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存友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学生要获取科学文化知识,首先要对学习充满兴趣. 一旦失去兴趣,学生不僅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而且学习效率也不会高. 下面把笔者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及相应的拙见展现给大家,为提高教学质量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一、扎实抓好起始阶段的教学
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 因此,教师就要借助课本不惜花费时间,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在教学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时,我先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数学实验室”的活动过程进行操作,在每进行一步操作后要求学生思考:1.对应的算式是什么?2.结果是多少?3.结果的符号与算式中的哪个数的符号相同?4.结果的数值与两个加数有什么关系?然后大家参与讨论,并形成小组的观点. 接着小组代表发言,大家形成共识. 最后再回答书中的“议一议”: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怎样确定?这样导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在本节课结束前如果时间有空余,可以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讨论: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学生能不能学好?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萝卜的方法,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学到方法、收获成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新教材开头“致同学”中写道:你是否觉得学数学就是“算算”“想想”?其实,数学也可以“做”——到“数学实验室”里“做”数学,在实验中发现数学规律;学习数学还应当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并与老师、同学合作交流. “做一做”“试一试”“议一议”“想一想”“练一练”将为你插上翅膀,在数学的世界里翱翔.
二、全力确保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1. 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 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 如教学“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时,我要求学生事先准备一本月历,两人一组做游戏:(1)在月历的同一行上任意圈出相邻的5个数,并把这5个数的和告诉同学,让同学求出这5个数;(2)在月历上任意找1个数以及它的上、下、左、右的4个数,把这5个数的和告诉同学,让同学求出这5个数. 随后让各小组学生根据以上要求合作完成.
2. 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 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时,一开始就在事先准备好的一块薄木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并在其点A处钉一根钉子,并将一根橡皮筋拴在钉子上,然后用一只手拉住橡皮筋的另一端让其在BC边上从左向右移动,当橡皮筋移动到不同位置时,由学生代表配合对相关的线段、角进行度量,并将结果向全体同学公布,让学生在观察、倾听、思考、验证中体会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概念.
三、狠抓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1. 培养阅读习惯. 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 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 培养讨论的习惯. 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思考所提问题,并要求稍作归纳,然后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让其他同学积极参与讨论,最后进行归纳,形成结论. 借以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思维能力和积极主动参与讨论的习惯.
3. 培养观察能力.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找不准问题的要害,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去观察. 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 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 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在黑板上画平行线的过程,然后提问:你在观察老师画平行线的时候是怎样保持所画的直线是互相平行的?由此你有什么发现?紧接着让其他学生也参与讨论,从而得出平行线的相关判断方法. 这样既使学生逐渐学会了观察的方法,又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乐趣,从而自觉养成主动观察的习惯.
4. 培养小结习惯. 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名学生的小结,或在课间、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 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七年级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一点粗浅的看法,还有待于各位专家同仁的指导帮助和不吝赐教. 仅以本文提醒大家积极参与新教材的研究和探讨,以期能熟练驾驭新教材的教学,真正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