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工科专业课教学效果的探讨

2014-10-21 20:08余有贵曾传广刘进兵赵良忠刘静霆
中国电力教育 2014年32期
关键词:科教融合过程控制专业课

余有贵 曾传广 刘进兵 赵良忠 刘静霆

摘要:为了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按照“一个中心、两个课堂、三个阶段、四个要点”的思路开展工科专业课教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学、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有机统一,成效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

关键词:专业课;应用型人才;科教融合;过程控制;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2-0016-03

现代大学四大职能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三大职能是对人才培养核心职能的拓展,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撑性环节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是由各门具体的课程实现的,因此,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基础,需要不断健全课程教学的质量标准,切实强化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过程控制,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大学课程设置的模块大致可分为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类。以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为例,从“一个中心、两个课堂、三个阶段、四个要点”着手谈谈工科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发挥的作用。

一、一个中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都明确提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高校十分重视内涵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地方高校则坚持“应用性”的办学定位,坚持开放办学,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明确服务社会的领域,与区域社会形成良好互动,打造品牌特色专业,从而增强了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表明,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由教育情境、教育资源与条件、教育过程与方式等构成的系统工程,教学为中心落实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上,关键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需要教育外部环境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变[1],需要从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中明确各门课程在素质、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上的教学要求。对于专业课而言,按照工程设计原理,依据具体的专业目标体系,倒逼专业课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目标中贡献大小和作用,设置相应的课程名称和学时,确定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为了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必须从认识论基础、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管理、教学效果评价到校园文化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变革,各个环节既要各司其职、落实到位,又需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二、两个课堂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自己独特的规律性,既要传授理论知识,又要强化实践训练,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来说,高校不是一个完备的理想的教育系统,需要依托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一批规模较大、技术领先、行业认可、管理规范、接纳能力强的校外实习基地。工科专业需要充分利用学校、企业两种资源,整合学校教师、企业专家两支队伍,开辟学校基础教学、企业实践教学两个课堂,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工程训练条件。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2]

我们建立了10个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双方采取“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互利共赢合作机制,促进了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提供食品专业大学生校外实习场地,为大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大学生创新实验研究提供场所与真题真做,企业工程师被学校聘请为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校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为企业共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养创新团队、技术攻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三个阶段

大学专业课程教学是一个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前延后伸的过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各个阶段教学任务各有侧重点,互相补充,形成完备的“课前预备—课中交流—课后答疑”的课程教学链。

1.课前阶段

课前是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准备阶段,它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前奏,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学习必要环节,在专业课教学课时普遍偏少的情况尤为重要。主讲教师需要做好的教学准备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理念的先进性、教学内容的适切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手段的合理性,学生需要了解专业课教学目标、预习学习内容、深入企业调研和生产实际问题探究,为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讲教师和学生通过协调配合,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引领作用和学习任务的驱动作用,将课前准备落到实处。

(1)发挥教学目标的引领作用。课程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导学提纲,而且还要向学生阐述清楚课程教学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让学生明确学习什么、为什么学习,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发挥学习任务的驱动作用。教师给学生下达个体的或小组的学习任务单,提前告诉学生课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和收集的资料,有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鼓励学生主动寻求专业发展。

2.课中阶段

课中是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是主导者、研究者和管理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丰富新颖、联系社会生活,师生关系融洽、互动充分,自由开放、气氛活跃。

(1)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专业课教学与产业联系紧密,讲授的教学内容具有适切性,结合当前学科专业的发展现状和热点问题进行讲解,力求实现知识的传承更新、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的个体成长三个维度的动态平衡。

(2)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动画、视频等来自生产第一线的素材,教学呈现鲜活感与现实性。加强主题研讨和案例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參与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课堂的作用,理论性强的内容由学校老师在学校教室主讲,实践性强的内容由企业工程师在企业生产现场主讲,通过两个课堂的互动,让学生了解到学习内容的实际意义所在。

(4)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学生通过汇报课前的学习任务、对教师在课中设计的问题和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进行回答,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探讨、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交流,让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表达,教师给予发言者积极的评价,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3.课后阶段

课后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加深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和提高学习的自主意识。

(1)项目驱动。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后学习指导,安排作业量大、综合性强、覆盖面广的作业,布置实验项目或社会实践项目,让学生在课后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和升华。

(2)答疑辅导。教师通过网上与学生个别交流或组织学生集中答疑,让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疑问能得到及时解决。

(3)情感交流。对于一些不独立完成任务、不敢发言、逃课的特殊学生,需要教师走访学生寝室、找个别学生面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情况,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给予学生必要的人文关怀,让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四、四个要点

优秀的专业课教学需要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条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明确方向,选准突破口,集中精力抓住四个要点。

1.教师为主导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育理念由“传授”向“引导”转变、教学模式由“重教”向“重学”转变,通过正确的引导、激励、启发,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环节丰富多样、课堂教学过程互动性好、课堂教学气氛轻松愉快,从而帮助学生将掌握具体知识提升为能力,保证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是教师队伍的培养,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1)建立导师制。选拔德才兼备的老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实行一对一的传帮带,青年教师在老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参与听课、课后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讲授部分章节、观摩教学等环节,培养敬业精神与提高业务水平。

(2)内培外引。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内部培养与引进人才相结合,形成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骨干教师为主要教学力量的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

(3)激励科研。教师既要研究教学方法又要进行学科相关的学术研究,做到教学和学术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教学與科研的有机结合,将科研能力转化为教学能力,将研究成果运用于专业课教学之中,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2.学生为主体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内容是在学生集体智慧与教师智慧的博弈中完成,如果把教学比喻为一艘行驶在茫茫大海上的巨轮,那么教师就是引导方向的舵手,学生就是奋力前行的发动机,巨轮要达到预定的目标则需要两者的通力协作。因此,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大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培养是大学课堂焕发生命力的关键[3],提高大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1)明确学习目的。学生只有明白了为什么学的问题才能增强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专业课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过程,学生要了解专业课程设置的地位,熟悉教学内容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为就业创造必备的条件,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2)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大学教学的原动力,一方面从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实践的相关要求来培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从独立和合作完成课程任务取得的成绩中激发学习兴趣。

(3)“五官”并用。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学会“眼看、耳听、手动”之外,更需要围绕教学中的问题用脑思考、用口回答,做到身心合一,积极探讨问题。

(4)参与社会实践。充分发挥两个课堂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团队合作、自主研究与实验、调查研究等方式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

3.科教融合为载体

专业课教学与产业或行业结合紧密,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学、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教师注意跟踪学科发展动态,将学科领域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引入教学,从而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增强教学活力。坚持以教学引领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平台,以教师深入企业搞科研、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学生自主承担创新实验项目等形式的“项目承载”驱动教学将科研训练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师生自身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课程教学资源,使各类教研、科研成果进课堂、进书本、进网络、进头脑,帮助学生扩展知识视野,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实践能力,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4.综合评价为导向

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有利于促进教学模式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对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两者均应采取综合评价,落脚点归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即获得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教师的教学评价,方案包括他评和自评。他评又有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学校督导团评价等,实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学生是教学效果最直接的体现者,因此,在不同主体的评价中来自学生的评价应在教师的教学评价中处于主要地位,其他评价应围绕学生评价展开。专业课教学的评价内容有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治学严谨程度、学生参与程度、教学效果等方面,教学效果当然是主要的,既要教会学生做事,又要教会学生做人,具体体现在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养成专业素养。

(2)学生的学习评价,方案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己评价,教师评价为主。评价内容有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课堂程度、协助精神、创新意识、项目完成质量、考试成绩等方面,将评价分散在学习的全过程[4],形成分阶段的动态考核机制,探索开放、多样、有效的考核方式,把平时表现与期末考核成绩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全过程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我们按照以上思路开展食品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了两个省级技术中心,建立了一个省级产学研合作基地、一个省级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为专业课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探索出了“校企协同、项目承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打造了一支精干的食品专业课教学团队,获得了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直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在生态酿酒和果蔬清洁加工方面形成了办学特色,取得了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合作编写了《中国酒概述》和《食品工艺学》等5部专业课教材,于2011年获得了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的招生资格。学生结合专业课学习,参与企业技术革新项目研究的人次数达85%以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0%以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中国食品报》、《湖南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办学方式和成效进行了专题报道。

参考文献:

[1]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

[2]余有贵,赵良忠,陆步诗,等.“校企协同项目承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

[3]李永安.我国大学课堂教学的改革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

2013,(5).

[4]顾建民,沈其娟.以教促学,推进课堂教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

2013,(14).

(责任编辑:王祝萍)

猜你喜欢
科教融合过程控制专业课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英语笔记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创新管理,完成鞍钢自主集成的冷轧2130工程生产线
对“学术立校”大学价值追求的当代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