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凯
2014年7月28日起,孟加拉国五家服装厂的1600名工人(其中有1300名女性)在首都达卡进行绝食罢工;8月6日,罢工领导者、孟加拉国服装工人协会论坛领导人穆希雷法·米舒(Mushrefa Mishu)要求关停整个孟加拉国的服装生产线直到工人们拿到应得的薪水,随后她和另外两位罢工领导者被警方逮捕;8月7日,警察用橡皮子弹、催泪瓦斯和辣椒水驱散了罢工的工人。
工人们的抗争起到了一定效果,2014年8月10日,工厂向工人支付了拖欠了近三个月的薪水,但是之前发生的暴力情景依然让人难以忘怀。现场的外国记者称之为“堪比开罗的暴乱现场”。
“伤不起”的服装业
在一片对警察暴力行为的谴责声中也有人在寻暴行背后原因。理由很简单:服装业对孟加拉国来说太重要了。
根据孟加拉国的统计数据,孟加拉国是全球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成品服装出口国,成品服装出口总值约240亿美元,占该国年出口值的80%左右。因此,服装业是孟加拉国外汇创收的绝对主力。在孟加拉国服装业的客户名单中,有国际足联、沃尔玛、Gap等,让它成为孟加拉国吸引外国投资的基石之一。
该国的服装厂雇佣了近400万工人,占该国8500万的总工作人口数量的5%左右,在解决孟加拉国就业问题的同时也将该国贫困人口削减了1/3。
2014年7月的数据给了孟加拉国政府担忧的理由。根据孟加拉国出口促进局的报告,在2014-2015财年的第一个月,该国梭织服装的出口额为12.1亿美元,同比下降4.14%,这是该产业自2012年8月以来第一次出现出口额同比下降。同时,孟加拉国的总出口额在7月份同比下跌了1.37%(也是自2012年8月以来的首次下跌),收益额比预期低了2%。
对于下滑的数据,孟加拉国服装生产和制造商协会(BGMEA)主席阿提库尔·伊斯兰(Atiqul Islam)抱怨连连。“我们从来没有在每个财年第一个月出现出口下降的情况。我们每个月5日或6日都会给(服装厂)工人发工资,但是他们还是被人撺掇进行罢工。我们的工厂遭到了损坏,有人故意放火制造事端。”伊斯兰说。在他看来,7月份的数据下降是某些人别有用心的结果:目的就是为了破坏服装业基础乃至整个国家经济。
不过伊斯兰的话在很多人看来是为政府和企业行径开脱。孟加拉国经济学家扎伊德·巴克特(Zaid Bakht)认为一个月的数据无法代表政府所担忧的“衰退”或“阴谋”。在整个2013-14财年(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孟加拉国的服装出口额上涨了12%。在巴克特看来,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就,尤其是在国际经济格局巨变以及孟加拉国国内重大事故的双重影响下。“7月份的数据下降很有可能台风阻碍航运以及塔卡(孟加拉国货币)升值等原因造成的。这里没有什么阴谋,服装厂工人依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巴克特口中的“国内重大事故”是指2012年11月造成112名工人死亡的Tazreen服装厂火灾和2013年4月造成1100多人死亡的拉纳广场倒塌事故。其中后者让占孟加拉国服装出口80%多的欧盟和美国要求该国改善服装厂工作条件,美国更是因此取消了孟加拉国的“一般特惠制”待遇。
说好的条件改善呢?
尽管孟加拉国受到“一般特惠制”取消影响的产品价值只有3500万美元,是该国每年出口到美国45亿美元服装产品的零头,但是在孟加拉国政府看来,美国的“一般特惠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头衔,代表着该国服装业在国际上的名声。因此孟加拉国政府下定“决心”要改善服装厂工作条件。
2014年6月,孟加拉国商务部和BGMEA代表访问美国介绍自己的成就,包括成立工会,将工人月最低工资提高77%至5300塔卡(约合68美元),落实厂房倒塌受害者家庭的赔偿。他们认为当地服装工人的工作环境已经得到了改善,要求美国尽快恢复孟加拉国“一般特惠制”待遇。
然而,当美国众议员埃伦·陶舍(Ellen Tauscher)领导的美国代表团提出要与孟加拉国工会代表会面时却遭到了政府方面的拒绝,商务部长托菲尔·艾哈迈德(Tofail Ahmed)给出的理由是“工会中会有人故意给孟加拉国服装业抹黑”。在回国后他进一步说:“在访问美国过程中我们就得知有一些工会领导秘密写信给美国人,我们应当想出办法对抗他们的诡计。”
陶舍随后给孟加拉国政府写了一封信,谴责他们故意阻挠的行为并且警告他们“不要把美国和全世界当成瞎子”。陶舍的证据大多来源欧美媒体的报告——在拉纳广场悲剧一年多后,人们都想知道孟加拉国服装厂工人的现状如何。
“这里依然乌烟瘴气,很多工人挤在这里工作。成堆的织物放在这里,而我们没有看到任何消防设备。”美国《商业周刊》这样描绘达卡市的一家服装厂,“一位女工人告诉我们她曾经在饮水机里发现水蛭,而且她们到现在还不得不在洗手间里吃饭。”
工人的工作条件没有改善,他们的权利也没得到保障。孟加拉国政府表示工会组织在拉纳广场灾难后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根据国际组织和媒体的观察,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在(2013年)7月开始建立工会。”《商业周刊》援引上述女性员工报道说,“当我们将申请递给公司主管,他直接将纸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并且威胁我们说 要让警察和地痞给我们颜色看看。我们很害怕。不久之后,14个工会成立者有2个遭到了殴打,而且我们都受到了裁员的威胁。”
“我们所看到的是愈发严重的一系列针对工会组织者和参与者的非法暴力行为。有人被抢抵着脑袋,有的人被打断肋骨。”美国工人权利联合会负责人斯科特·诺瓦(Scott Nova)表示,“威胁工会可不是一个取回‘一般特惠制待遇的好办法。”
因此,美国贸易代表迈克尔·弗罗曼(Michael Froman)在7月2日宣布孟加拉国在工作条件方面的改善幅度不够,无法恢复“一般特惠制”待遇。
充满“诱惑”的炼狱
既然服装厂工作环境如此之差,工人们的权益也得不到保证,那么为什么还有400多万工人(其中80%是女性)为其工作?究其原因,就是很多孟加拉国人,尤其是女性,很难找到一份比服装厂更好的工作。
“在服装厂每个月至少能挣40英镑,这可以让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孟加拉妇女过上更好的生活。相比之下,她们去中产阶级或富人家庭当保姆每个月只能挣11英镑左右。”英国《卫报》报道说。
根据华盛顿大学的蕾切尔·希斯(Rachel Heath)和耶鲁大学的艾哈迈德·穆巴拉克(Ahmed Mobarak)的研究,2011年孟加拉国有12%的15-30岁的女性在服装厂工作。2013年,服装厂工人的平均工资比其他手工劳动行业的高出13%。因此,对很多人来说,服装厂的工作几乎就是“金饭碗”。
30岁的Nazma Akhter从村子来到达卡的一家服装厂,每天12个小时,用每月98美元的薪水来承担女儿的学费和一家人的生活费。她工作的地方就在拉纳广场。在2013年4月的惨剧中,Akhter幸运地活了下来,却在后背留下了可怕的伤痕。在伤好以后,她又重新找了一家服装厂继续工作。
“我和我母亲识字不多,我们只能忍受贫穷,现在我的母亲已经站不起来了,我不能再让我的女儿过这样的生活。”Akhter说。她的大女儿Riza已经10岁,成绩优异,Akhter希望她能够考进大学并成为办公室一族。但是,希斯和穆巴拉克的研究表明在服装行业兴起之前,孟加拉国女孩读书的比例比现在高27%。
孟加拉国对服装业的依赖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而过去一年的情况又表明指望政府和企业来改善服装厂工作条件是不现实的。因此,人们都将希望寄托在孟加拉国服装工人的觉醒和外资企业的帮助。
“孟加拉国的服装工多为女性,自我保护意识和谈判能力都不高。”米舒说,“所幸的是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的意识有所觉醒。”——尽管受到多重阻挠,但是孟加拉国服装行业依然注册了300多个工会。
而外资企业的资助则被认为是它们享受了孟加拉国超低的人力成本之后应当做出的回报。在2013年,有150家欧美企业宣誓要提高孟加拉国服装工人的工作条件。有的企业已经专门拨出资金来提高工人工资,增强技能培训以及改善工作环境。欧洲服装企业贝纳通CEO比亚奇奥·奇阿罗兰扎(Biagio Chiarolanza)表示这么做是为了在孟加拉国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服装业。
这些个人和企业的努力要多久才能见成效还不得而知,我们只能期望Akhter的女儿Riza长大后能够梦想成真,进入“不会着火、也不会倒塌的办公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