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教学,还要对学生进行乡土地理教育,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优良品质。通过乡土地理教育的渗透,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更加具体、形象的感悟。高中地理学科具有抽象性、复杂性、间接性强等特点,给学生的地理学习带来很大的难度。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从学生熟悉的乡土环境中寻找高中地理教学素材,从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渗透乡土地理教育。
一、乡土地理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缩短教学用时,将原本趣味性的地理课本浓缩成地理概念。如此一来,地理课堂就变成了纯粹的概念记忆和背诵,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通过渗透乡土地理教育,教师将课本中的地理知识点与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高中地理课堂。
2.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家乡,只有教师在课堂上渗透乡土地理教育,学生才能更好地树立爱家、爱国的精神。在对学生进行乡土地理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到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从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另外将乡土地理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在学生面前,也可以激发学生改善家乡地理环境的欲望。
3.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中,将培养学生的社会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纳入了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范畴。教师在地理课堂中要注重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乡土地理典型案例,实施高中地理教学。由于选取的案例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所以容易引起他们的深度共鸣。例如,就我们盐城地区来讲,环境污染、人口爆炸及其诱发的社会问题,都可以作为地理课堂的案例。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图片、视频,将乡土地理中的问题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教育渗透策略
1.课内乡土地理教育实施策略
(1)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诠释地理概念、定律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涉及众多的地理概念和定律,这些内容往往是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其中有很多概念和规律可以运用乡土地理材料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提高地理学习效率。这样学生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看到一个地理现象,就很容易想起对应的地理知识,体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回归于生活的理念。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当地的气候、地貌等地理材料实施教学。如江苏盐城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至于地貌,则有冲积平原、滩涂等等。在讲授冲积扇、冲积平原地貌等内容时,这些就是最好的素材。
(2)结合课本材料,探究乡土地理问题解决策略
在地理课堂上,以乡土地理材料为背景提出问题,学生肯定会积极寻求解决的策略。毕竟学生都是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采取针对性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到乡土地理存在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针对射阳地区的水污染,师生分析原因:包括生活污染、工业污染等,其中射阳地区的几个造纸厂是污染的首要来源。最后师生一起探讨解决策略。
2.课外乡土地理教育实施策略
(1)课外地理环境监测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课本上讲得再生动形象不如学生亲自实践一次。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课外观测的方法,利用校内仪器建立天文、地理观测小组,对本地的经度、纬度、太阳高度角等实施观测和记录,并与课本上的理论进行比较学习。在遇到特殊天象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观测,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天象讲解,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在校园内建立气象观测站,对当地的湿度、温度、降水(雪)量、风力、日出日落时刻等进行观测,将每天的校园天气信息公布在学校内,实现乡土地理的全民教学。
(2)乡土地理环境调查
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学生应该走进社会、体验社会。社会实践课程也成了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作用显著。对于高中学校而言,可以在春天或秋天采用远足的形式,带领学生观察当地特性地貌、动植物等,开展乡土地理调查。当然,这样的调查对学校的组织能力要求较高,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量力而为,采取适度原则。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们必须积极探索高效的乡土地理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责任编辑袁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