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视域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考

2014-10-20 15:30张红艳谭培文
桂海论丛 2014年5期
关键词:正能量中国梦

张红艳+谭培文

摘 要:“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人追求并一直为之奋斗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不屈不挠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和行动指南。中国梦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梦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出发点,为人民服务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前提和支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实践中,我们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在服务人民中实现中国梦。

关键词:中国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4)05-0029-05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谈到了“中国梦”,2013年3月17日,习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的讲话中,不仅深刻地论述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而且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即“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祉”[1]。这段话引发了笔者对“中国梦”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石。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演进

中国共产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过程中提出并在民族振兴的建设和改革中得到丰富和创新发展的,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念的升华。

(一)革命战争年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并在革命实践中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处在水深火热当中,一大批仁人志士采取各种途径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但由于脱离群众,均告失败。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人士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理解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谈到的:“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2]。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就规定了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成立产业工会。中国共产党已充分认识到:历史的运动是群众的运动,必须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扩大人民力量,才能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深入基层了解各阶层的情况,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两篇文章深刻地分析了各阶级在革命中的立场,强调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这是毛泽东群众观的最初萌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理论,那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毛泽东多次谈到:共产党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共产党人的最高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我们是同人民共呼吸,共命运,对群众的利益我们一点也不能疏忽。毛泽东深知要推翻三座大山,解放人民,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共产主义,必须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1939年2月20日毛泽东在写给张闻天的信中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公开而完整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命题;1944年9月18日在《坚持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提到:“与人民利益适合的东西,我们要坚持下去,与人民利益矛盾的东西,我们要努力改掉,这样我们就能无敌于天下。”[3]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任何困难都压不倒我们。1944年在纪念张思德同志的《为人民服务》一文中,阐明了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队伍。1945年4月23日在党的七大开幕词中首次使用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科学概念,进一步深化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1945年6月,在党的七大党章中第一次申明共产党人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强调群众观点是每一个党员必须坚守的准则。即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问题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等等。1945年在谈到人民军队的宗旨时,他又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4]毛泽东所有这些观点是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革命实践相结合总结出的信条,革命要成功,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必须依靠群众,相信群众。

(二)新中国成立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丰富

新中国成立后,从领导革命的党转变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执政党,毛泽东警告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作风,并且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入了新中国成立的第一部宪法里,1954年宪法第17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第18条更进一步强调:“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这就告诫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宗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得动摇和违背。党的八大进一步将党的宗旨提到了“党的全部任务”的高度来认识,文件中明确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八大召开后不久,邓小平在工作中谈到:“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5]人民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利益,每个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牢记党的章程,不惜牺牲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1957年在《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讲话中又一次申明:“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6]这里,毛泽东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进一步深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即是真心真意,而不是半心假意,人民是民族振兴的根。

总之,自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即使是文革受挫时期,历代党代会都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三)改革开放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创新发展

1979年,我国进入了历史转折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拨乱反正,将我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四个现代化上来,提出把四个现代化归结为人民最大利益的根本立足点,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衡量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十六大修订的党章强调:“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天职……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8]。这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有的时代价值。党的十八大提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这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到了更高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紧密联系起来,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这些务实而朴素的文字表述,无论在何种历史条件以及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具体任务发生何种变化,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没有变,并且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一次比一次更丰富、更完善。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行动指南和根本宗旨,它随着中国共产党的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地完善和丰富,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机结合,体现了党的人本性的科学发展观,并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赋予了新的内涵。

二、“中国梦”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关系

中国梦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理论上讲,中国梦内在包括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而为人民服务是对中国梦的丰富和延伸。从实践上讲,“中国梦”是党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出发点;为人民服务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前提和支撑。

(一)“中国梦”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出发点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谈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这与马克思提出的幸福时代的四个标志一脉相承,“第一,能唤起人们从事伟大的事业;第二,国家有实力,使敌人感到害怕;第三,不同阶层的公民之间开展良好的竞赛;第四,百姓和睦相处,讲究文明风尚,能保障人们的自由。”[9]习近平总书记正是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的这一为人民谋福利的思想,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有学者谈到:有一种精神叫理想,有一种理想叫坚持,坚持就是永远,中国梦的精神魅力在于内涵一种共产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追求美好社会的智慧和力量的凝聚和升华。“精神是有魅力的,这种魅力既是一种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又是一种不断奋斗和跨越的源动力,其根本是为苍生大众,人民群众谋福祉,其意归是代表先进社会的前进和发展方向。”[1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几代人为之奋斗的梦想与追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滩,都始终坚守着,并一直在为之奋斗。“演绎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发展、民富国强的历史乐章。”[11]中国梦是建立在千千万万每个人民心上的,不是抽象、空洞的口号,是实实在在沉甸甸的梦。为人民服务更不是空洞的、抽象的,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对象和目标。

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由于每个人生存环境不同,梦想也各异,但都是建立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基础上,这就是说每个人围绕中国梦就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而这个空间和机会赋予执政党崇高的责任和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履行职责,并“随时随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1]这表明中国梦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和价值目标,共产党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建立,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可能性,但要实现这个梦,还须经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努力奋斗,共产党人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才能逐步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为最终实现中国梦创造前提条件。

(二)为人民服务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前提和支撑

马克思、恩格斯在从事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事业中,从研究现实的物质利益中,敏锐地意识到了物质利益和国家政治的关系问题,大胆地提出是市民社会和家庭决定国家而不是相反,并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是改造社会的物质力量的观点,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2]这段话揭示了人民群众的聚合力量是不可忽视的,这种力量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用“幽灵”二字高度概括。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提出了只有群众才能够把先进思想传播并运用,提出“天才应当说服群众相信他的思想的真实性,这样就不必再为自己思想的实现而感到困扰,因为它接着完全会自行实现。”[13]这就是说,英雄人物或领袖人物的思想多么有智慧,必须为人民群众所掌握,依靠人民群众,离开人民,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中国共产党人牢牢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并创造性运用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并根据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丰富了它的内涵。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一些进步人士进行了一些变革,但都因未充分发动人民群众或因依靠群众夺取了政权而又脱离了群众最后均告失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充分认识到群众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立即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中,放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军事运动,打垮了强大于我们几倍的敌人,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的领土上如何建设新中国,建设怎样的新中国,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果敢地提出了分两步走,要求大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防止糖衣炮弹的进攻,密切关注各阶层的群众利益,1951年5月16日,在《必须重视人民群众来信》一文中强调:“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的态度。”[14]164正是对人民利益的关注,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发动起来了,经过几年的努力,顺利地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那时的党风纯,民风正,领导干部处处想着群众,帮助群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好处让给群众,困难留给自己,老百姓感涕流泪,充分调动了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工作效率高。总之一句话,都是你追我赶,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及时总结经验,继承和发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再次成功对接,蛟龙号载人海底探测,南极冰地实验站的建立等等的梦想,无不体现党的伟大,人民的智慧。这些实践证明,为人民服务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和支撑。

三、牢记党的宗旨,在服务人民中实现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话中,不仅强调了中国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且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中国梦的基本要求,构建了实现中国梦的总体框架,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具体路径就是牢记党的群众路线宗旨,一切以人民的幸福为福祉,概括起来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要相信人民群众,共推中国梦的实现。

(一)实现中国梦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

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15]人是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这就是说要服务人、发展人,从人的根本上讲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从哲学上讲就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群众利益最大的活动是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生产什么?怎么生产,这是对执政党的最大考验,因为这就要求公权力者要从人民的最大利益出发,从民生发展的高度,根据变化实情,有效配置社会资源,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人民的利益诉求。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由简单到复杂由复杂到简单循环往复,不断地向前发展的,人民群众的利益也是循着这一逻辑进程而不断变化的。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的利益诉求是获得经济、政治和文化解放,实现人的解放;在革命建设年代,人民的最大愿望是克服困难,国家富强,人民富有;在改革开放年代,人民实现了温饱,过上了小康生活,最大的心意就是诉求公平、正义。因为利益格局多元化的今天,群众既不同于革命时期的群众,也不同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群众,他们的独立性、民主意识较之过去任何时代都要强,更为明显的是群众阶层分化,如原先单一的工人阶层如今分化为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等不同的阶层,而农民的阶层分层更引人注目,还有新兴阶层的个体工商户等等,不同阶层,由于占有社会资源不等,他们在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中的利益诉求也就各异,作为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组织者又是群众生活的组织者,在为实现中国梦、民族梦而努力的今天,要深入群众,了解每个人的梦想及实现梦想所面临的困境,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措施和要求,围绕每一个人的发展之梦,把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发展放到重中之重,完善制度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关注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统一公平和效率,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存。

换言之,将每个人的梦想汇聚为伟大的中国梦、民族梦,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着想。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时就谈到,我们要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就不能疏忽和看轻群众,群众事情无论大小都一定要时刻把它摆上议事日程,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是马虎不得,群众的利益无小事,要时刻关注他们在实现伟大梦想征途上的所想、所需、所急,不断完善沟通协商机制,既要注重客观层面的调整与规制,又要注重“零打碎敲”的梳理,全方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民众的福祉利益。

(二)实现中国梦要一切依靠人民群众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主体,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中国梦的实现必然依靠广大人民的实践活动,依靠人民在改革实践中的创新精神。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中华民族在实践中探索、总结中提出来和走出来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创造了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这些辉煌背后,一些矛盾凸现出来,这是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正是这样的问题存在,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怀疑这条道路的正确性,煽动搞资本主义那一套,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思想发生了质变,疏离群众、精神萎靡、贪污腐化,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这些问题严重挫伤了人民对走中国道路的自觉意识。为此,党中央及时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为实现中国梦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并强调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这就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要依靠人民群众。

我们党现在所从事的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事业,只有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更快地达到我党制定的预期目标。正如列宁说:“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又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不是一个党所能实施的。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们才能实施社会主义。”[16]列宁这段话告诉我们:一项伟大的任务靠个别人是办不到的,必须依靠大多数人,并让大多数人从这种优越性中获利,做群众工作不能简单了事,任何决策的制定都要收集群众的意见,见之于群众,宣传于群众,不断往复,从中吸收群众的正能量。

(三)实现中国梦要充分相信人民群众

中国梦的实现不仅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还要充分相信人民群众,相信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相信人民群众愿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逐步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在社会发展中,人民群众的一些梦想和创造性、积极性被扼杀,党的一些领导干部,高高在上,想问题、办事情,凭个人的喜好、利益得失做决策,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脱离人民群众,不相信人民群众的理解力和判断力,挫伤了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积极性;还有一些领导干部,不深入基层,不了解人民的诉求,人民群众有困难找他们,久拖不决,还指责这些要求解决正当问题的人是“刁民”,造成了与人民群众的对立,积聚了大量的社会矛盾;一些掌握社会资源配置的领导干部,办事信息不公开,愚弄人民群众,影响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导致执行力不强,这些现象,虽然是个别表现,但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公仆形象,长此以往,民族的梦、国家的梦、人民的梦也就会是一句空话。我们知道,历史是由社会人创造的,社会人始终是历史的唯一因素,社会人造成自己的历史关系,影响历史,创造历史,因此,人民在社会发展中担负重大的历史任务,他们已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己摆脱了人对人的依赖、人对物的依赖关系,逐步发展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大写的“人”;认识到集体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他们愿意在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环境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分忧,为社会担责,为自己的人生添彩。

相信人民群众,是毛泽东一贯坚持的原则,毛泽东指出:“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14]423。相信群众,相信党,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关键,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真正的实践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群众的自觉选择,相信他们会在这条道路上,在党的领导下,在各自的领域攻坚克难,实现个人的梦想,进而实现国家的梦、民族的梦。

总之,中国梦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中国梦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丰富内容,明确方向,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则为中国梦的实现输入正能量,增强马力,两者共同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并在实践中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人大闭幕会上讲话谈中国梦[EB/OL].人民网,2013-03-1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10.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7.

[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85.

[7]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910.

[8]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国文献出版社,2009:851.

[9]宋希仁.马克思恩格斯道德哲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5.

[10]张立群.“幽灵”到“精灵”—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魅力解读[J].科技信息,2007(29):7.

[11]北京党史编辑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J].北京党史,2010(4):1.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22.

[1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0.

[16]列宁.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9.

责任编辑 张忠友

猜你喜欢
正能量中国梦
探析公益节目《等着我》的传播策略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独”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