的。

赞科夫说:"当教师把每一位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各人特点的,具有自己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那么,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孩子的朋友,就应该热爱与尊重我们的小朋友,要欣赏他们的特点,并且要发挥他们的特长。

一次学校运动会上的篮球比赛让我很是惊讶,报名篮球比赛的学生都是老师口中说的很顽皮,成绩差的学生。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孩子活泼一点是很正常的,孩子就应该充满阳光,充满活力才是。成绩差但是热爱篮球,这就是这些孩子的魅力。我没有任何拒绝他们参加篮球比赛的理由,我认为自己不应该剥夺孩子热爱特长的权利。于是果断地写上了他们的名字然后上交。结果让我惊奇了,这些孩子用自己的热情取得了每一场比赛的成功。我心里很是骄傲,我为我这些"调皮"孩子感到自豪。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我们作为孩子们的朋友,就应该肯定孩子们的特长,肯定他们的想法。正是这样的肯定,才会让孩子们在篮球赛上给了我这么大的惊喜,才会让孩子们更加肯定我,这个孩子们的大朋友!

什么是教育,它应该的具有高度抽象性、服务性、伦理性和广泛的社会性。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教师,我们应该反思自己:在络绎不绝的课改中,我们应该坚守什么?舍弃什么?批判什么?关注什么?有没有带着冠冕堂皇的帽子、心安理得地进行着"泛泛而谈"的教学活动?应该做到不管外面的风向如何,潮流如何,都要有自己的思想,明确"教育"这个沉重的字眼,明白自己一直坚守的原则,与时俱进。

让我们在课改的洗礼中更加懂得教育的真正意义,更加明白教育的深刻含义,让教育回归自然吧!

参考文献:

[1] 彭亚青,周振军;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01期亚青。

[2] 周雪霞,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J],文教资料,2006年19期。

[3] 涂力;罗小龙,近五年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综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1年03期。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