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丽君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这句话其实讲的就是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有机结合的简称。新课程背景下的习作教学按照新课程“体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等理念。
关键词:课文内容;文言文故事;读写结合点
我认为: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给“读写结合”训练注入一些新的活力,让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互相融通,润物无痕。
一、活力之一——“关注合作”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例子。”新教材所倡导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理念。比如说,前不久片区语文复赛中,有个老师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的第二课时时,让学生想象盘古身體发生的巨大变化。教师首先让学生伴着音乐读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改编的小诗: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教师在反复指导朗读以后,让学生想象省略号后面的内容,写在下发的纸条上,开展小练笔。学生思维活跃,大胆创作。有的学生说:“他的胸膛,变成了辽阔的平原”;有的学生说:“他的鼻子,变成了高耸的山峰”;有的学生说:“他的头发,变成了茂密的森林”;有的学生说:“他的脚趾,变成了起伏的山岭”;有的学生说:“他的肚脐,变成了巨大的天坑”……学生把纸条一一展示在实物展台上,老师强调要按照从头到脚来排列,并亲自调整了纸条顺序。教师再拿出准备好的纸条:“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把它放在最上面,并告诉学生这样就构成了总分结构的一段话。
二、活力之二——“融入情感”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说:“故情者文之径,辞者理之纬,径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文之本源也。”前几天有幸在鸡公岭小学听过一位老师上《伯牙绝弦》这篇课文,教师在学生熟悉《伯牙绝弦》这个文言文故事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走进课文,与课文中的“伯牙”进行了心灵的对话。几位学生是这样用心体会的:
1.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2.伯牙鼓琴,志在溪流,钟子期曰:“善哉,潺潺兮若溪流!”
3.伯牙鼓琴,志在白云,钟子期曰:“善哉,悠悠兮若白云!”
这些来自学生心灵深处的真情话语,表达了学生纯真美好的心愿。此时此刻,学生的心通过这些简单的话语与这对世上最好的知音连在了一起,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更透彻了。
三、活力之三——“及时有效”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教材中的课文就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文。因此,我们要以教材为载体,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作文指导,把阅读教学作为习作教学的主阵地,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有位青年教师在执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的时候,在引导学生抓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去领会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以后,及时出示了一组仿写练习:听到这个消息,我_______;看到妈妈买的生日蛋糕,我_______;看到考得不及格的试卷,我_______。学生活学活用,及时训练,巩固练习,以读促写,效果甚佳。
四、活力之四——“想象无限”
人们常说会想象的孩子聪明。如果说生活是写话的源泉,那么,联想与想象就是习作的翅膀。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新教材的编写特别注意读写的结合训练,这从许多作业的设计可以看出来,如续编故事,改编故事等,《小木偶的故事》这一课的小泡泡中有一题:“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我来接着编下去……”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有的写小木偶回家和老木匠一起相依为命;有的写小木偶出门挣钱,当售货员,当保安……有的写小木偶当了幼儿教师,每天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地生活。他们是在课文的基础上,编写着属于自己的童话。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怎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怎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大量的读写,读写结合,才能做到简简单单学语文。
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在课堂中将读写紧密地联系起来,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我们的生活,一起找到心灵的共鸣,让我们的课堂活力四射。
(作者单位 重庆市万州区中加友谊小学)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