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栋祥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叶澜教授“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
新课程改革,不仅赋予教学许多新的理念和要求,而且使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面临新的挑战与考验。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
新课程中的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教师的教育智慧不在于自己使劲教,而在于引导学生勤奋学;好教师一定是教程简明、指令清晰的教师;好课堂一定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课堂。
高效的课堂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节课只解决一到两个主要问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什么都想讲清楚,那么学生也许什么都不清楚了。如果一个教师把一堂课讲的很完美,那么他就剥夺了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创新的权利。
21世纪的教育是开放创新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基础价值取向的教育,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放手让学生去想,去说,只有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战场,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重传授知识,轻能力培养,高耗费,低效率的教学现状必须要改变,以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人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过于陈旧,教师一味地讲,只会抹煞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出一片空地,让学生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有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机会;有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机会。能“放”则“放”,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点燃学生参与的热情。自由时间的问题,不仅是涉及教学,而且是涉及智育、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正像空气对于健康一样,自由时间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教师设计的教学问题如果有趣有效,就能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就会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去探究和发现。
教师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一是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二是把思维空间还给学生,三是把表现机会让给学生。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是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物质保障;把课堂还给学生,实际上就是把学习权利与学习能力还给学生。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只有10—15分钟,青少年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超过10分钟。这十分钟称之为“最佳注意时间”。我们教师应注意将重点讲的内容在“最佳注意时间”里完成。研究表明:人在学习知识时,只用一种感觉器官,所达到的学习效率不如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协同作用所达到的学习效率高。五官并用,可以实现多元化信息向大脑中的渗透,提高教学的效果。如果需要教师讲授的一节课里,教师需要讲授的时间超过10分钟,则应做到“精讲精练、分段讲授、讲练结合、五官并用”,这也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教师要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求,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能学得更好。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正是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互相争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的过程,应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安排合适的内容进行互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实现教师在教学中对学困生实质性的帮助,对全体学生进行恰当及时的评价。
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决定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新情感和新知识的多少,“当堂训练”能让我们的教学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会为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提出当堂练习的时间保证10分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本条件。
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学生生活与生命的一部分,是培养有个性的文明人、现代人的重要阵地,应该做到“我的课堂我主宰”。但我们应也认识到,人的个性有优劣之分,好的个性应充分张扬,差的个性应予摒弃。课堂不能“为个性而个性,为张扬而张扬”,应做到“放手而不放任,自主而不自流,互动而不浮动”。针对化学学科特点,我们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发展学生发现和提出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化学新课程中,“提出问题”作为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受到高度重视。化学新课程中所倡导的化学实验问题,应“有探究价值”。所谓探究价值,是指化学实验问题一定要满足化学实验教学的主体─学生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需要,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所以,教师在设计实验探究问题时要考虑学生主体的需要。
跟随课改的脚步,打造高效课堂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再也找不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反思和总结,在实践中去创造能让学生得到发展的自由空间。
参考文献:
[1]陈喜凤,许俊翠,袁诗海.改革化学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化学教学,2003(4).
[2]胡泠.新课程背景下和谐化学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上,2011(6).
[3]李红梅.探究式化学教学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1(17).
[4]余奎芬.浅谈如何创设互动的化学课堂[J].新课程:上,2011(6).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