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家治理能力角度理解检察权运行规范化

2014-10-17 21:52张斌王志华方建于
中国检察官·司法务实 2014年9期
关键词:检察工作办案检察

张斌 王志华 方建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不仅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治国理政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反映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国家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的道路、理论、制度、政策、方法的综合体现,包括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治理、民间治理等不同层次,政治治理、经济治理、文化治理、环境治理等不同领域,它是一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所设计的保持的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的基本制度和法律保障。

国家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在制度创新和战略管理、政策制定与执行、社会治理与秩序维护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使其能够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能力。

当今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各阶层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内部矛盾高发,群体上访事件时而发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有利于统筹谋划各个领域的改革,保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个目标的确立,反映了当代中国发展的要求,是我国改革进入到了新的历史阶段,达到新的时代高度的根本标志。因此,我们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在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其次,国家治理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第三,国家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促进形成正义的社会制度。第四,国家治理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当前,检察权运行在司法实践中面临着诸多问题,总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点:首先,法律监督能力欠缺导致检察治理能力衰弱。其次是受大环境影响,检察治理能力公信力下降。再次是“程序公正”的司法理念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改革检察权运行机制,提升检察治理举措势在必行。

一、前提举措——严格公正执法

一是坚持严格执法,以认真履职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依法打击各种破坏环境资源、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依法打击破坏农业生产、影响农村和谐稳定、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犯罪。依法查办贪污、挪用公款、私分国有资产和失职渎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职务犯罪;加强对民事审判、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执法为民,严厉依法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突出查办教育、就业、金融、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征地拆迁、抢险救灾、移民补偿等领域发生的职务犯罪。加强对人权的司法保护,依法监督纠正涉及劳动争议、人身损害赔偿等确有错误的裁判,维护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民工等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把经常性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进一步在突出监督重点,提高监督水平,增强监督实效上下功夫,着力加强法律监督工作的薄弱环节,严肃查处司法工作人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犯罪,维护司法廉洁,促进司法公正,彰显社会正义。认真研究和落实在各项检察工作中化解矛盾纠纷和措施,积极做好释法说理等工作。深入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注意在执法中发现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民生诉求,创新便民信访方式,妥善处理涉检信访问题,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以实际行动和工作业绩赢得社会公众信认。

二、关键举措——规范执法

一是坚持以提升执法主体素质引领执法规范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中,人是最根本的因素。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从思想上解决好“权从何来、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进一步端正执法为民的理念,养成信仰法治,坚守法治的定力,打牢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思想根基。加强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健全教育培训体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完善职业准入,执法资格、分类管理、遴选交流制度,全面提升检察干警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查摆整改检察执法领域“四风”问题,用过硬作风保障执法司法权规范运行。

二是坚持以完善执法制度体系保障执法规范化。针对容易发生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细化执法标准,严密执法程序,规范办案流程,做到执法办案有标准,有程序、有过程、有结果。加强执法质量和绩效考评体系建设,科学设置执法办案考评标准,健全执法办案终身责任制及过错跟踪追究机制,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执法质量。以深化检察体制改革为契机,健全政法部门之间的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确保检察权不被滥用。认真总结经验做法,及时固化提升,形成规范执法司法行为的长效机制。

三是坚持以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强化执法办案规范化。加强对检察权运行机制的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最大限度减少权力出轨、个人寻租机会。健全执法巡视、执法评议、案件督办、案件评查等监督机制,落实重大执法活动和事项报告备案等制度,提升执法监督实效。深化检察执法公开,大力推行“阳光检察”,依法及时公开检察执法司法文书,有序扩大公民司法参与的渠道,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

四是坚持以推进科技信息应用促进执法规范化。健全完善执法办案信息系统,实现从立案到处理的各个环节全网络运行,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人为因素对执法办案的影响。加强执法办案信息化建设,标准化设置执法场所和装备,在办案区重点安装监控设备,实现对重要执法活动和重要执法场所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探索建立“政法综治云平台”,努力实现信息化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的深度应用。

三、保障举措——公开执法

公开是提高公信力的前提条件,正义不仅要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提高检察公信力,必须使社会公众依法参与检察活动,在了解和理解检察工作的基础上,增进对检察机关的信任。而且,“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可以消除群众对“暗箱操作”的担心。一要加大检察宣传。坚持“检务公开”和检察宣传并举,通过“举报宣传周”、“检察开放日”,以及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积极介绍、宣传检察机关的工作職能、办案流程和工作成绩、典型案例等,让人民群众真正了解检察工作、理解检察工作、认同检察工作,从而提升检察公信力。二要构筑信息及互动平台。检察机关应运用网络等媒体和检务公开宣传栏及其他载体,开展检务公开,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公开、公布检务活动。基层检察院要通过设立的检察网站,将检察职能、案件办理、工作报告以及承诺为民等有关检务信息及时向外界发布。通过网络交流、电话访问等形式跟广大民众互动,征求民众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解答相关咨询。以此来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增强检察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对执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缓解社会矛盾,增进群众的理解,以公开促进公正,以公开赢得公信。三要增强文书说理。撰写各种法律文书都要围绕认定事实、采信证据、适用法律三个方面,把事实说清、道理讲明、法律说透,拉近司法工作者与社会公众在法律上认识的距离,让群众心服,以高质量的文书解疑释惑,彰显检察公信力。

猜你喜欢
检察工作办案检察
努力实现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新跨越
茶文化的“办案经”
女法官“马虎”办案,怎么办?
检察版(五)
检察版(四)
疫情防控与检察办案“两不误”——河北检察机关积极探索“无接触”办案
检察版(十)
检察版(九)
以文化建设引领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抢钱的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