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不断出现了对生命意识淡薄的现象,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一现象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学生对生命意识的淡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主要介绍了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现象,并通过分析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原因找出应对的策略,以达到教育大学生热爱生命的目的。
关键词:生命意识;学校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7-0287-02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掌握着先进的科学知识并且正处在宝贵的青春年华。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如何直接影响着祖国的未来,也影响着他们自己今后的人生。如何处理好大学生中少部分人的生命意识淡薄问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表现在很多方面。有的表现明显,有的则不易被人察觉。对生命的漠视、对其他生命的不尊重和不清楚生命的价值是其中三个主要的方面。
(一)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首要表现是对生命的漠视
近年来,在大学生中出现了许多漠视生命的现象。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虽然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显示出了年轻人应有的对生命的热情,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群体中仍然存在很多漠视生命的现象,仍然有少部分人表现出了对生命的漠视。近年来,有关大学生自杀的报道屡见报端,各种漠视生命的现象也是层出不穷。有的还以自杀的方式威胁亲人和学校。一些大学生不仅平时的作息时间极为不规律,明知损害身体还是刻意为之,有的甚至直接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与其他没进入高等学府的同龄人相比,大学生的自杀率是非常高的,这与高等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绝不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这些自杀的大学生大都悲观厌世,找不到生活的乐趣,或者经受不起成长道路上的挫折。
(二)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另一表现是对其他生命的不尊重
对生命的热爱不仅表现在对自己生命的热爱,还表现在对其他生命的尊重上。一个真正热爱生命的人会表现出对其他一切生命的热爱。大学生中存在很多不尊重其他生命的现象。复旦大学的投毒案绝不是个别案例,很多名校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在大学生这个竞争激烈的群体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这种令人惋惜的事件。这些大学生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伤害他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有的犯罪手段还极端的残忍。还有一些大学生,他们为了生活的琐事和激烈的竞争,往往不择手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盲目追求一些所谓的成功而忽视生命的美好。前些年的清华大学同学对熊泼硫酸的事件就反映了个别大学生对其他生命的不热爱。地球上的每种生物都应该得到善待。大学生对动物的虐待也是一种对自然界的不热爱和不尊重。
(三)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最普遍的表现是不清楚生命的价值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在于对家庭的责任。当前一些大学生总是找不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持怀疑的态度。首先,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总是找不到快乐的感觉。他们认为生活本身没有意义,找不到目标,因此总是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不主动同其他人沟通,沉浸在自己的悲伤里不能自拔,认为生活本身是痛苦的。其次,他们对自身的价值没有形成肯定的态度。大学生的身份还是学生,还没有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他们的各项才能都有待展示和提高。但是个别的学生看不到这一点,就盲目否定自己,感觉找不到生命的方向,认为自身是没有价值的。最后,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看不到自己对于整个家庭的意义,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原因
大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这其中既有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的原因,又有各种外在客观环境对他们的影响。
(一)部分大学生脆弱的承受能力禁不起环境的变化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仅没有因为经过高考而使自己的承受能力变得强大,相反由于新的成长环境的变化,会使他们的承受力变得更加脆弱,会加剧大学生对生命漠视的情感。大学生中的大部分都是天之骄子,尤其是很多名校的学生。他们在学校受到老师关注,在家里受到父母的宠爱,可以说大学生本身没经受过什么挫折。在进入大学校园以后,大学生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校园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性。每天面临着各种新鲜的事物,随之而来的诱惑和挑战也增多。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后都会觉得无所适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反而没了学习进取的动力。大学校园里人才济济,具有各种才能的人都能在大学里崭露头角。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大学生还会面临就业等压力,竞争无处不在。激烈的竞争势必会给一部分同学带来挫败感,带来方向感的迷失。这很容易演变成对生命意识的淡薄。
(二)当前对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工作还不完善
目前对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工作还有待改进。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有两个重要的渠道,一个是家庭,另一个是学校。家庭是一个人出生的地方,一个人家庭环境如何直接影响着他日后的发展轨迹。具有良好家教的学生一般有着健康的身心,但是也并非绝对。有些大学生的叛逆往往是因为在外地求学远离了家庭的管教。所以,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问题值得每个家庭重视。由于大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生活在学校,所以学校教育的作用更为重要。目前对于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缺乏多样化的方式。主要的方式仍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老师的灌输。这种方式很难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着眼点也没有放在学生切实面临的困扰上。这样,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教导就成了教条,没有实际意义。目前的生命意识教育中,对于生命意识教育的目标也不明确。不仅是学生,就连老师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到底生命意识教育要宣传什么样的内容,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使学生达到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境界,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缺乏生命意识教育的生动性。这都是因为学校中缺乏对生命意识教育的重视,进而导致缺乏生命教育的环境所致。
(三)负面的社会现象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
现代人创造了丰富无比的物质财富,却没能阻挡精神世界的危机。人们精神境界提升的速度往往比不上物质创造的速度。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都身不由己。随着人与人交往的加深,人们面临的社会关系也更加复杂,很多人都不知怎么面对。随之而来的各种焦虑和不安甚至极端负面情绪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大学生。当今社会的各种资讯非常发达,小学生都比以前成熟得早,更不用说今天的大学生,他们更是深受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毕业就会面临着这些负面的问题,所以这些情绪会不可避免地渗入校园。这就使得部分心理脆弱的大学生难以承受,备感压力的沉重,找不到方法来面对,形成孤独失落的心理,有一部分还会发展成对生命的淡漠。有的人认为,自己如果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寻得一席之地,活着就不再有价值。这些都是负面的社会现象给大学生带来的困扰。
三、加强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对策
我国目前的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相关措施的完善、典型教育是重要的手段,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大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要完善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相关措施
学校在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中起着最主要的作用。学校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大学生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校园里。所以,强化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首先要从学校抓起。首先,加强学校的生命意识教育要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抓起。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学能力以及对生命意识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对大学生的生命意识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能够积极应对各种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问题的教师队伍。其次,要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不仅要在课堂中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还要举办各种有益的活动,通过让大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来体会生命的可贵,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最后,整个学校应该营造一个积极健康、适合大学生身心成长的有益环境。良好的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可估量,只有身处良好的环境中,才能有利于大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要针对大学生群体中有淡薄生命意识倾向的学生进行典型教育
在大学生群体中,很多大学生表现出了典型的对生命的漠视和对其他生命不关心的特征。这部分大学生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这部分人往往具有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偏执的个性。他们遇到挫折或者遇到个别具体的情况容易采取极端手段。不仅影响自己的前途、使自己生命受到损失,还容易危害到其他人。对于这部分同学,学校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学校要对这部分同学表示出充分的尊重,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问题。要认真做好这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防患于未然,而不是出了问题再去补救。老师和家长要做到充分的配合。在家里要让大学生体会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在学校要明确自身的使命。要争取把每个大学生都培养成一个积极阳光的青年,逐渐走出生命意识淡薄的阴影,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要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相对有利的社会环境
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对大学生的生命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每个人又都是社会中的人。作为大学生更不例外,即使是学校也要被纳入到社会这个大环境当中。每个大学生都要走向社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势必会受到社会的各种影响。他们在学校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想的冲击。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未来我国各项事业的建设者。一个安定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不仅会影响着大学生,也影响着更多的人。所以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积极营造一个适合每个生命发展的有利环境。当前我国正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练,是正确的价值观念。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当代社会发挥积极的影响,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有利的成长环境。逐步提高大学生的生命意识,逐渐改变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状况。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值得整个社会重视。解决好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这种不良思想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已经做了很多关于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工作,仍然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何彻底地解决好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问题,值得继续探究。
参考文献:
[1]林建荣.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探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2).
[2]涂晓艳,冯文全.德育的使命:青少年的生命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3).
[3]连淑芳,魏传成.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