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琴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仍能看到许多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声情并茂地讲,学生在下面一言不发地听,当教师提问学生时候,学生低头不语,这样的教学效果可谓极差,我认为一个语文教师不能视自己为主体,应该把学生作为主体。这样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符合现实需要。
一、范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
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首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给学生创设恰当的阅读情境,把美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
以情设趣、以疑激趣、以境引趣、以读生趣。教师可以用充满情感、富有诗情画意、能引发学生展开丰富想像的导入语来唤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可以是学生对文本,特别是关键词句的设疑和释疑,来引入文本的阅读;可以是对文本的激情朗读,以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尽快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情境。这样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一遍一遍地去读,去钻研。
二、引导学生投入到文中情景中去
阅读就是学生把文章中的美妙诗句朗读出来的过程。在阅读中,中学生应该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达到心灵合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以感悟追求为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读中悟意,读中悟法。在课堂上如何把阅读的时间留给学生,如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让学生明理,让学生展现个性,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把课堂搞得活跃,课堂中根据文章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同时指导中注重赏识学生,以促进学生能力不断地提升,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受、体验、理解,才能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才能使我们的语文答案丰富多彩,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感觉、领悟、欣赏、批评的权力交给阅读的主体——学生,让他们在发现、讨论、申辩中张扬个性,发现自我,从而体验创造的乐趣。可设计适合个体学习需要的问题:你喜欢文中哪一句或哪一段?说说你喜欢的原因。你觉得哪句诗有言外之意?蕴含怎样的哲理?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受最深的一点?
我在教《小燕子》时,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阅读的空间,先请学生默读课文,没有任何要求与暗示,给他们创设了一个潜心阅读的空间,一方静静思考的天地,让文本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他们可以身临其境,凭着自己的积累,亲身的体验去理解、揣摩、咀嚼、体验、感悟,得出个性的独特阅读感受。试想:如果在阅读之前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要求,明目的,引导学生顺着自己确定的教学思路去想、去做,不论引入教学设计是多么巧妙,这种左右学生思维,耳提面命的教法,又怎样能让他们心驰神往地走进阅读,走进语文。
三、引导学生相互协作
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一部分,不是少数学生的表演、展示,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除了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以外,教师一定要当好朗读活动的组织者、调控员,多抓学生闪光点,多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的朗读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可以一些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课外朗读、诵读,提高朗读水平,积累语言。教师可举行朗读比赛、课本剧展示会、演讲赛等活动,让学生的朗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低年级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甄别能了有限,起始阶段可由教师向学生推荐朗读篇目,可联系学生家长辅助学生朗读。
为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我经常组织学生互读,即让学生互相朗读给对方听,同桌或四人小组互相评议,在进行合作读。而后指名有代表性的学生来读,再全班来评议。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给每个学生发挥朗读才能的机会。评议时要引导学生以朗读为材料,充分解剖,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具体的、恰当的评议。读得好的要说出好在哪里,读得不好的要说出为什么不好,说说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只要这样才能给学生找到好的朗读感觉
总之,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就要引导学生多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让学生明理,让学生展现个性,教师要在课堂中根据文章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并在指导中注重赏识学生,以促进学生能力不断提升。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