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希建
高中历史课堂注重的是知识点的重点讲解和详细讲解,教师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并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在新课改的情况之下,如何能够让完成高中历史教学、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益这两个方面能够共同实现,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下将针对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讨论和分析。
一、融人文精神于课堂之中
历史这门学科,不是书本上死板、枯燥的知识,不能仅仅通过对历史知识的简单记忆、背诵来对待。历史是记载着人类发展进程中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甚至是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的学科。其中富含着历史经验教训、哲学道理,蕴含着人文精神、传统文化。通过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才有可能富有人文内涵,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收获知识,成长为以人为本、重视生命、爱护祖国、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这样才是实现了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挖掘出课文内容中的情感,教导学生体会情感、丰富心灵,通过了解历史、分析历史,慢慢地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在进行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通过讲授书本知识、播放相关视频等方式,使学生直观了解到当时的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国人民遭受到残酷的剥削与压迫,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了解其间出现的许多抗战英雄的可歌可泣的、不屈不挠的爱国故事,使学生认识到热爱祖国、坚定信念的重要性。
二、因材施教,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这门学科所涵盖的知识极其丰富,要想使学生能够学好它,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全面的认识与了解。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从学生的作业、习题中发现问题,找出其出错的原因,提高教学效率。二是倾听学生的想法、意见,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知识需求。三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保证学生成绩平稳的条件下增加学生的选择权。
多种教学方式的变化应用,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充满乐趣,还可以使教学的效率、效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1.问题探究式
问题探究式是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究下去的欲望,使学生发挥出自主学习精神的作用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如果能够适当为学生提出些激发学习兴趣的问题,学生就会积极地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例如在进行《新航路开辟》这一课的教学时,其中的重点学习内容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为了使学生能全面认识到其中的两面性,我和学生学习探讨了欧洲人和印第安人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事件的反应的相关材料,并通过角色扮演,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材料分析式
在学习历史这门课程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各种历史事件的相关材料。因此,需要我们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理解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取得一定的结论,使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地方,使历史学习从死记硬背知识点变成分析、理解、学习知识的完整过程。例如在进行《戊戌变法》这一课的教学时可引入材料: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被斩首于北京,其狱中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从此广为传诵。然后为学生提出以下需要探究的问题:谭嗣同是谁?戊戌变法是怎样进行的?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
3.情境再现式
历史都是由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所组成的。使用多媒体进行相关视频的播放,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提高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鸦片战争》这一部分的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播放虎门硝烟、鸦片战争的相关影片;还可以由学生展现清朝政府与各个帝国主义国家进行谈判、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情形,使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当时的历史。
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时候,就应当想办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教学目标紧扣教材内容和考试大纲,还要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不仅仅学到知识,还能充分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陈漪明.优秀中学历史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2]袁兆桐.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高中历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