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志强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在变革和反思中不断探索,像正处于成长中的孩子,每天都有可喜的进步;然而也时有一些问题和困惑出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惟有勇敢的面对问题和困惑,切实的进行分析和反思,才能在传统和现实之间寻找出路,寻求和建立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精彩的演绎课堂,让学生得”实惠“,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新课改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
1.新课标理念与教学评价
当前,社会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就是学生的成绩、升学率.这样一来,考试就成了教与学的指挥棒,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出现了抗衡.其中应试教育注重抓实的基础训练,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师生互动比较少;而新课程下的素质教育则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兴趣,以学生的“学”为主,在学生自主的合作探究中构建知识体系.而现实是,高中物理的教学内容繁重,选修模板增加,而探究又需要时间,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得不缩减训练时间,难免还会陷入“满堂灌”的模式,学生的优势就得不到发挥,其实质是否应该从考试方式、目标等方面研究.
成绩论英雄的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稳扎稳打;而新课标则注重学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现在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加上一些地区班容量大,无疑也加重了教师的负担.面对这样的情况,就出现了困惑:教师教学绩效应该怎么科学的评价?怎么协调考试绩效与新课程理念之间的关系,怎么体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2.教学任务与学生能力
高中物理物理的课堂上,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以“讲”为主,许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变为“听”或者用视频“看”,没有时间给学生创建参与过程,学生的思考和思维也没有锻炼的机会,一切能力活动都变为了“教师包办”,直接影响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觉物理离生活太遥远,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繁重的学习任务也使的学生没有时间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当天的知识不能直接消化;遇到困难没有时间认真思考.真个学习一直跟着教师的进度紧赶慢赶,以致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成为做题的机器.在长时间的压力下,不少的学生出现厌学的现象,对学生感到陌生,缺少方法、缺少时间.由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学习过程中过于模仿,出现了“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这种普遍的现象存在.面对这样的情况,就出现了困惑:教师如何做一个知识的传播者,如何在繁重的学习中与学生一起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怎样才能将课堂变为自由、平等的交流乐园?
3.教学深度与学生减负
从高一开始,每个学校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非常重视.然而教学时,教师都抱有“能多讲、别少讲”、“能讲深、別讲浅”的心态,唯恐漏下高考要考的知识点,与高考考点出现偏差,
使“减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尤其是刚从高三下来的老师,凭着对高三的认识进行授课,只要涉及到的知识都要讲,在集体备课时,时常会听到对同一考点更深层的理解.这样一厢情愿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讲授时,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听起来觉得很难理解,枯燥无味,摸不着头绪,从而失去兴趣.
教师的讲解不能与学生的学习能力衔接,教师过多的研究教材、研究高考,而忽略对学生的研究,是的程度好的学生能够快速接受;而程度差的学生就直接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两极分化,教师的讲课压力就更大,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师生都很疲惫.面对这样的情况,就出现了困惑:教师应该怎么把握讲课的深度,怎么样协调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教学深度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改进程中现实困惑的反思与对策
1.知识与方法并重,唤醒意识自构框架
在知识更新快速的年代,获取新知识的方法远比知识本身重要.高中物理的课堂上,要强调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转变学习方式,积极参与.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建立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寻找学生熟悉的小切入口,轻松自然的将学生带如思考的状态,学生自主的进行分析、实验、交流表达,收集信息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例如学习《力的合成》时,借助学生拥有拔河比赛的经历,让学生探讨为什么力气要向一个方向用?将学生带进思考的状态,顺势引学生能不能设计实验来验证这可说法,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纷纷用细线来表示力的不同方向,用手来表示两个人,寻找砝码来代替拔河的另一方,学生自主的探究很快得出结论:不再同方向的力,合力不能简单相加.通过这样的课堂设置,唤起学生的思维意识,在不断的合作探究中获得探究问题的方法,得到了新的知识,这节课无疑是快乐的.可见,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学”,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2.思维与探究渐进,低位切入逐渐延伸
大多数学生感觉高中物理难理解、理论抽象.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仔细研究初中和高中之间的衔接,由直观逐渐过渡到抽象;由定性逐层过渡到定量,逐步的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使高中物理课堂建立为形象、生动、易于接受.
例如初中物理经常提到速度、路程等概念没有方向是标量,到了高中物理中的速度、位移却变为了具有方向的矢量,学生还不能在大脑中建立矢量的概念,在理解和应用上就显的生疏、不灵活,使自己的思维能力施展不开.需要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矢量?利用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向东是用“+”号表示,向相反的方向就用“—”号表示,然后逐层的想知识伸出延伸,学会用数学方法表示某一方向上的矢量,灵活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物理的问题中来.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将学生的能力提高到新的层次.
3.教书与研究互补,储备知识提升能力
单一的知识讲授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标倡导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知识的研究者、反思者,教学中,教师要对遇到的困惑和发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研究和反思.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课堂建立的情景、问题和课堂结果整个课堂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来进行假设、推理和实际的课堂验证,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