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黄疸的临床B超诊断探析

2014-10-21 02:20:17严定武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诊断价值

严定武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B超诊断技术于阻塞性黄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月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4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住院后均行超声影像检查,就患者的臨床诊断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经过B超检查后病因确定:胆管结石2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11例(原发性肝癌4例,壶腹癌2例,胰头癌2例,胆管癌3例),胆管狭窄4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4例,胆囊炎4例,胰腺炎3例。4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经B超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后符合46例,诊断正确率达95.8%。结论:使用超声诊断技术诊断阻塞性黄疸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正确率,且有高效、无创等优势,有助于减少临床误诊率与漏诊率,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阻塞性黄疸;B超检查;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100-01

阻塞性黄疸具体指肝外胆管阻塞或肝内胆管阻塞引起的黄疸,发病后患者会伴有血胆红素指标升高,极易出现皮肤、巩膜、黏膜及小便黄染等病症[1]。临床研究发现,阻塞性黄疸发病诱因众多,基于不同的发病原因具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可见,阻塞性黄疸临床治疗中阻塞部位、病变性质的鉴别判断工作尤为重要。本文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B超诊断技术于阻塞性黄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4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住院后均行B超检查,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为19-72岁,平均年龄为(47.5±4.6)岁,病程为1-15年,平均病程为(7.5±0.4)年。所有患者均伴有皮肤、巩膜、黏膜及小便暗黄,大便陶土色,皮肤瘙痒等病症,部分患者还伴有间歇性腹痛病症、出血病症、皮肤黄色疣等症状;患者经过实验室检查均可见总胆红质、直接胆红质及血清谷丙转氨酶指标升高,另范登白反应尿及胆红素检查结果呈阳性。所有患者临床病症均符合阻塞性黄疸临床诊断标准[2]。

1.2检查方法本次研究使用飞利浦HD11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5.0MHZ。所有患者行B超检查前8-10小时禁食,B超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体位,确定上腹部肋下、剑突下部位、肋间部位后行横向、纵向斜切,着重探查患者肝胆皮衣等脏器大小、形态及回声等,并通过形态、回声分析来确定梗阻部位与梗阻性质,并着重检查分析肝静脉、门静脉走向及血流速度等,再如肝脏表面光滑度、肝门结构及纹理分布等。针对B超检查影像不清楚的患者可以适当调整患者的检查体位(必要时选取左侧卧或右侧卧体位),并给予反复探查以获取清洗的影像资料,便于临床分析诊断。

2.结果

2.14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发病原因分析本组4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经过B超检查后病因确定:胆管结石2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11例(原发性肝癌4例,壶腹癌2例,胰头癌2例,胆管癌3例),胆管狭窄4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4例,胆囊炎4例,胰腺炎3例。

2.24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B超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符合度4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经B超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后符合46例,诊断正确率达95.8%,其中胆管结石、胰头癌、原发性肝癌、胆管癌、胆管狭窄、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诊断符合率尤为显著。详细数据参见表1。

表148例患者B超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符合情况

发病原因 例数(n) 符合例数(n) 诊断符合率(%)胆管结石 22 22 100.0壶腹癌 2 1 50.0胰头癌 2 2 100.0原发性肝癌 4 4 100.0胆管癌 3 3 100.0胆管狭窄 4 4 100.0胰腺炎 3 2 66.7胆囊炎 4 4 100.0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4 4 100.0总计 48 46 95.83.讨论

阻塞性黄疸行超声诊断主要是依据肝外肝内胆管系统扩张开放程度进行鉴别判断[3],如B超检查发现肝内胆管内径超过3mm或肝外胆管内径超过8mm即刻确诊为阻塞性黄疸[4]。阻塞性黄疸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胆管结石影响重大,可以说,胆管结石是引起阻塞性黄疸发生的关键性原因。临床统计调查发现,近51.2%的阻塞性黄疸由胆总管结石引起,就其发生原因而言,具体包括胆管癌、胰头癌、原发性肝癌、壶腹癌、胆管炎症及胆管狭窄等病因[5]。临床实践证明,阻塞性黄疸行B超检查具有操作简单、无创、高效等优势,且检查诊断操作可重复进行,诊断正确率较高,应用价值极高,现已成为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及溶血性黄疸等疾病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应用十分广泛。本文48例阻塞性黄疸临床研究发现,阻塞性黄疸患者经B超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后符合率达95.8%,其中胆管结石、胰头癌、原发性肝癌、胆管癌、胆管狭窄、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几大病因诊断符合率近100%,该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6],提示使用超声诊断技术诊断阻塞性黄疸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正确率,且有高效、无创等优势,有助于减少临床误诊率与漏诊率,可以推广应用。

超声检查过程中如发现胆管内回声增强,近端胆管扩张,胆管壁光滑,声影变化性强等便可判断为胆管结石;检查可见胰管不规则增大,肝内外胆管出现扩张、回声强弱不均等征象可以考虑胰头癌病变可能性;检查发现胰头部位无明显变化但胰管增大,肝内外胆管大幅扩张,壶腹部探查到肿块回声可以考虑壶腹癌。临床研究发现,壶腹癌发生后多受周围肠道气体干扰,边界会发生不规则变化且模糊不清,临床诊断过程中诊断难度较大,本文48例研究发现,壶腹癌B超诊断符合率仅为50.0%,该结果提示壶腹癌诊断过程中应该注重区分壶腹癌与胰头癌。关于胰头癌与壶腹癌的诊断问题,有学者主张,B超临床诊断过程中可以将肿瘤直径大小作为诊断主要标准,如将直径不超过30mm的肿瘤诊断为壶腹癌,将直径超过30mm的肿瘤归为胰头癌,笔者认为该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过于宽泛,可行性不高。

综上所述,采用B超技术诊断阻塞性黄疸可以明确阻塞病变位置,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学改变,征象特点十分明显,这便为临床诊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便利。临床研究发现,采用B超诊断技术诊断阻塞性黄疸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使诊断工作中漏诊率与误诊率大大降低,临床应用效果极佳;此外,临床实践证明,应用B超技术诊断阻塞性黄疸操作便易,效率高,无创优势十分明显,技术应用限制因素少,最为适合推广应用。但是,临床研究发现,B超技术在诊断过程中对炎性病变、肿瘤病变较小及肠道气体干扰较强的病变影像效果不佳,征象分析工作难度较大,应用价值有限,可以结合其它诊断及时进行联合诊断。

参考文献

[1]张军,刘明亮,赵莹,刘爽,宋薇珩.阻塞性黄疸的临床彩超诊断意义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22(01):79-80.

[2]姜艳.阻塞性黄疸的超声诊断意义[J].中外医疗,2010,34(21):173-173.

[3]赵小红.超声诊断阻塞性黄疸100例分析[J].当代医学,2011,31(09):47-47.

[4]唐喜玲,赵莹.B超对非结石原因阻塞性黄疸的诊断[J].哈尔滨医药,2011,30(05):352-353.

[5]卞承华.提高B超对阻塞性黄疸诊断率的措施及意义[J].海南医学,2005,16(09):39-40.

[6]莫竞匀,莫洁虹,陈颖桥.超声诊断肝外阻塞性黄疸的临床价值[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2(10):186-187.

猜你喜欢
诊断价值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研究
探讨阴道超声与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骨转移瘤X线和CT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超声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腹部超声对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在肋骨骨折中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2:35:50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上海医药(2016年15期)2016-09-26 15: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