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对肝癌诊断的准确率

2014-10-21 19:57张庆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原发性肝癌磁共振成像

张庆弟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临床应用MRI以及增强CT诊断肝癌的诊断率,以改善肝癌临床诊断质量,为后期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取我院收治的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资料,观察两种检测手段下的肝癌检出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增强CT相比,MRI检测下肝内病灶以及病灶阳性检出率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癌肿体积而言,MRI在诊断直径不超过3cm的癌肿组织时诊断准确率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检测直径超过3cm的癌肿组织时二者检测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以及MRI检测原发性肝癌均可表现出一定特征性,而與增强CT检测相比,肝脏MRI诊断准确率更高,特别是对直径不超过3cm的肿瘤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原发性肝癌;准确率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033-02

在临床各类肝癌检测方法中,MRI以及CT是两种常用的手段,动态增强有利于进一步检出肝脏局灶性病变。基于此,本文观察并探讨了临床应用MRI以及增强CT诊断肝癌的诊断率,以改善肝癌临床诊断质量,为后期治疗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2年2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本次入选患者病情均与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制订的肝癌诊断标准[1]相符,术前均接受MRI以及CT检测,同时病情经由临床病理检测确诊,其中26例为手术确诊,22例为穿刺活检确诊。入选者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4.2±6.1)岁;病程22d~17个月;17例患者癌肿位于左半肝,28例位于右半肝,3例左右半肝均有分布。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上腹饱胀、不明原因低热、乏力纳差、肝区疼痛以及消瘦等一系列非特异性症状。

1.2 方法

1.2.1 CT检测

所用检测仪器为GE Light Speed 64排128层螺旋扫描仪,额定电压与电流分别为120kV、150mA,扫描间距以及扫描层厚均为10mm;以300mgI/ml碘海醇为造影剂,高压状态下经患者肘静脉注射给药,注射流率为3.0~4.0ml/s,给药量为80~100ml,然后于25s、60s、180s,即动脉期、静脉期以及延迟期分别进行动态增强扫描。

1.2.2 MRI检测

所用检测仪器为西门子ESSENZA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常规进行T1WⅠ、T2WⅠ加权扫描,扫描间距为1~2mm,扫描层厚5mm,体部相控阵线圈。以钆喷替酸葡甲胺为扫描对比剂,给药方法同于碘海醇,注射流率与给药量分别为1.5~2.0ml/s、0.1mmol/kg,然后同法于25s、60s、180s,即动脉期、静脉期以及延迟期分别进行动态增强扫描。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增强CT相比,MRI检测下肝内病灶以及病灶阳性检出率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就癌肿体积而言,MRI在诊断直径不超过3cm的癌肿组织时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但在检测直径超过3cm的癌肿组织时二者检测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MRI与CT的肝内、外病灶检出情况对比( ,个)

检测方法 例数(n) 肝内病灶 肝外病灶CT 48 2.41±0.69 1.70±0.60MRI 48 2.90±0.59① 1.87±3.29注:①与CT检测结果相比P<0.05

表2MRI与CT的肝内、外病灶阳性检出情况对比(n,%)

检测方法 例数(n) 肝内病灶阳性 肝外病灶阳性CT 48 39(81.25) 21(43.75)MRI 48 46(95.83)① 24(50.00)注:①与CT检测结果相比P<0.05

表3 MRI与CT对不同体积肿瘤的检出情况对比(n,%)

检测方法 肿瘤直径 总计 >3cm(n=19) ≤3cm(n=29) CT 17(89.47) 19(65.52) 36(75.00)MRI 18(94.74) 27(93.10) ① 45(93.75) ①注:①与CT检测结果相比P<0.05

3 讨论

在消化系统各类恶性肿瘤疾病中,原发性肝癌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均较高,且大部分患者病情一经确诊已属于晚期,对于患者预后而言,早期诊治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因此通过有效的临床手段及早检出肝癌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预后成为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2]。随着近年来医学影像设备以及影像学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完善,MRI以及CT检测已经成为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有效检查手段。就CT检测而言,肝癌瘤体通常情况下由肝动脉供血,因此临床在动脉期进行快速扫描,由于门静脉血尚未流经肝脏,此种情况下肝癌肿块呈明显强化,而在门脉期的密度则由于无法获得加强而快速降低,呈“快显快出”的特征[3];但在诊断低供血肿瘤时CT检测中则有明显不足,且表现出一定局限性。而MRI则具有较多的图像采集信号以及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同时也无放射性辐射,临床目前对MRI动脉快速增强扫描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肝癌病灶以及阳性率的MRI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且在3cm以下的肿瘤中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

综上所述,增强CT以及MRI检测原发性肝癌均可表现出一定特征性,而与增强CT检测相比,肝脏MRI诊断准确率更高,特别是对直径不超过3cm的肿瘤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王胜裕,蒯新平,王鹏等.CT对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肝细胞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12):924-927.

[2]岳建兰,季倩,沈文等.混合型肝癌临床及影像学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1):52-55,76.

[3]李凯,许尔蛟,郑荣琴等.融合成像超声造影术中即时评估肝癌射频消融疗效[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3,22(7):587-590.

猜你喜欢
体层摄影术原发性肝癌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三维适形半野轮照放疗技术治疗局部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消癌平片联合TACE术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生命质量的临床观察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贝伐单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36例晚期原发性肝癌生存预后的影响分析
氙同位素应用及生产综述
TACE序贯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