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米”的数学教学

2014-10-21 21:55张艳敏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1期
关键词:一节课米饭解决问题

张艳敏

有十几年教龄的我,曾一度认为上好一节课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我把一节课的知识点讲到位,再把与知识点相关的所有题型都让学生练完,学生考试成绩达到我的要求,仅此而已!但不久前,我在一本书中看到的一则故事彻底地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徒弟去问师傅,一碗米是多少钱的价值?师傅说,这太难了,看在谁的手里。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往里加点水,蒸一蒸,半个钟头一碗米饭出来了,就是一元钱的价值;要是在有点脑子的小商人手里,他把米好好泡一泡,发一发,分成四五堆,用粽叶包成粽子,就是四五元钱的价值;要是在一个更有头脑的大商人手里,把它适当地发酵、加温,很用心地酿造下来,一瓶酒有可能是一二十元的价值。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的教学。我每天上的一节数学课是一碗米饭的价值?是一个粽子的价值?还是一瓶酒的价值?

带着这样的反思审视自己以往的教学:满堂灌的教學方法,讲课追求讲深讲透,一步到位。对公式、定理的探究活动不够重视,过多地偏重于公式、定理的应用,编拟出很多题目要求学生做,大搞题海战术,从而使学生理解为学数学就是做题,而做题就是如何套用公式、定理。学生学到的不是数学,而只是解题技巧。这岂不是一碗米的价值吗?

带着这样的反思上课时,我把数学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学生在我的指导下,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解决问题。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自主学习的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岂不超出了一碗米的价值?

带着这样的反思备课时,我发现备好一节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花费的时间会很长,也会很费精力;上好一节课也很难,往往上完一节课总觉得遗憾很多。

如果说一节课是一碗米的话,那么教师就是决定一碗米价值的人。虽然我现在上的每一节课都还难达到一瓶酒的价值,但我心中已树立了“米变酒”的思想,我会花大量的心思甚至一生的心血去备课,最大限度地发挥一碗米的价值!

(作者单位 濮阳市第三中学)

编辑 代敏丽

猜你喜欢
一节课米饭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托马斯的一节课
脸上种米饭
脸上种米饭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称称米饭再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