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贤
【摘要】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由于英语基础和学习习惯所限,课堂上往往保持沉默,极大地影响课堂学习效率。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方法。
【关键词】课堂沉默 学生原因 教师原因 解决方法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无声的非言语交际的行为称为课堂沉默。广义上讲,沉默包括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沉默现象;狭义上讲,沉默指在课堂提问或课堂讨论中学生的沉默不语现象。课堂沉默分为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两种。积极沉默是指学生积极地思考或认真听讲时的沉默现象,而消极沉默则是指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不参与课堂互动或被动去接受时表现出来的沉默。消极沉默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学习效率的提高,打破课堂沉默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保证学习效果的重要一步。
一、课堂沉默现象成因分析
1.学生方面原因
(1)英语基础差。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相对复杂,由于所受教育程度不同、所在教学环境和条件不同,英语基础存在很大差异,词汇量严重匮乏、语法知识模糊不清、语音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2)没有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学生延续高中或职业高中阶段应试教育模式下课堂上老师讲解,学生聆听的教学模式,没有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发现问题、重点了解、课后复习等。
(3)怕被认為爱出风头。基础好些的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后往往会得到老师的赞扬,老师这么做是要其它学生以其做榜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但有时会招来一些人的嫉妒,被认为是爱出风头,爱炫耀。
2.教师方面原因
(1)提问环节不得当。倾向于提问好学生由于教师担心课堂内容无法完成,而基础好的学生往往能快速准确地作答,久而久之,参与课堂活动仿佛成了好生的特权,差生则养成了保持沉默的习惯。
(2)耐心不够 。教师提出问题或布置完课堂任务之后,往往急于得到结果,没有留出一定时间给学生思考或讨论,缺乏应有的耐心。
(3)提问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差异。教师课堂提问要么是随机,要么是按照点名册顺序,因此,让一个差生回答一个有难度的问题结果可想而知,说明提问针对性不够。
(4)缺乏硬性规定和激励机制。有些学习习惯不好、惰性强的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等现象时有发生。仅靠教师的调动和激发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定硬性的量化细则加以约束和督促。
二 课堂沉默现象的解决方法
1.注意课堂提问的技巧性
(1)尽量给予学生均等的机会。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水平灵活地设置相应难度的问题和任务,把有难度的问题或任务留给好生回答,而相对容易的留给差生。久而久之,差生也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关注,课堂参与热情大大提升。
(2)注意纠错的方式和时机。教师可以全程记录出错点,待学生回答完毕后,选择具有共性的出错点面向全班加以纠正,这样一来,既没有打断回答者的思路,又引起了全体同学对这一错误的警醒。至于其它个别性的错误,可以课下单独交流。
2.设计趣味性及参与性强的课堂活动
(1)课堂任务的设置要有趣味性,贴近生活,特别是贴近90后年轻人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当今大学生们严重依赖手机,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也很常见。因此,在学习 Cell phone, E-mail and Voice Mail 一文时, 就利用这个机会提醒学生手机影响学习的弊端。首先,让学生归纳手机的用途以及利弊,学生们表现得相当踊跃。为鼓励基础差的学生也参与其中,当用英语表达有困难时,也可以用汉语补充。学生意识到手机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时,教师写下phubber (低头族)这个词,并解释词义。其实这是一个国外机构杜撰出来的词,它源于phub (phone + snub),指只顾看手机而忽略了身旁的人。这样,每次发现课堂上有学生看手机,就可以调侃地喊他“Phubber,”几次下来,再顽固的学生也会有所收敛。
(2)适时插入参与性强的竞赛类小游戏。词汇量不达标一直是困扰高职生的难题。为了激发学生记生词的热情,课堂上适时开展竞赛类小游戏,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词汇接龙。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每组五名成员,最先完成且书写正确的一组获胜,竞争气氛浓郁。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团队的获胜而积极思考,为队友献计献策。词汇接龙环节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带动了全员参与的积极性,更是促进词汇学习的有效方法。
3.团队合作学习有助于打破课堂沉默。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差生也有参与课堂、融入氛围的愿望,只是水平所限,有心无力。实践证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把差生均匀分布于各组内,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任务是很好的尝试。以泛读课文为例,教师先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包括设置段落问题、重要的词语搭配、语法难点等。组长负责任务分配,个人形成答案之后,全体组员再加以评判,达成一致意见后接受教师检验。差生通过团队合作成功地参与了课堂活动,顺利地融入了课堂氛围。
4.制定硬性量化细则加以约束和督促。除了课堂环节的调整,硬性规定也是十分必要的, 如上课必备的物品、课后作业的完成、参与活动的次数、纪律的遵守等都纳入量化范围。对整个学期内课堂参与次数做硬性规定,少于规定次数按每次分值累计扣分,多则累计加分。
总之,教学法改革是一项长久的任务,要在不断探索和总结中前进。招生情况也在逐年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