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自主性学习探索

2014-10-20 05:22齐娴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阅读课自主性建构主义

齐娴

进入21世纪,素质教育更加深入人心,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传统语文教学以培养继承型人才为目标,以应付考试为目的,以灌输知识为手段,以三中心(教材、教师、课堂)为基本教学特征,机械地知识训练,繁琐地条分缕析,不厌其烦地肢解语言,严重扼杀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独立思考能力。鉴于此,我根据国内语文教学研究的最新趋势,结合我校语文教学的现状积极探索实施新的教学模式——高中语文自主性学习,并在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精心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自主性学习的“自主”主要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指学习由自己做主,学与不学、学什么与不学什么、学多与学少都由学生自己决定,由学生自己说了算,而不是由教师强行决定,包办代替。其实这也是教师不可能包办代替的。高中语文教学之所以长期以来不能摆脱“少、慢、差、费”的困境,根本原因就是好多本来由学生自己说了算的东西却硬是由教师强行包办了。其二是指自觉自愿地学习。学生自觉地学习,他们就不会感到苦和累,而能从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学得知识,增长能力。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总是强迫学生这样听课那样理解,强迫学生听这样的课写那样的作业,强迫学生这样作文那样作文。学生完全是被动地接受,不情愿地应付。他们成了教师手中的玩偶。这样的语文教学当然成效甚微,这样的语文学习当然苦不堪言。语文教学成绩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强迫性学习而不是自主性学习。

通过与学生交流和与同事的讨论,我认识到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建构性的,当今心理学中兴起的建构主义理论是搞好自主性学习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其基本主张是: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个体自己决定的。人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说是在解释现实。由于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理解不同,因此,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解释各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本质。其一,对待知识这一问题,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理解、一种假设。知识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在教学中不应该把课本知识当作唯一正确的答案,教师不应该强迫学生接受教条化的知识,而应允许他们自主地作出选择、分析、评判。其二,对待学习活动这一问题,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括对自己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意义是个人赋予的,经过了学生的理解与消化,因而有鲜明的个人特色。知识如果不经过学习者的重新建构,它只能是一种外在的负担。学习是学习者的主动行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与吸收,教学的作用仅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机会,创设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基于对建构主义理论的理解,反思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就会发现我们走了好多弯路,做了好多无用功,甚至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理论学习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也为我探索自主性学习方式指出了出路,总的来说就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觉性,变教师的讲语文为学生的学语文。着力点主要是改变阅读课和写作课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增加学生阅读的数量,语文学习既向课堂要质量,也把语文学习向生活本身扩展。具体方法如下。

一、与学生一起对经典课文理解进行批判

创造往往是从批判前人的定论开始的。否定是创造的前奏,怀疑是创造的开始。学生的怀疑和否定精神是需要培养的,语文阅读课正是培养学生这种精神的最好课堂。为了达到培养学生批判精神的目的,一开始我就反复向学生讲明“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教师不如无教师的道理。然后把初中所学的一些经典课文重新拿来与学生一起阅读,一起理解,看看初中教师的分析是不是有错误,或者是不是课文的主题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例如,《扁鹊见蔡桓公》,初中把主题分析为“对讳疾忌医的批评”,我们让学生查词典理解“讳疾忌医”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对“讳疾忌医”的解释为:“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然后让学生重读文章,学生很快发现蔡桓公并不知道自己有病,且当“体痛”知道自己有病时,立即派人“索扁鹊”,这样学生自然知道了初中时对这篇课文的主题理解是错误的。再如《桃花源记》,初中对这篇课文的主题总结是正确的,但我们和学生一起重读此文,对文章的情节、人物重新分析,学生也很快就会理解是由于武陵渔人不遵守“不为外人道也”的诺言,出了桃花源就向官府报告了桃花源之事,才使这一美好境界永远的消失了。因此,这篇课文的主题也可以总结为是对不守信用者的批判,是对诚信的呼唤。这样反复练习,学生的思维就慢慢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敢于怀疑了,敢于提出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了,他们的创造意识也就慢慢产生并发展起来了。

二、改讲读课为阅读课

对课文的学习不再搞传统的中心思想分析、段落大意总结等,更不给学生现成的、固定的解释。而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共同讨论文章中主题是什么,这样的主题又是怎样表达出来的。特别是对主题思想的归纳更是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学生的理解言之成理又基本符合文章的实际,我们就给予肯定。例如,《项链》一课,认为是对虚荣心的批判是可以的,认为是对虚荣心的肯定也未尝不可,因为正是因为玛蒂尔德有虚荣心,才使她不断追求,才使她要强而用十年艰辛去还债,这是难能可贵的,现实中因还不起债而堕落的人多的是。

三、变模式作文为自由写作

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先给学生灌输作文知识、作文模式,然后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框架中作文,这种作文方式,至多只能算是“带着镣铐的跳舞”。不仅不可能提高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而且还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得鼓励他们自由写作,真正把作文的权力还给学生。具体做法是:1.进行自由阅读。除了把每周的一节语文课定为自由阅读课,带学生到阅览室看书外,还要求学生每学期读课外书不少于5本,读《读者》等杂志不少于10本。并要求作读书摘抄。阅读量增加了,写作自然就有话可说了。2.要求学生每周写随笔二至三篇,写作形式不限,写作内容不限,每篇的字数不限,但要求每周字数不少于800字。这种写作教师不批改,只浏览,写得好的随笔在学生间传阅交流,每学期收集优秀随笔印发给学生。3.每两周一次的作文课用一个小时作限时作文练习,只规定写作范围,不作过多限制。用半个小时的时间学生互评互改,并由学生向教师推荐优秀作文或特色作文,然后由教师对学生推荐的优秀作文或特色作文进行批改,最后师生共同讲评并印发优秀作文。这样作文的全过程都由学生完成,教师既节省了时间,又做到了批改有的放矢。

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渐感到语文教学路子宽阔了,教学得心应手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了,语文成绩慢慢提高了。自主性学习不仅解放了教师,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是教与学的完美契合,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阅读课自主性建构主义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词汇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的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