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育人模式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14-10-17 17:38刘敏聪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课堂

刘敏聪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背景下,笔者就如何将“三自”育人模式(即自我规划、自主管理、自我完善)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相结合进行了有效的探究,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政治课堂的生态构成分析

初中政治课堂主要由主体性要素和环境性要素两大块组成,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了解课堂生态构成才能更好地进行“三自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三自”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

(一)确定目标,自主规划

学习目标的确定是自主规划的前提,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自主预习之前,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的目标。确定的教学目标既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还要包括合作目标。学习目标的确定可在师生、生生互动协商之下进行。

在七年级政治课《认识自我》单元中,教师可结合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规划,出示新课规划表,先由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填写,再由小组长负责收集,组员在组长的领导下共同探讨,最后确定填写内容。课题规划表如下。

学生在课前(如放假时间),通过阅读课本、查找资料、小组讨论、访问专家等途径以书面形式尽力完成课题规划表。为了全面了解组员的工作成效,可先让组员自评,再让组长对他们进行评价,最后指导教师对各个课题研究进行评价、评比。

(二)独立学习,自主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自主质疑的基础是学生独立学习,没有学生独立学习做基础的自主质疑无疑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教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课时,让学生先自主质疑:法律的特征是什么?它赋予我们公民哪些权利?这些权利对我们有什么好处?然后可以出示相关案例,再提问:你认为这个案例中的公民享受了哪些权利?作为小公民,你享受了哪些权利?……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寻找答案的欲望,既有利于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在教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一节时,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由他们分析总结班上的“学习标兵”在学习上的好方法和成功经验,进而剖析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做学习的主人。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因此教师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三)教师导学,自我完善

1.从教师自身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和教师是课堂中的两个生命体,而且教师的知识、情感结构要优于学生。因此教师自身的表率作用,是最无声的德育教育,也是最民主的德育教育。利用教师的示范作用来影响、引导、带动学生,能够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在教学中要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下图所示。

可以这样说,言传身教是一种最形象、最具有表现力的直观教育方式,教师行为就是一本最直接的教材。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前,应该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不懈地关注自身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的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

例如在进行“守时诚信”教育时,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从自身行为出发,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并且与学生约定好的事情应该做到,不能让学生觉得教师就是特殊的群体。在进行“尊重他人、用语文明”的教育时,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比如不合适的体罚、辱骂等都不应当出现。反过来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老师做到了,你们做到了吗?反思一下自己有哪些做得还不够好的地方,将如何去改进?教师应该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等地位,不搞特殊化,从而对学生进行最有力的道德教育。

2.从教学态度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教师采取同样的态度。教学态度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教师对教学的态度,第二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初中政治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在课前应该进行认真仔细的备课,寻找贴近实际的案例,从而渗透德育教育。课堂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进行道德知识的讲述,更应该从案例中、从生活中、从实际行为中对学生起到道德引导和塑造作用。教师对学生态度方面,应该尊重、爱护学生,用平等、公平的眼光来看待学生。针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赶超其他同学,让自己熠熠发光。

例如在讲述“学会负责”相关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不同身份的人具有什么责任。比如作为教师的责任,作为学生的责任,作为子女的责任,作为父母的责任,作为警察的责任等等。向学生提问:不同角色具有不同的责任,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你们有哪些角色呢?扮演这些角色时,你们做到了哪些方面,哪些方面又没有做到呢?再如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针对学习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引导他们讲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学习上哪些方面存在困难。首先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其次让他们坚定信念,切忌急躁,最后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给予实质性的帮助。将爱奉献给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以丰富的知识吸引学生,以良好的素质引导学生,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3.从课堂问题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强化学生反思、加强学生探究,关键就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

例如在“正确使用网络”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给出相关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案例中的青少年热衷于网络游戏,正确吗?学生回答:不正确。教师:该青少年哪些方面需要改正?学生讨论问题,并议论纷纷。接着教师提问: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让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继而展开思考和探究,并自己分析出解决方案,结合自身平时的实践情况进行反思,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学生进行道德引导和教育的目的。

4.从生活实践渗透德育教育

生活是最佳教材,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的印象会十分深刻。德育教育先是让学生有了理论基础,然后需要学生在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去领悟和反思这些理论,从而验证理论,强化学生的记忆和行为习惯。

思想政治知识源于生活,以生活情境为教学大背景,然后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努力做一个“好学生”,如下图所示。

课外生活实践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在初中政治教学课堂中,一方面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完善,另一方面要强化实践环节的学习和应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真正的知识,走进社会之后能够独立面对挑战,规划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在初中政治课程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性的研究学习,比如撰写调查报告、政治小论文等等;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鼓励学生参观、访问乡土民情,勇于积极分享和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精神。

例如,在讲述“保护我们的家园”时,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分析家乡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并且完成调查报告,给出相关的解决对策。组织学生参与植树活动、义务劳动等,通过学生的双手美化家园,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爱护与关注。

总之,初中政治教学应该多利用学科的育人特点,在教学中、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潜在的、形象的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规划、自主管理和自我完善,形成良好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进军.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6(7).

[2]索桂芳,任学印.新课程体系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6(8).

[3]孟庆男.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6(2).

(责任编辑 袁 妮)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背景下,笔者就如何将“三自”育人模式(即自我规划、自主管理、自我完善)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相结合进行了有效的探究,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政治课堂的生态构成分析

初中政治课堂主要由主体性要素和环境性要素两大块组成,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了解课堂生态构成才能更好地进行“三自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三自”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

(一)确定目标,自主规划

学习目标的确定是自主规划的前提,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自主预习之前,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的目标。确定的教学目标既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还要包括合作目标。学习目标的确定可在师生、生生互动协商之下进行。

在七年级政治课《认识自我》单元中,教师可结合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规划,出示新课规划表,先由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填写,再由小组长负责收集,组员在组长的领导下共同探讨,最后确定填写内容。课题规划表如下。

学生在课前(如放假时间),通过阅读课本、查找资料、小组讨论、访问专家等途径以书面形式尽力完成课题规划表。为了全面了解组员的工作成效,可先让组员自评,再让组长对他们进行评价,最后指导教师对各个课题研究进行评价、评比。

(二)独立学习,自主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自主质疑的基础是学生独立学习,没有学生独立学习做基础的自主质疑无疑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教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课时,让学生先自主质疑:法律的特征是什么?它赋予我们公民哪些权利?这些权利对我们有什么好处?然后可以出示相关案例,再提问:你认为这个案例中的公民享受了哪些权利?作为小公民,你享受了哪些权利?……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寻找答案的欲望,既有利于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在教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一节时,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由他们分析总结班上的“学习标兵”在学习上的好方法和成功经验,进而剖析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做学习的主人。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因此教师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三)教师导学,自我完善

1.从教师自身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和教师是课堂中的两个生命体,而且教师的知识、情感结构要优于学生。因此教师自身的表率作用,是最无声的德育教育,也是最民主的德育教育。利用教师的示范作用来影响、引导、带动学生,能够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在教学中要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下图所示。

可以这样说,言传身教是一种最形象、最具有表现力的直观教育方式,教师行为就是一本最直接的教材。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前,应该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不懈地关注自身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的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

例如在进行“守时诚信”教育时,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从自身行为出发,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并且与学生约定好的事情应该做到,不能让学生觉得教师就是特殊的群体。在进行“尊重他人、用语文明”的教育时,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比如不合适的体罚、辱骂等都不应当出现。反过来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老师做到了,你们做到了吗?反思一下自己有哪些做得还不够好的地方,将如何去改进?教师应该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等地位,不搞特殊化,从而对学生进行最有力的道德教育。

2.从教学态度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教师采取同样的态度。教学态度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教师对教学的态度,第二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初中政治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在课前应该进行认真仔细的备课,寻找贴近实际的案例,从而渗透德育教育。课堂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进行道德知识的讲述,更应该从案例中、从生活中、从实际行为中对学生起到道德引导和塑造作用。教师对学生态度方面,应该尊重、爱护学生,用平等、公平的眼光来看待学生。针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赶超其他同学,让自己熠熠发光。

例如在讲述“学会负责”相关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不同身份的人具有什么责任。比如作为教师的责任,作为学生的责任,作为子女的责任,作为父母的责任,作为警察的责任等等。向学生提问:不同角色具有不同的责任,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你们有哪些角色呢?扮演这些角色时,你们做到了哪些方面,哪些方面又没有做到呢?再如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针对学习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引导他们讲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学习上哪些方面存在困难。首先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其次让他们坚定信念,切忌急躁,最后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给予实质性的帮助。将爱奉献给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以丰富的知识吸引学生,以良好的素质引导学生,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3.从课堂问题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强化学生反思、加强学生探究,关键就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

例如在“正确使用网络”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给出相关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案例中的青少年热衷于网络游戏,正确吗?学生回答:不正确。教师:该青少年哪些方面需要改正?学生讨论问题,并议论纷纷。接着教师提问: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让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继而展开思考和探究,并自己分析出解决方案,结合自身平时的实践情况进行反思,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学生进行道德引导和教育的目的。

4.从生活实践渗透德育教育

生活是最佳教材,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的印象会十分深刻。德育教育先是让学生有了理论基础,然后需要学生在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去领悟和反思这些理论,从而验证理论,强化学生的记忆和行为习惯。

思想政治知识源于生活,以生活情境为教学大背景,然后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努力做一个“好学生”,如下图所示。

课外生活实践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在初中政治教学课堂中,一方面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完善,另一方面要强化实践环节的学习和应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真正的知识,走进社会之后能够独立面对挑战,规划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在初中政治课程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性的研究学习,比如撰写调查报告、政治小论文等等;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鼓励学生参观、访问乡土民情,勇于积极分享和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精神。

例如,在讲述“保护我们的家园”时,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分析家乡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并且完成调查报告,给出相关的解决对策。组织学生参与植树活动、义务劳动等,通过学生的双手美化家园,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爱护与关注。

总之,初中政治教学应该多利用学科的育人特点,在教学中、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潜在的、形象的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规划、自主管理和自我完善,形成良好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进军.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6(7).

[2]索桂芳,任学印.新课程体系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6(8).

[3]孟庆男.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6(2).

(责任编辑 袁 妮)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背景下,笔者就如何将“三自”育人模式(即自我规划、自主管理、自我完善)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相结合进行了有效的探究,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政治课堂的生态构成分析

初中政治课堂主要由主体性要素和环境性要素两大块组成,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了解课堂生态构成才能更好地进行“三自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三自”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

(一)确定目标,自主规划

学习目标的确定是自主规划的前提,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自主预习之前,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的目标。确定的教学目标既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还要包括合作目标。学习目标的确定可在师生、生生互动协商之下进行。

在七年级政治课《认识自我》单元中,教师可结合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规划,出示新课规划表,先由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填写,再由小组长负责收集,组员在组长的领导下共同探讨,最后确定填写内容。课题规划表如下。

学生在课前(如放假时间),通过阅读课本、查找资料、小组讨论、访问专家等途径以书面形式尽力完成课题规划表。为了全面了解组员的工作成效,可先让组员自评,再让组长对他们进行评价,最后指导教师对各个课题研究进行评价、评比。

(二)独立学习,自主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自主质疑的基础是学生独立学习,没有学生独立学习做基础的自主质疑无疑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教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课时,让学生先自主质疑:法律的特征是什么?它赋予我们公民哪些权利?这些权利对我们有什么好处?然后可以出示相关案例,再提问:你认为这个案例中的公民享受了哪些权利?作为小公民,你享受了哪些权利?……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寻找答案的欲望,既有利于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在教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一节时,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由他们分析总结班上的“学习标兵”在学习上的好方法和成功经验,进而剖析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做学习的主人。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因此教师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三)教师导学,自我完善

1.从教师自身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和教师是课堂中的两个生命体,而且教师的知识、情感结构要优于学生。因此教师自身的表率作用,是最无声的德育教育,也是最民主的德育教育。利用教师的示范作用来影响、引导、带动学生,能够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在教学中要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下图所示。

可以这样说,言传身教是一种最形象、最具有表现力的直观教育方式,教师行为就是一本最直接的教材。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前,应该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不懈地关注自身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的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

例如在进行“守时诚信”教育时,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从自身行为出发,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并且与学生约定好的事情应该做到,不能让学生觉得教师就是特殊的群体。在进行“尊重他人、用语文明”的教育时,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比如不合适的体罚、辱骂等都不应当出现。反过来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老师做到了,你们做到了吗?反思一下自己有哪些做得还不够好的地方,将如何去改进?教师应该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等地位,不搞特殊化,从而对学生进行最有力的道德教育。

2.从教学态度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教师采取同样的态度。教学态度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教师对教学的态度,第二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初中政治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在课前应该进行认真仔细的备课,寻找贴近实际的案例,从而渗透德育教育。课堂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进行道德知识的讲述,更应该从案例中、从生活中、从实际行为中对学生起到道德引导和塑造作用。教师对学生态度方面,应该尊重、爱护学生,用平等、公平的眼光来看待学生。针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赶超其他同学,让自己熠熠发光。

例如在讲述“学会负责”相关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不同身份的人具有什么责任。比如作为教师的责任,作为学生的责任,作为子女的责任,作为父母的责任,作为警察的责任等等。向学生提问:不同角色具有不同的责任,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你们有哪些角色呢?扮演这些角色时,你们做到了哪些方面,哪些方面又没有做到呢?再如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针对学习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引导他们讲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学习上哪些方面存在困难。首先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其次让他们坚定信念,切忌急躁,最后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给予实质性的帮助。将爱奉献给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以丰富的知识吸引学生,以良好的素质引导学生,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3.从课堂问题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强化学生反思、加强学生探究,关键就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

例如在“正确使用网络”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给出相关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案例中的青少年热衷于网络游戏,正确吗?学生回答:不正确。教师:该青少年哪些方面需要改正?学生讨论问题,并议论纷纷。接着教师提问: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让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继而展开思考和探究,并自己分析出解决方案,结合自身平时的实践情况进行反思,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学生进行道德引导和教育的目的。

4.从生活实践渗透德育教育

生活是最佳教材,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的印象会十分深刻。德育教育先是让学生有了理论基础,然后需要学生在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去领悟和反思这些理论,从而验证理论,强化学生的记忆和行为习惯。

思想政治知识源于生活,以生活情境为教学大背景,然后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努力做一个“好学生”,如下图所示。

课外生活实践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在初中政治教学课堂中,一方面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完善,另一方面要强化实践环节的学习和应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真正的知识,走进社会之后能够独立面对挑战,规划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在初中政治课程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性的研究学习,比如撰写调查报告、政治小论文等等;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鼓励学生参观、访问乡土民情,勇于积极分享和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精神。

例如,在讲述“保护我们的家园”时,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分析家乡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并且完成调查报告,给出相关的解决对策。组织学生参与植树活动、义务劳动等,通过学生的双手美化家园,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爱护与关注。

总之,初中政治教学应该多利用学科的育人特点,在教学中、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潜在的、形象的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规划、自主管理和自我完善,形成良好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进军.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6(7).

[2]索桂芳,任学印.新课程体系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6(8).

[3]孟庆男.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6(2).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政治课堂教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