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烨 孙静清 候鑫楠 祁春颖 杨杰 郑艳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抗感染药物预防及综合措施在降低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方面的效果。
方法:收集近年来住院治疗的妇产科患者500例,按照护理措施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50例和研究组2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措施预防感染,观察组行感染预防综合护理干预,分析2组的感染情况及预后。結果: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率为7.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11.2%。
结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如心里辅导、卫生指导等,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加强对感染病原体动态监测、加强抗感染药物管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进一步降低妇科围手术期患者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妇产科;感染;危险因素;预防
【中图分类号】R72.1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052-02
围手术期感染一直是外科手术中的棘手问题。院内感染的控制、管理是公共卫生关注焦点问题之一,提高感染的防治水平更是护理的重要工作目标和内容,也是评价妇产科治疗水平的重要环节。通常情况下,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术后感染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减少感染并降低治疗费用[1]。但是目前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耐药细菌的急剧增加,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除了合理使用抗生素外还需要综合护理干预。而针对妇产科患者群体的特殊性,除了药物治疗、体格指标的动态监测外,合理复健、心里疏导也显得尤为重要。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500例妇产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汇总患者基本情况,包括年龄、疾病种类、手术种类、抗生素使用情况等方面内容。按照护理措施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50例和研究组250例,两组的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感染预防, 而研究组患者则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综合干预。
1.2 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特点
1.2.1阴道菌谱正常妇女阴道中主要包含乳酸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由于妇产科手术的创伤、患者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改变会引起女性阴道内菌谱的转化,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减少,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增加,从而增加了条件致病菌上行感染引发的术后感染风险。
1.2.2 皮质激素及抗代谢类药物的使用、放疗化疗的剂量增大,均可导致患者自身抵抗力下降,而抗生素使用不规范容易进一步增加患者的易感性。加之患者本身可能存在的贫血、肿瘤晚期等慢性消耗状态,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患者术后恢复和控制感染尤为重要。
1.3 抗生素使用
(1)联合应用抗感染药物,一般持续4~6 d,以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钠+甲硝唑
为主。(2)给药时机选择。术前肌肉注射给药应在术前2 h内,麻醉诱导前给予;在麻醉诱导时即给予静脉给药预防治疗;若手术时间超过4 h,则应视药物半衰期,追加抗感染药物1次。(3)给药剂量 可采用头孢呋辛钠0.75—1.5g,也可联合应用甲硝唑5 g,或采用头孢唑林1 g+甲硝唑0.5 g,术前1次,术后每8 h给药1次,静脉给药。(4)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护理管理。要提高感染产妇病原体送检率,视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的抗感染药物,并监测细菌耐药性,对于降低细菌耐药性发生率及预防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1.4 患者护理方式研究
对照组 250 例患者行妇产科围手术期的常规基础护理; 研究组25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妇产科患者采取了综合式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4.1 入院初印象妇产科患者往往会产生过度紧张的情绪,这主要是由于自身身体的变化以及对于陌生环境的本能恐惧及结果不确定性的担忧,如此负面情绪会为手术效果及感染风险造成影响。为了有效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护理人员必须在入院第一时间与患者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将病房环境、注意事项、可能的情况及恢复点等进行主动介绍,与患者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的同时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同时对于可能涉及到的检验项目应该交由责任护士提前告知其检查意义,获取患者的信任及配合。
1.4.2 卫生指导 妇科手术患者一般不宜实行坐浴,避免上行感染。 对于生殖器应尽量避免与物体接触且必须保持清洁,外阴部保持干燥。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对贴身衣物进行清洁处理,每日内裤必须经“84消毒液”浸泡消毒或洗后太阳晾干。
1.4.3 术后生活习惯培养 为了促进术后身体修复,护理人员对于妇产科术后患者应鼓励由其家属陪伴尽早下床进行适宜运动量的活动。在适当时候及时拔除引流管、氧气管、胃管、导尿管以及静脉导管等管子,使患者早日下地。另外在饮食方面应注重营养与类型两方面的搭配,避免因饮食配比不当导致的低蛋白血症、贫血等,最为合理的饮食应是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低脂、易于消化的食品。
1.4.5 规范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对于必要抗生素的使用,需要遵从适时以及适量的原则,而且必须在使用抗生素前确认患者无皮试过敏现象。
1.4.6 针对性感染护理 为预防医源性感染,必须严格遵从医院的清洁消毒规定对医生及器械进行消除处理。对于导尿管也需要定期更换并保持外阴清洁。
1.5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 SPSS 15.00 软件进行统计。 数据经正态性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进行描述,p< 0.05 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于经两种不同护理方式下患者围手术期的感染率对比发现对照组250 例患者中有 28 例(11.2%)存在感染,研究组的250 例中有 18 例(7.2%)存在感染,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女性生殖系统微环境由多种微生物构成,大部分为需氧菌,部分为厌氧菌,还可能存在真菌、原虫及病毒。妇产科手术主要为下腹部手术,术前、术后需减少饮食,加之手术造成的组织创伤及出血,留置腹腔引流管或导尿管等,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内源性菌群失调或上行性感染均可能引起严重的围产期感染,如不及时控制对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 [2]。
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有赖于合理地预防性应用抗感染药物。理想的抗感染药物应具备抗菌谱广、杀菌及组织渗透能力强,不良反应小、组织内有效浓度维持时间长且性价比高等特点。由于头孢类抗生素抗茵谱广、低毒、高效,患者耐受性好,临床应用普遍[3]。本研究中患者均以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钠预防围手术期感染,效果满意。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尽管妇产科围手术期应用抗感染药物对预防术后感染效果较好,但需注意的是患者自身状态及护理干预是否到位可能对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产生影响。本研究表明,采用针对妇产科手术患者的护理措施,如心里辅导、卫生指导等,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加强对感染病原体动态监测、加强抗感染药物管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进一步降低妇科围手术期患者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谭晓珍. 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7):42-43.
[2] 汤红娟. 妇产科生殖器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 中国卫生产业,2012,09(16):32-33.
[3] 于小仙. 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2002-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