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李素芳 张卫苓
摘 要: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对实训基地功能实现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现状、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实训基地功能实现的途径,探索了实训基地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周边效应,为艺术设计类专业顺应时代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现状;教学效果;实习
实训基地的建设,对高院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艺术设计类专业担负着设计类行业、企业人才的培养使命。而当前高职艺术设计类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实训基地功能没有得以实现,以至于学生有好的创意但不能及时应用到实践中,限制了学生的生产力与创造力,导致就业时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这就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训基地功能实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现状
1.课程打包,生产性实训基地保障教学效果
以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课程是打包教学,即课程体系是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确定综合学习项目,再以综合学习项目为中心确定开设的支撑课程,构成了多个课程包。这就要求校内有生产性实训基地保障教学的有序进行。
2.顶岗实习,需多门校外实训基地提供实习岗位
暑假是学生最主要的顶岗实习时间之一,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而言,每个设计公司几乎只能提供1~3个实习岗位,要满足多名学生的实习,就需要有多家校外实训基地。
3.实践类课程,需企业能工巧匠作为第二导师保障技能训练效果
在综合项目,如:海报设计项目、标志设计项目、展示设计项目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一些个性的操作问题,针对专任教师在教学研究上投入的精力多而实践经验相对薄弱的现状,需要合作企业及时提供能工巧匠作为第二导师来保障技能训练效果,以保障不与市场脱轨。
二、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多年来,我们以校内实训室为基础,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重点,以校外实习基地为重要补充,构建了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平台,不断完善和提高了实践条件。
1.“工学一体化”项目室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目前建有多个“工学一体化”广告项目室,内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人手一台高配计算机,专业还配有扫描仪、激光打印机、裁纸刀等設备和工具。可满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
2.“工作室”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工作室面向社会承接各项业务,能将理论与实践对接、课堂与基地对接、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对接,以生产产品为结果,提供真实的职场训练平台,具有实践教学和生产两大基本功能。能够满足综合类项目的教学需要。
3.“校企合作”式的校外实训基地
依托行业和社会资源,一方面,专业与位于孵化园内的多家设计公司等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它们就设在院内,便于开展“前工作室后项目室”模式的工学结合,是专业独具优势的校外实习基地。另一方面,还与多家校外公司开展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确保学生顶岗实习一人一岗。
三、实训基地功能实现的途径
在现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如何能够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1.制定相关制度,实现校企共赢
随着校企合作的发展,我们发展企业的热情不是不能保持高涨,学校设想得很好,实施起来却很难,针对这样的现状,制定相关的制度来保障是非常必要的。在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制定了入驻校内孵化园企业的“合作企业管理办法”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如:办法中明确规定“合作企业要参与教学,作为入驻企业年终考核的依据”,制定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中提到工作人员要带学生做项目。
2.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做到七大合一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专业得以发展的最重要的实践场所,要满足经营场所与实训场所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项目合一,教学工具与生产工具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教书育人与业务经营合一。
3.培养教师实践动手能力
在实训基地功能实现研究过程中,教师更清晰地看到了教学对于企业教师的依赖,技术上的缺陷使教师迫切要求提高业务能力,因此,教师积极到企业利用实习时间,主动向企业师傅学习,有针对性地取长补短。
4.优化教学资源库
实训基地面向社会承接各项业务,可直接为教学提供各种真实项目,让学生与设计师同步设计,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商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又能为同一项目提供多套方案,对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发展起到良性促进作用。而大批的设计方案、素材、企业真实项目为丰富与优化教学资源库起到了重要保障。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将进一步在实训基地建设及功能实现上寻求途径,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回头看、往前瞻。通过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不断完善,更大地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促进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常云.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2012(5).
[2]童卫军.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7).
[3]李国妍.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天津大学,2012(5).
作者简介:
张 静:女,1982年生,硕士,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技术与广告设计。
李素芳:女,1978年生,硕士,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张卫苓:女,1976年生,硕士,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多媒体。
(作者单位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誗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