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的福柯式解读

2014-10-21 08:43王海丽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祝福福柯

王海丽

摘 要:福柯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对权利机制关系的分析更是独树一帜。本文主要以福柯在《规劝与惩罚》中所论述的权利观为视角,分析阐述《祝福》中所反映出的纵横交织的权利网,即旧社会传统封建礼教的规劝权利;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周围人物的话语权利。所有权利都对祥林嫂的死产生了重要影响,当然这其中也有祥林嫂的反抗,以独特的方式行使着自己的微观权利。正如福柯所言,权利以各种形式弥散于众人之中。

关键词:福柯;权利观;祝福

在福柯看来,权利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政治权利,而是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与方面的,有着各种复杂的形式的微观权利。《祝福》中鲁迅塑造了一个“被欺凌与被侮辱”的最后惨死的中国妇女的典型-----祥林嫂,平时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解读,多来自于对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吃人本质的揭露,但用福柯的权利视域对其进行分析,又会发现新的视角。

一、旧社会传统封建礼教的规劝权利

首先,从祥林嫂自身对封建礼教的认识来说,《祝福》中的祥林嫂深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影响,她先嫁给祥林,在祥林死后,她恪守封建礼教所灌输给她的“从一而终”的守节观念,安心在鲁家做工。但生命不是由她自主的,于是被强嫁给贺老六并生子阿毛,可贺老六不幸病死,阿毛又被狼吃掉了,她又一次成为不详的女人被贺家扫地出门。她因不能从一而终又克死了两个丈夫,成了不干不净的不祥之物。她深信柳妈所说的女人生前在嫁,死后便会锯为两半的传统礼教学说,决定花尽积蓄捐门槛。然而即便捐了门槛,任”千人踩万人跨“但仍然不为神所宽囿,不被世人所谅解,最终在死后被劈成两半交给两个男人的心灵恐惧中死去。

在封建社会,本身女人就是作为男人的附属品而存在的,这种权利意识根深蒂固。鲁迅说过“男人是私有主的时候,女人自身也不过是男人的所有品”,祥林嫂的命运正是如此。出嫁前,她是父母的所有品;出嫁后,她又成了丈夫的所有品;祥林故去以后,祥林嫂的所有权又移交给了祥林的家庭,一切的行为举措都必须以这个家庭的需要和意志为转移。从《礼记》 的“妇人从人者也 ,幼从父兄,嫁从夫 ,夫死从子”发展到汉代的三纲五常,性别等级观念在不断地被神圣化 、理论化和社会化 ,所以 ,祥林嫂的命运遭际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婚姻家庭文化的产物 ,有其历史必然性,这就是中国旧社会封建礼教对祥林嫂的规劝权利。

二、周围人物的话语权利

权利和话语之间的关系是福柯研究的重点,福柯指出:在惩罚日益宽松的现象背后,人们可以发现惩罚作用点的置换, 一整套知识技术和科学话语已经形成,并且与惩罚权力的实践愈益纠缠在一起。正如人们所说,周围的人对祥林嫂没有实质的肉体惩罚,可他们利用手中的话语权利对祥林嫂进行的是另一种摆布与折磨。

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从一开始就嫌弃她的寡妇身份,祥林嫂二次来家时更是遭到了他的厌恶,正是他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才让她生存信心彻底毁灭,可以说他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主要人物。还有她那“精明”的婆婆,吃斋念佛劝祥林嫂捐门槛的柳妈,在祭祖时大声斥责她的四婶,我们不难发现把她一步一步逼人绝境的正是她周围这群人的话语权利。从丧夫,到被卖掉,再到再嫁之耻与丧子之痛当成笑柄被人以嘲弄,当她捐了门槛以后,她以为己经洗脱了罪名 ,可是在她周围的人看来,她改嫁的事实虽然是被迫的,却是洗脱不了的,她无法得到周围世界的宽容和接纳,而是无尽的鄙视和排斥 ,这让她从希望的天堂跌入了绝望的地狱 ,从而一蹶不振,沦为了乞丐,最后终在 “祝福”前夕死去。

三、微观权利:永恒的人性挣扎与终极渴望

在整个权利控制与压榨过程中,祥林嫂并不是完全逆来顺受的,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运用手中仅有的微观权利进行着默默的抗争。然而,当整个社会还没有为妇女的人身自由 、个性解放准备好一整套话语时 ,受迫害的女性是完全处于失语状态的。虽然她们可以骂 ,可以嚎,换可以用感性的尖叫来宣泄内心的愤感和痛苦 ,但是她们却没有掌握任何可以影响他人决定 、改善自身命运的话语权 ,所以 ,她们一切的反抗都缺乏力量 ,都是徒劳。另外,祥林嫂对于阿毛的追念,也可以看成是人性永恒的挣扎和人对于自身的爱与自由的终极渴望。祥林嫂被强嫁贺老六后,她尽管生活在她非自主选择的生活环境里背着再婚的有违封建礼教的失节的罪名,但是,儿子的出生,成为她生命的欢欣与生命价值的标示,阿毛,不仅是她的生命创造,而且是她是一个人的生命体征与做为“人”的存在的证明。她在屈辱的改嫁贺老六后,仍旧坚强的活着,这种忍受与顺从也展示了她生命的坚强与对命运的抗争。

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不只是从外在的经济、政治对人身的迫害,更加凸显的是旧中国传统的糟粕文化传统对人的精神和心灵的毒害。本文从福柯的权利理论的角度,说明了小说中女主人公失去理智走向绝望的原因,一个人的悲剧固然令人痛心 ,而整个社会的悲剧则更凸显了一种透骨的悲凉。

参考文献:

[1]福柯. 疯癫与文明[M]. 刘北成、杨远婴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2]福柯. 规训与惩罚[M]. 刘北成、杨远婴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3]毛玲丽.“祝福”与祥林嫂命运的解析[J].文化纵横.2013(4)endprint

猜你喜欢
祝福福柯
马奈与福柯:“物-画”与再现危机——跨媒介视域中的图像叙事解读
主体的黄昏:福柯视觉理论中的镜子与画
引入人文元素,教出《祝福》的厚重感
空间批评视域下的《祝福》解读
读写结合,让《祝福》闪烁时尚的光泽
从女性独立人格缺失出发,解读《祝福》的悲剧
浅析“十七年电影”中文学改编对电影艺术发展的意义
“福柯与法律”研究中的两个问题
福柯理论对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
福柯美学视阈的贾樟柯电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