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打造新型高效课堂

2014-10-20 02:39李怀军李丽萍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9期

李怀军+李丽萍

摘要:本文对“导学案”教学的实施、理念、含义、设计,以及在“导学案”教学中的体会、感悟、困惑等方面做了一些简单的论说。尽供同行们参考和指教。

关键词:导学案课堂教学 课堂改革传统教学 高效课堂创新

这些年来,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教育学主阵地,有许多关注与热心教育事业的人们,都在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教学实践活动,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发表了具有权威性的学术论文,向传统的课堂教学发出了挑战,促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走到了尽头。

新课改实施以来,已有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的角色等等都以革新的面容,崭新的身姿,登上课堂教学的舞台,传统的课堂教学面临一场深刻的变革。“导学案”的教学就是在这场变革中被推到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前台。下面就实施“导学案”教学,谈一下我个人的想法,尽供大家在教学中参考。

1.所谓的“导学案”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思想发展的旧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教师要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内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转变教学的重点,进而来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即实现有我们之前追求的使学生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而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提升个人素养和能力。

2.“导学案”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遵循新课改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和成长需求出发,来设计和安排我们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我们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就是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对于我们教师备课环节既要认真地研修教材,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既要体现我们教学的需求,同时也要立足于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把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分解,提出一个不同类型的问题,再配备一定数量的巩固练习,形成一个方案,于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可见“导学案”是一个教师对课本内容和结构的再造过程,是教师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必由之路。

3.“导学案”的实施,使我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得到改变,使用“导学案”之前,我的授课仍然是以讲为主。很多时候,一堂课下来真正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时间不多。虽然我也懂得要采用启发式教学,但由于没有束缚,教学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满堂灌。使用了“导学案”教学后,因受到“导学案”的制约,我不得不把讲灌转化为引导,变多讲为精讲,变灌输为诱趣。

4.使用了“导学案”之后,有助于我提高业务水平。在编写和使用“导学案”时,需要我们教师细致、深入地研修教材和学生,会深化我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因此,编写“导学案”给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使用了“导学案”教学之后,使学生的预习真正落实。传统的预习,教师只是口头上反复地予以强调。并不作任何指导且学生对预习的理解就是读读课文,大体地浏览一遍明天的课程。可以说是走马观花、敷衍了事。教师对学生预习的情况,基本上是不闻不问。所以,这种预习对缺少主动性的学生来说,只是一种形式。使用“导学案”之后,我在教学环节上设计了预习指导,预习要求,预习检查,学生问题栏等项目。使学生接触到了具体的预习内容,使先学后教真正落到实处。

最后,我谈一下,使用“导学案”教学的几点困惑。

1.有部分学生缺少自主钻研的习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问同学和教师,不讨论,不钻研,不查资料,就放弃。这样这些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就显得掉队了,而另一类喜欢自主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情趣越来越高,学习成绩越来越好。

2.实施“导学案”的教学,有时候一节课的任务完不成。要拖到下一节课去,给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增加了难度,如处理不好就完不成教学任务。这些,确实要我们教师慢慢地去琢磨。

总之,不管是感受,还是感悟,还是困惑,一句话,我觉得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把要所学的知识,尽可能地在最少的时间里,轻松地、愉快地学懂并掌握。让他们有更多的、充足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学生有丰富的课余生活。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