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佩佩 张秀省 于守超
摘要 为探索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产学研的培养模式,以聊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为例,进行了产学研培养模式的探索。结果表明: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在开展产学研培养模式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存在诸如教职工积极性不高、合作单位单一、合作内容不够深入等问题;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做好思想工作以增加积极性和加大政府鼓励政策等建议。
关键词 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产学研;培养;平台;顶岗带薪
中图分类号 S-01;G64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3-12000-02
Cultiv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Majored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ased on Integr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JI Pei-pei, ZHANG Xiu-sheng*, YU Shou-chao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Shandong 252059)
Abstract Taking cultiv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majored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Liaoche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mode was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aduate students achieve good results i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ultivation mode;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staff enthusiasm is not high, cooperation unit is single, cooperation content is not deep enough;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reasons,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to do ideological work to increase enthusiasm and increase government incentive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raduate students;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ultivation; Platform; Work with salary
基金项目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SDYY13078);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管理科学研究项目(SDXH12b12); 聊城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LCUYZ11005)。
作者简介 吉佩佩(1988- ),女,山东茌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园林。*通讯作者,教授,博士,从事园林植物生物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 2014-10-16
风景园林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學科。其核心内容是户外空间营造,根本使命是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1]。2011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风景园林学正式成为一级学科,这标志着风景园林专业从国家层面得到充分重视和认可。近年来,我国设立了园林专业或目录外的风景园林专业的高校已达 184 所[2]。但是,风景园林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还在研究与探索阶段。研究以聊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为个案,探索了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培养模式。
1 产学研合作培养体系概述
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是指把教育、科研和生产3种行为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部门合作的优势,把研究生培养作为中心任务,让科研活动和生产活动为研究生教学服务,又保持科研和生产活动独立性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3]。
高校产学研培养体系始于 20 世纪初期,目的是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我国的相关方针和政策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制定。直至 2011 年,教育部提出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 计划”),要求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同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4]。该协同创新联盟旨在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通过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产学研深度合作[5]。目前,产学研培养体系已经成为教育部门、产业部门和科研机构之间进行协作的重要手段和纽带,其对经济、社会、人才培养的影响日益突出。
产学研合作培养体系具有不同的分类模式。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①科技园区模式,以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为依托,利用大学的科研与人才优势,发挥高新技术的辐射作用;②联合实验中心模式,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设立科研开发机构、工程研究中心等相对独立的研发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向产业界输送技术,并通过同企业的联合开发、实验,使技术和产品迅速转化为商品和生产力;③企业附属研究院模式,指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在内部成立的附属研究院,是产学研联合的一种特殊形式;④项目联合模式,是指高校、科研院所承担大中型企业工程项目,从技术创新、设备改造、难题攻关等角度进行的产学研合作,这是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的一种常见形式[6]。
2 探索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产学研的培养模式
2.1 搭建产学研硬件平台
2.1.1 建立建好校内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实验室是高等学校进行实践教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体现了学校教学水平、科学水平和管理水平。聊城大学农学院现有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园林绘图室、农业与生态实验中心、观赏植物实验室、植物标本室、人工养虫室、人工气候室等。校内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技能训练场,有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聊城大学农学院现已建成4 000 m2的植物生态园,可使北方院校的学生熟知热带、亚热带植物;3 000 m2聊大花卉园,内有200多种园林植物;另设有2 hm2试验田;校内1 500多种园林植物和日光温室等,这些都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近距离的实训场所。
2.1.2 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多年与企业合作的经验,共建立多处校外实习基地。例如,山东万路达园林科技有限公司的苗木基地,大量繁育由聊城大学农学院教师选育的“聊红”槐树新品种,其苗木基地成为科研成果推广与转化、研究生实习的基地;农学院还与棕榈园林有限公司、华东园林有限公司、润华园林有限公司、中华海棠园等各大园林公司、苗木基地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园林植物方向的研究生可定期进行调查研究,进行苗木嫁接、修剪、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实习、实训工作。园林设计方向的研究生主要参与园林绿化方案的设计、园林工程的施工等工作。这种“产学研”基地是实际合作中最成功的模式。一方面,学生可以接触各种实物,在专业工程师的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促进作用,并在短期内解决了人员紧张的问题。
2.2 建设产学研软件平台
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的特点,学院于2012年对风景园林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较大修改和完善,优化教学内容,修订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着重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并重,实践技能教育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适当减少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努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尝试进行研究生考核机制改革,如:研究生的考核不仅包括各学科成绩,还涉及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科研成果等方面,以此督促学生提高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
为创建产学研平台,导师的评选和要求也更加严格。更注重导师的实践能力、与企业合作的能力。聘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和杰出的景观设计师为研究生授课,并聘为校外兼职导师,使学生在做毕业论文课题时有更大的选择余地,还可以得到高水平有实践经验的导师指导。近几年,争取风景园林学专业的每名研究生配有1~2名校外兼职指导教师,以较大幅度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重视研究生学术活动。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要求每位研究生至少听取10次学术报告、参加1次相关学术会议、做1次学术报告。学院每学期都邀请国内同行专家、国外友人等进行学术讲座,介绍行业动态、研究热点,并相互探讨、交流意见。如:2013年10月,邀请韩国东国大学姜泰昊教授,做题为“现代韩国造景的倾向”的报告;同年12月,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忠教授,做题为“生态文明与森林文化”的报告。两位教授的报告曾一度引起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并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引导。
2.3 积极开展硕士研究生顶岗带薪实践教学活动
积极搭建硕士研究生顶岗带薪社会实践平台。通过学院有组织的与企业结合,研究生可在完成理论学习后,根据研究方向、兴趣爱好,选择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带薪实践。学校、企业及学生签订三方协议,以确保三方权利与义务。研究生通过实践活动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应用研究。例如,2013届毕业研究生到北京盛妍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实习,结合公司项目,完成“聊城古城水系景观规划设计与研究”、“生态水工学在临清济津河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等多个毕业论文课题。
3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成效
3.1 对专业的认知更加全面、具体
通过校内实习、校外锻炼,研究生能接触到风景园林专业的各行各业、各个环节,包括城建部门、园林部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企事业单位的城市绿地系统,各类公园、风景区、工矿区、庭院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园林植物的繁育、花卉生产等研究工作。不是课堂上的空洞描述,而是亲身实践,这一认识过程有利于其以后的择业、创业、创新。
3.2 研究生的各方面能力有所提高
经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不仅专业技能、科研水平有所提高,其社交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感都得到锻炼。在毕业后的科研或工作中易于轻松过渡。
3.3 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
由于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其就业难也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难题。在竞争中,经过校企联合培养,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就业相对容易。更有研究生在顶岗带薪实践完后,直接留在所在公司,或被所在公司推荐给其他单位。这就大大提高了联合培养生的就业率。例如,2013届参加联合培养的风景园林专业毕业生都找到了和专业相关的工作,有的被园林公司聘用,有的被市规划院录用。
3.4 打破了企业高层次人才短缺、创新意识不强的瓶颈
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不仅给企业注入一股新的活力,而且将做科研的创新意识带入企业。虽然联合培养初始,这种作用不太明显,但是经过长期合作,效果慢慢彰显,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3.5 缓解了导师的压力
外聘导师、企业和导师共同培养研究生,这样,导师的压力相对减小。这在导师资源紧张,师生比例失调的学校,效果比较明显。
4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风景园林专业”与“产学研”相结合完全处在初步探索阶段,所以相关的报道非常少,目前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
4.1 合作单位比较单一、合作内容不够深入
与聊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合作的企业大都为中小型园林公司和苗木基地,科研院所极少,这对于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很不利。再者,有参加联合培养的同学反应,到企业后做的都是非常基层的工作,根本接触不到非常前沿的技术和重大项目。这与研究生本身的能力和企业的产权保护有关。
4.2 教职工积极性不高
产学研这种新的培养模式进入校园,总得适应一段时间。有的教职工还没有意识到或看到二者结合的必要性和长远效益,还侧重从前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学实验基地、新型实验室得不到充分利用。
4.3 考核制度不健全、实施不到位
科学准确的考核制度可为研究生导师的择优聘任、培养等提供客观依据,并能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但是,研究生导师因其学历背景、个人追求的特异性,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系统、有效的导师考核制度,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发展迅速、要求不断改革和创新的年代,即使有些立志改革的人士提出一些新的改革制度,也不见成效,原因多是没有得以严格执行,流于形式。
5 建议
5.1 做好思想工作,增加三方的积极性
在产学研培养模式中,学校、企业、学生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的全力配合才能达到共赢,好似木桶效应,不能出现一个短板。因此,要令三者都清楚认识到这种培养模式给自身带来的利益,从而更加积极地寻找合作契机。
5.2 增加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方式也比较灵活。对于风景园林专业产学研培养模式可出台相关的政策进行保护、宣传、引导,加大资金投入。
5.3 健全考核机制,加大执行力度
在导师岗位聘任、职位晋升、奖励惩处等各个环节的考核中,以培养“知行统一”的人才为目标,把产学研模式渗透其中,并加大执行力度。
6 结语
结合聊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探寻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的产学研培养模式,实践证明:产学研培养模式能提高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对企业和学校都有一定帮助;但是初步的探索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企业、学校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来共建产学研这个培养模式。同时认为,这个培养模式的建成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增设风景园林学为一级学科论证报告[J].中国园林,2011(5):4-8.
[2] 潘远智,刘光立,李西,等.风景园林一级学科背景下园林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C]//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南京,2012.
[3] 刘娟.国外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的主要模式及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28):84-89.
[4]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 号[EB/OL].http://www.moe.gov.cn.
[5] 李忠云,鄧秀新.高校协同创新的困境、路径及政策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11-13.
[6] 杨自栋,杜瑞成,王相友,等.基于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三创”能力培养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3(2):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