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体会

2014-10-20 04:24刘淑花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章语文

刘淑花

一提起阅读教学,很多语文教师都有一种相同的感觉——头痛。其实,阅读就是一种活动,一种读者的实践活动。如果没有阅读的实践,不仅长不了精神,也增不了智慧。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就必然让其成为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

一、充分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动力,没有了阅读的兴趣,便没有了阅读的动力。我们要调动中学生去主动而自觉地读书,不妨尝试以下几种方法去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加以调动。

1.悬念调动。所谓的悬念调动,是指在阅读教学时,教师把一些悬念留给学生。例如,教师在选读了精彩的文章后,故意留下一个结尾,这样悬而未决的情节,就会催促学生急切地寻找答案。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地就会慢慢地挣脱教师的扶持,进而自由地畅游于浩瀚的书海,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2.故事梗概。所谓的故事梗概,是指在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并以此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比如,让学生阅读笛福著的《鲁滨逊漂流记》。事先,教师将故事的大致内容简单地向学生作一介绍,学生听了后,感到十分有趣,学生就会自觉地去阅读此书了。

3.电视辅助。所谓的电视辅助,是指对当前社会上流行的电视热播剧也常常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相当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机会,因势利导,向学生介绍相应的读物,也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譬如,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的有内地版《麻辣教师(GTO)》之称的电视剧《十八岁的天空》是内地最经典的校园题材的电视剧之一。这部电视剧的播出,曾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对当时在校的中学生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他们经常在课余时间三个一圈,两个一伙地讨论剧情的发展。针对如此现象,如果老师和学生一起读《麻辣教师(GTO)》,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议,其收到的良好效果,会不言而喻的。

二、让学生在朗读中提升阅读能力

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零距离地与文本对话,并以此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这样做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口、眼、耳、手、脑各种感官同时并用的有声朗读,让学生在有声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真谛,让那种语音的抑扬顿挫、节奏的错落有致、结构的奇特严谨,在学生有声朗读的不经意间得到深切地体验。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普遍不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普遍较差。所以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学同仁就一定要重视朗读,要做到。

1.善于利用语音、语调、语气等,将学生带入角色。要着意摹拟文章中人物的情态。例如《变色龙》一文中奥楚蔑洛夫对下属、对百姓专横跋扈、作威作福;对达官显贵以及相关的狗则是阿谀奉承、卑劣无耻。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丝毫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的颇具学者的风范,还有文中“我”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2.善于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让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潮水,得以在学生声情并茂的有声朗读中有如奔腾的江水一泻而出。譬如教学《最后一次讲演》,我们可以让学生反复地深情地朗读。通过朗读,深刻体会闻一多先生在集会上的那种对李公朴这位革命死难者的深切悲痛和对国民党反动派这些反革命刽子手的强烈愤慨。以这样的朗读方式来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比什么都更好。

3.善于营造情感的氛围,让学生得以不知不觉地在其情感的氤氳里进入作品的意境之中。比如,教学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的《海燕》一文,我首先将一场革命的暴风雨即将到来的那种气氛渲染出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大革命气氛的同时,渐入意境。我们在吟诵时,如果能用多层次的语调,就更能让学生深深地陶醉在这篇气势宏伟的散文诗的艺术境界之中而浑然不觉。

在这里,我要再次向广大的语文教师呼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必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阅读中感知、感悟。

三、教会学生准确把握材料的主题思想

在阅读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推荐一些对学生有益的文章。对学生有益的文章,均是有血有肉的。这些血肉丰满的文章,也常常会被选入我们的中考试题。所以,我们在教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教会学生快速地抓住作品的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不要被一些较为具体的琐碎材料蒙住了视线。尤其在中考时,如若不能这样,我们答题就会费力不讨好。那么,如何才能较为快速而又准确地抓住文章的主干和灵魂呢?

1.要抓中心句。文章的中心句是内容的主要基石,也往往是文章题目的阐释和延伸。文章的中心句常常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抓住它,就更容易、更准确、更具体地理解和认识文章的内容。

2.要抓议论、抒情句。文章中的议论句和抒情句,往往能起到突出中心,深化和升华主题的作用,是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倾向所在。所以,要想明了文章的立意,理解文章的中心,非抓住这类句子不可。

四、教会学生圈点勾画,注重字词落实

阅读大段的文章,最好运用精读的方法。精读就需要逐字逐句地揣摩和推敲,所以,在平时就要注意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多动动笔,圈点勾画;多动动手,常翻字典。要把一些字、词弄懂,以此来扫除阅读中的障碍。当上新课前,我们首先做的事就是布置学生在预习中把不懂的字、词、成语画出来,辨析字形,运用工具书,查出这些字的音、形、义,并标注在课本的字里行间,上课时,随时检查、校正。每一个单元结束时,布置学生列出“同义词辨析表”,找出这些同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学会运用这些词语造句,要着重在理解及运用字词的能力上进行训练。在阅读时,只要扫除了阅读中的字词障碍,以下便是要仔细弄懂每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认真地看一看与哪些段落、哪些语句与文章的题目相关最为密切,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就会大大增强。这是整个阅读过程的基础,也是阅读中第一要培养的基本的能力。有了这个能力和习惯,我们在解答阅读理解题时,反复琢磨题干,并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就完全没有必要再从头到尾地进行搜寻,这样,就可省下不少宝贵的时间。

总而言之,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形成,语文学习便会变得十分轻松。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文章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