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爱
摘 要:随着施工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项目管理难度增加,企业经营活动风险加大,内部审计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更加重要,通过分析制约内部审计的主要因素,解决限制了内部审计发展的问题,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促进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制约因素;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014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施工企业一般实行项目管理,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项目的工期往往较短,人员流动频繁,特别是高速公路和桥梁施工往往战线较长,沿途人文、地质环境差异较大,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且大多位于穷乡僻壤,交通不便,自然环境的影响因素较大,涉及到沿途征迁补偿等因素,工程项目的经济活动比较复杂。
一、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特点和难点
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行业壁垒较低,施工行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利润空间有限,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经济合同管理、财务资金管理、材料管理、分包队伍管理等诸多经济管理活动,且又存在一些难以预料、难以控制的因素。项目部作为临时性的短期组织,由于人员素质的差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活动中容易出现不规范、甚至违法的现象。
二、内部审计在施工企业内部的作用和制约因素
内部审计这种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企业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的需要,为企业加强经济管理和控制,提高经济效益保驾护航,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更加重要。
施工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及时了解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为经营决策提供政策上和经济上的论证;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保证资产完整,推动企业资产增值;内部审计针对出现的内部管理问题,提出可行的改进意见,对促进企业加强内控管理,增强自我约束,强化廉政建设,及时发现和查纠企业内部存在的违规违法问题,堵塞管理漏洞,减少损失浪费方面均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通过及时揭露腐败问题,避免经济问题造成的结果进一步恶化,为司法机关移送案件提供重要线索。
然而目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的作用存在很多制约因素,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在英美国家内部审计机构,除财务审计外,按业务经营涉及相关的内容进行职能分部,其他分部的工作达到整个内部审计业务的80%以上,远远超出对财务领域的关注程度。国内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狭隘,大多还局限在财务领域,在业务经营和管理领域涉足的较少,审计业务划分不明晰,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实现。
(二)内部审计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通过审计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形成的,但是内部审计队伍人员的配备大多还仅仅只具有单纯的财务背景,有时很难发现存在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解决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不正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的发展。
(三)由于国有企业管理机制方面的缺陷,审计活动在上级对下级实施过程中成效明显,在同级审计或是部门审计领导时往往难以有效开展,在施工企业中,审计部门审计企业领导担任经理的项目部,缺乏下级对上级的审计监督机制,工作往往流于形式。
(四)审计整改监督往往没有形成闭环,大多数项目负责人从项目层面仅仅重视赶工期、保质量,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审计后类似问题依然存在,审计收效甚微,反映在项目经营管理漏洞未及时弥补,最终体现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甚至导致违法违纪的现象发生,造成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这项工作越发轻视的恶性循环。
(五)目前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机制缺乏针对性,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审计工作成效,没有通过建立内部审计奖惩激励制度来实现,内部审计人员工作主动性不强,部分人员存在重大审计错漏、重大线索遗失和重大违纪、违法事项不披露,或者未按规定履行审计工作职责,由于内部审计考核相关制度的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果,降低了内部审计的质量。
三、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强化内部审计,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按照强化审计监督职能,遵循查错纠弊,维护法纪,促进经营管理的宗旨,如何提升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引导施工企业在加强项目精益化管理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需要各级管理人员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促进内部审计的发展。结合实践考虑采取以下解决措施:
(一)作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经常保持与其被审计单位的联系,做好审计管理的办法和宗旨的宣贯,协调好关系,以便与被审计对象达成良好的协作关系,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做好审计前准备工作,通过分析、排查,找出线索,确定重点审计项目,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取得被审计对象的信赖,以实现审计权利和职责的有效执行。同时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协调处理,规范下属实体单位遵章守纪,正当经营,依法办事,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加大内部审计通报的范围,通过多层级的内部审计通报做法,扩大内部审计的影响力,增加内部审计通报情况的覆盖面,同时可考虑定期对内部审计情况开展专题报告会议,通过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对审计问题的公开、会议分析,更好的引起有关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问题的重视。对于审计报告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能得到各级有关人员的认可,也方便被审计项目及时采纳整改,取得良好的监督效果,有效提升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三)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通过对项目审计掌握实际经营状况,引导管理层有区别和针对性的制定项目经济责任考核指标,例如:有的项目因市场变化影响大,效益骤减,可不把管理费作为考核指标要求,把公司为启动项目开工和正常实施的借款归还作为考核指标,每个项目都区别考核,如有的项目加入索赔指标,落实重点经营目标,解决履行情况和责任归属不清的问题,做为对干部监督、考核,对项目经济质量评价的依据,也为企业科学选拔、考核、任用干部提供决策参考服务。
(四)拓展内部审计的作业领域。根据施工企业的发展趋势判断,随着内部控制的日益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及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从合规性审计目标或效益性审计目标将上升为管理范畴审计的审计目标,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在逐步发生转移。在有效开展或恰当委托外部从事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内部审计应适时地调整其工作重点,并将作业领域从财务审计扩展到以管理审计为重点。
(五)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目前内部审计人员配备的是财务人员,知识面具有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部审计内容和范围,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人员配置,应逐步调整人员知识结构,同时也要抓好现有内审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更新知识,努力培养审计人员即懂财务,又善管理,又懂工程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应变能力和队伍的总体素质,使之适应高层次审计监督工作的需要。
(六)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奖惩激励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和评价,对取得的成绩,进行适当奖励,对责任缺失的人员,要追究审计人员责任,奖惩分明,一方面能够增强审计人员的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自觉性。另一方面增强了审计人员的责任感,有利于防范审计人员玩忽职守,促进提高审计质量。
总之,在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运行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应该按照“积极探索,总结提高”的原则,依照“依法审计、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不断创新”的工作方针,通过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加强审计工作手段,提升审计工作水平,努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有效防范经营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1]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叶陈刚,《审计学》,北京,机器工业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