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阅读训练,提升综合素质

2014-10-21 12:48刘长辉
课外语文·下 2014年9期
关键词:预习阅读运用

刘长辉

【摘要】加强阅读的指导和训练,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课堂教学;预习;阅读;揣摩;运用;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广泛阅读是开阔学生视野的必要途径。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也指出:“现在国文教学悬着明晰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而“阅读又是写作的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认识阅读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阅读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不断吸收文化,积累知识,增长才智,促进他们自身素质的发展。

阅读能启迪思维,开阔视野,渊博的知识来自广泛的阅读,古今中外成千上万的诗人、学者,直至革命领袖、导师,他们的学问、智慧、成就无不来自阅读。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北京图书馆工作期间博览群书,日后成为运筹帷幄、指挥三军的伟大领袖,同时又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政治家、诗人。贫苦出身的高尔基,他的“人生三部曲”,他著名的长篇《母亲》,也出自于他刻苦的自学、广博的阅读。阅读,它能将知识汇聚成记忆的长河,能把智慧堆集成金色的大山,让我们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可阅读的源头必须从小就要开凿,挖的早,开的深,日后才会源远流长,因此在中小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阅读教学。

中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时期,抓紧这时期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多读多记,多思考,对他们今后的工作、生活定将受益匪浅。作为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让他们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叶老说过:“有了习惯,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要求他们多设问,多思考,读懂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大纲也要求我们,初中阶段让学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的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习惯的养成并非短时间能奏效的,它要靠平时的训练和积累,日久天长,习惯成自然。因此我们平时就要加强这方面指导训练,让学生喜欢阅读,并懂得读什么、怎么读,懂得学习方法以达到今后“不需要教”的目的。

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靠平时的训练。语文教学中,可以在课内、课外两方面进行相应的训练。

一、课堂教学

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读懂每篇文章的途径之一,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叶老指出:“阅读的目的,在于吸收知识,增加自身的经验……要使书中的知识化为自身的经验,必须从记忆入手,抓住要点,条理清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课堂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着重训练:

(一)课前预习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阅读最主是预习阶段,让学生自己动脑,解决困惑”。课前在布置学生阅读每篇课文的“预习提示”“自读提示”时,要求学生抓要点,把握每篇课文的文体、作者、线索、人物、主旨,甚至特色等,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正确读音、含义。有的课文老师还可以设计课前的预习问题,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阅读。比如学习《荷塘月色》一文之前,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每篇文章一般都会有它的写作背景,这篇文章的背景是怎样的呢?(2)不同文体的文章就有不同的学习要点,这篇是什么文体的文章,可以从哪些要点方面来学习?(3)请你从课文中找出与这些要点相关的文句,并简要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阅读相关的课内课外的资料,需要自己动脑筋。或者还可以让学生预习后提出问题,供课堂上讨论。预习作业完成的好,课堂上学习起来就容易些,就可以得到老师的肯定,学生往往就会产生第一步成功的喜悦,学习的积极性就上来了。

(二)课上阅读

“阅”即看。阅读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做好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各方面的能力也就相应地得到训练和提高。课堂阅读不是走马观花似的,而是要看到内容,能讲出条条道道。“读”,包括默读和放声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们知道,一篇课文的阅读可以泛读和精读相配合,在读中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训练语感。如在教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时,先播放龚玥的《母亲》歌曲,并将歌词幻灯演示给学生看,学生看着歌词听歌,容易被感染,能够为课文的学习营造感性的氛围,之后再请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自己觉得最为感染人的语段,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当我小学毕了业的时候……”,这段中母亲除夕之夜送儿子“返校”的事情,然后指名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朗读演绎这段文字,有的学生还从自己母亲的事情上进行比较,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这样的阅读较之老师对课文的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都得到了更积极的锻炼;这样的阅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也得到体现。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思想是活跃的,言论是没有约束的,他们体会到了身心投入阅读的愉悦,慢慢地就会喜欢上这样的阅读。

(三)揣摩运用

通常阅读一篇文章后,列举一两个重点段落作为“精读细研”,让学生揣摩运用。教师点拨指导他们从字音、词语、语法、句子、层次、情感等方面提出问题。可采取分组方式,一组学生出题,另一组学生回答。这样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如果是教学诗歌,则可以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揣摩体会,一首诗歌,听录音中“美读”或教师“范读”,或采用学生个别读、分组读、整体读等相结合的方法,读出声调,读出感情,才能使学生在听读中陶冶情操,在一次次的听读中感知揣摩诗歌的意象、作者的情感以及诗歌的意境,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仿读”,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体味。

(四)安排课堂的阅读欣赏课

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安排一节课堂的阅读欣赏课,学生把自己平时阅读中喜欢的好文章推荐给同学,在课上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在朗读、讨论中既训练了读、听、说的能力,又拓宽了知识面,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地提高了,综合素质也就得到了提升。

在平时语文教学中,通过以上形式的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学生就可以逐渐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逐渐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逐步锻炼提高自身的能力,把知识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

二、课外阅读

“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这是语文教学中带有规律性的经验。阅读教学也应充分体现这一点。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以及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阅读平台,丰富了人们的知识积累,对人们的知识结构与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果光靠课内阅读掌握的知识,那是永远不够的。为了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在当前形势下能够左右逢源,在今后工作上运用自如,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必须指导他们课外广泛阅读,积极主动去获取各类知识、信息,为达此目的,在课外学有所获可以这样:①鼓励学生养成每天阅读书报信息的习惯;②用摘抄优美精辟语句的方法阅读鉴赏,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③制作读书卡片,积累阅读知识,写读书心得笔记,提高收集资料、练习写作的能力;④班级中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齐分享,谈方法,谈体会,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锻炼提高听说的能力。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深刻指出:“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广泛的阅读可使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心胸开阔,可以提高学生对形象的感觉、知觉和记忆能力,大大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阅读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阅读,让我们带领学生浏览祖国壮美的山川,领略旖旎的风光;穿越上下五千年,横逛中外数万里;体验作者丰富的情感,感受生活的艰辛与甘甜。阅读把学生带入美的殿堂,那么现在趁他们正处在“黄金的年华”加强阅读训练,发展学生智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得法于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扩展,从而“得益于课外”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出神入化的境界。为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奠定良好的基石。

(编辑:马梦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预习阅读运用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