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

2014-10-20 16:10张霞茹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爱国主义语文教学

张霞茹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德育融入教学活动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达到了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爱国主义 良好品德 心理健康

初中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这段时期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一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学科,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还需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

秦皇岛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要求:根据语言思维密切联系、文道统一的原则,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和文章过程中,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结合文章主题思想和形象感染,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良好道德、心理教育;在指导课外阅读和作文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操……给学生以多角度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和印象深刻的影响。按照此要求,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了以下方法。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涵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学习唐诗宋词,我极力挖掘诗人们爱国情感的表达。每次充满感情地范读课文,都能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中。杜甫的忧国忧民,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主义色彩;陆游和辛弃疾的的爱国主义精神,奏响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他们成为后人敬仰、效仿的楷模。

我们的祖辈如此,文学大师鲁迅又何尝不是爱国的典范?

我在讲授《藤野先生》时,引导学生深入领悟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鲁迅先生初到东京,看到那些醉生梦死的清国留学生,不惜笔力,描绘他们丑态百出、无所事事的样子,表达了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去仙台的途中,记录了日暮里和水户,展示了他的爱国情怀。到了仙台,受到特殊照顾,感受到作为弱国国民的悲哀。特别是“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使他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强烈刺激。他意识到凡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也只能做给别人示众的材料,应该彻底拯救他们的灵魂。鲁迅先生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但在那时那地他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用笔做投枪、做匕首,直刺敌人心脏,与那些“正人君子”作斗争。我用鲁迅的爱国精神教育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让他们假定那两个事件发生时,自己身临其境会是什么感受,怎样去做。学生慷慨激昂的陈述了自己的想法。

在学习《最后一课》时,我让学生了解到主人公面对国家的沦陷,似懂非懂地接受了韩麦尔先生的引导,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体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那么,我们现在学好汉语,写好规范字就是爱国的表现。随时给学生以启示,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爱国的具体做法。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良好品德教育

新时代的中学生,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他们热情奔放,聪慧能干,但同时个性张扬,逆反心理强。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同时学会感恩父母,具备责任感呢?

我们学校现在实施的小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团体意识,特别是好、中、差学生的搭配,又要与其余组竞争,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积极性颇高。

例如,在学习《斑羚飞渡》时,我精心布置了预习,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然后让他们整体感知内容: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地选择死亡,让年轻的斑羚获得新生。

借此,我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学生谈到蚂蚁遭受火灾时,抱团滚出火海,一层一层的蚂蚁被烧死。结合这些故事,让学生自我剖析,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确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

另外,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我又让学生讨论“如何看待父爱母爱”,特意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的母亲》。学生在文中表达了对母亲的喜爱、赞美之情。特别是杨金龙同学,母亲身患癌症,但却依然细心地照料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记忆犹新,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蕴含在字里行间。他本来写作水平并不高,但由于有真情实感,站在前面读给大家听时,同学们都哭了,他自己也是泣不成声。师生都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加以鼓励。

一个人富有强烈的责任感是有所作为、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就难以担负起时代、国家赋予的重任,而起重要作用的正是学校的教育。

学会和谐相处,学会感恩父母,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这些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受益终生。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2年我校申报课题《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的探究》,作为课题主持人,在做问卷调查时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他们情绪不稳,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稳定;人格偏执扭曲,耐挫力差;人际交往有障碍,青春期间困惑等。并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如打架、骂人、说谎、吸烟、赌博、考试作弊、厌学、逃学、给别人要钱、与老师对立、不接受教育,是非观念淡漠,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仅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爱惜他人。

在教学《敬畏生命》一文时,我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热爱这来之不易的生命。

在学习《再塑生命》时,让学生了解到作者海伦.凯勒,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后来,连话也说不出来了。在莎利文老师的耐心教育下,她身残志坚,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光明和希望,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试着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就会发现生活处处有爱心。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尤为重要。

教育贵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从而为新形势下的大语文谱写出崭新的一页。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爱国主义语文教学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