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红玲
摘要:信息技术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越来越重要。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是高考科目,部分学生认为学多学少无所谓。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潜意识,教师必须从课堂设计入手,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设计 教学效率 信息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旨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其终身学习的手段,虽然我省现在信息技术不是高考科目,但是它能为每个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信息技术课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真正地掌握信息技术技能,一直是我探索的问题。我结合工作经验和教学体会,现将自己的一些观点与大家共享。
一、要有“武装”自己的意识
(一)要提高教学能力,教师必须先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严谨笃学,潜心钻研,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运用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把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理念影响着教育行为,所以我们必须积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新课改精髓,博采众长,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在课堂教学上游刃有余。
(二)新课程倡导教师角色的转换,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
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深入的专业知识才能适应未来教学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密切关注前沿技术、了解一些高端的电子产品,掌握一些最新软件的使用,接触一些时尚元素,这样我们才能和学生进行更好的交流。为了扩大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从网络多查阅一些最新知识。另外,也可以参观一些高科技产品,大致了解其技术原理。总的来说就是要有自我提高、自我学习的意识。
二、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不能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忽视了生活和教学的联系,必须要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事半功倍。相同的知识内容,如果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故事情节去导入,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讲授循环程序的时候,我们用一个学生平时玩的小游戏入手,课堂效果可想而知。所以,信息技术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开展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是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一种有效做法,也是展示一个信息技术课教师教学智慧的重要方面。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让学生一定要把自己掌握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比如,自己在家里独立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制作电子相册等,一定要学以致用。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现在的高中生,有着和我们不一样的思维、爱好、品味、追求。因为他们都很有个性,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挥、想象、创造。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创设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这样能够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调动学生的探索创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实践,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某一任务出发,采用自己独特的办法解决问题,而不绝对服从教师或者教师提供的标准材料。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善于从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寻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立脚点,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建立客观有效的评价体系
传统教学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过分强调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信息技术课与其他科目有所不同,具有实践性、参与性、合作性和创造性,所以要实行丰富灵活的教学评价。教师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的表现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相应的学习项目,并自主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在项目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得以充分展现。比如,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等。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技能、行为以及进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局限于教师的评价,要有组内评价、组间互评等多元化评价方法。这样的评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发展,最终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信息素养的养成和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五、循序渐进结合德育渗透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能动性,热情奔放,可塑性强,道德教育是塑造他们道德行为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德育教育是必要和必需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理论,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德育目标渗透贯穿于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要落实到实际的教育工作中,让知识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教会这些学生如何去承担责任,如何学会谅解,如何鼓起勇气。对于要做事先做人,教师要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通过课堂教学来渗透。
六、结论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是为了迎战高考而学习,而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也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信息素养才能得以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缪水娟.教师角色转变细节[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杨伟洲.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范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叶斌.心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