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初探

2014-10-21 12:46金海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目标素养信息

金海

社会已进入到信息网络化时代,面对爆炸式的信息量,人们犹如逆水行舟,不及时有效地处理和吸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就会成为这个时代的弃儿。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必备能力,正日益受到世人的关注。面对现代经济社会的需求,信息素养更是学生“学会学习”及“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认识信息素养

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对信息素养的要求不同,对于我们21世纪的学生来说,基本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以下几点。

1.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途径,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自己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3.信息加工的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4.信息创新的能力。在信息加工的时候,通过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的思维活动,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或者能从表面现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创新的信息。

5.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6.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能够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面向世界,开阔视野,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和协作。

二、培养人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要求

人类正迈入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变革的动力之一。在信息社会中,一方面,信息资源不断更新,不断扩充;另一方面,冗杂信息也随之增多,日益泛滥。为了使人们在信息海洋中能够正确地把握自我、不迷失方向,就需要具有良好的信息检索、信息判断和信息利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信息,从大量的良莠并存的信息中求得正确的知识。如果不具备这些能力,即使掌握了原有的知识,也会成为新知识的“文盲”。教育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就要培养学习者有意识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信息化社会的教育应当立足于学习者信息素养的培养。

三、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高考能力测试的重要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

新的高考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中确定“四大考核目标”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每一目标又分别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和水平的要求。其中目标一“获取和解读信息”中就明确提出三个信息素养的具体要求。

1.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2.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3.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其他的三个目标也在不同层面上对信息素养的考核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可见,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重要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

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事,也是各学科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中的信息素养因素,把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各学科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去。政治课程教学因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思想性、时代性等,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着特殊的作用。以下是笔者在自己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积累的一点经验。

1.运用目标激励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目标激励法是指由教师设定适当的目标,学生根据目标去阅读材料、探索知识,发现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目标完成情况给以恰当的反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运用目标激励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使用目标激励法时,教师应先提供阅读材料、设定适当的目标,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将要做什么,然后围绕目分辨是非善恶的方法。因此,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身边的各种社会现象或案例来导入课题,然后引导学生分组分析其中的利弊,最后教师再主导总结。这样不仅顺利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也实现了对学生的人格教育。

(二)学生:立足预习目标,先预习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在新课改下,探究式教学模式逐渐得到应用,然而因教师在课前忽视通过具体目标来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容易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甚至一些学生因没有认真阅读教材,讨论中“随意附和”,致使讨论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明确的学习目标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疑问。

首先,教师提出预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目标以基础目标为主。如在《诚实守信》的教学中,预习目标可定为:了解诚实的内涵、诚实的重要性、谎言的根源及危害、承诺的重要性及要求。在制定预习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能力,目标不能太高,内容不能太多,要做到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

其次,要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大胆地提出问题。如针对案例“小健的难题”(小健是班长,其好友因网恋整日精神恍惚,此时班主任向小健了解其好友情况,小健如何是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小健告诉老师实情,可能有什么结果?如果小健履行对好友的承诺,可能有什么结果?假如你是小健,你会怎么办?为什么?”课堂中引导学生从诚实守信与尊重他人隐私发生冲突时的利弊分析中掌握解决问题需要从实际出发的道理。

二、课中全面互动,交互合作完成探究

课堂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统一的过程,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的角色向“组织者”和“引导者”角色转变,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知识构建。在合作探究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使课堂成为互动的、双向的课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速进入知识点学习,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创设情境,并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在《与人为善》的教学中,教师用课件展示了三个片段。片段一:一学生不小心把旁边同学的书碰倒,然后主动拾起来。片段二:学生在公交车上抢座位(一个老人、学生、旁白)。片段三:小明被小刚打了一顿,小明请小亮帮助他,于是小亮就把小刚打了一顿。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上述哪些是善良的行为?哪些不是?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我们对与人为善有了一定的认识,特别是片段三,它告诉我们,善良要讲究是非分明。我还想请问同学们,病人得重病,家人对他隐瞒病情,这是不是一种善意的行为?因为家人善意的隐瞒,病人有可能会好起来,可见,善良会带来很多的好处,那么与人为善会带来哪些好处呢?然后再以盲人提灯笼上路的故事来引出问题“如何才能做到与人为善?”,引导学生进入讨论环节。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通过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后,学生根据问题进入探究环节。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再合作,才能更深入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其次,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学生讨论后及时归纳总结。

以《理解他人》为例,教师通过图片和案例引出理解以及理解的重要性后进入探究园“家庭故事”,提出思考问题:“小敏的妈妈和奶奶为什么不能和睦相处呢?”学生合作交流后教师总结:因为她们不能彼此理解对方,宽容对方。在班级风景“小苏的苦恼”中,教师以问题“小丁和小苏分别应该怎么做才能化解误会?”引出“化解误会的方法是互相理解宽容”的知识点,以问题“人们之间为何会出现各种误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从什么开始?”来引出“理解”的重要性,结合“家庭风波”的案例总结出人们要相互理解才能实现和谐相处。这样,整个课堂在分析和问题中进行,教师并不是单纯地教授知识,而是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然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较好地实现了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自主学”的转变。

(三)总结升华,训练提高

学生合作探究与研讨后,教师先让各小组发表对问题的看法或见解,使其他学生受到启发。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认识不全面、不深刻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补充;对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必要的启发诱导、精讲点拨;最后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状态采用分层作业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如在《真诚的赞美是温暖的阳光》的教学中,教师以案例“粉笔盒里的特殊奖品”引出问题:“你认为班长柳歌的做法对吗?说说,他对吴鹏有什么看法?同学和老师的鼓励,对吴鹏的人生有什么样变化?”探究后,教师及时总结:赞美的力量,鼓励的火花,会让人的生命发生奇迹般的改变。在分层训练过程中,基础稍弱的学生以基础性操作训练为主,而基础稍好的则以发展性(提高性)操作训练为主。在训练方式上要注重多样化,可灵活采用观察、思考、试验、操作、问答、笔答等多种方法。

在初中政治课堂中,提倡开放式教学,就是要从传统灌输式的模式中走出来,以开放的课堂模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只有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整合起来,课堂才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效率才会得到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目标素养信息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