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得百花成蜜后

2014-10-17 18:20吴琳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汪伦百花名师

吴琳

唐代诗人罗隐有这样一首诗:“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首诗是咏蜂诗,却刚好形象地描述了现今南来北往为各地教师培训展示观摩课的名师们。他们和蜜蜂一样,是勤劳者,更是智者,因为他们知道酿成佳蜜要采百花。然而,“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又成了名师们的怅惘。

“为了保证观摩课的效果,我们有时要做一些非常态的处理,如果老师们以为那就是真实的课堂,便害了他们。”这是一位名师的真实表白,也是笔者撰此文以帮助老师们认识观摩课的初衷。

观摩课,是教学水平比较高的优秀教师所上的示范课,具有榜样效应,它主要的目的是给人提供某种方向的指引,同时又含有观赏的意味。

近年来,各种类型、各种主题的教学观摩活动越来越多,观摩课也成为老师们开阔视野、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途径。

观摩课大都是经过选拔、在某方面有一定特色、经过授课教师或教研员反复研磨而成的课。这样的课凝结着个人和集体的智慧,凝结着设计者和执教者对新课程理念的思考,其中很多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授课过程中,教师所体现出的实践能力和人格魅力,往往也给听课教师以启发,进而使听课者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从中吸取教学经验。

在一些优秀的观摩课上,我亲眼目睹了授课教师如何启迪学生的心智,如何捕捉闪烁在课堂上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激起创造的灵性;我也和学生一起亲身经历了由懵懵懂懂到豁然开朗到情动辞发的心路历程。在这样的追求中,我真正享受着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所带来的全部欢乐与智慧的体验。

如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教学《赠汪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忽闻”是什么意思?怎么会“忽闻”呢?既然汪伦与李白是好朋友,为什么李白走了,汪伦早不来送,而非要等到李白登上船了才匆匆忙忙地来送呢?

(师话音未落,一生马上举手。)

师:没那么快!这可是要动脑筋才答得出的。

(在教师指点下,学生小组讨论,讨论后汇报。)

生:第一,汪伦可能有事出去了,李白临行他才赶来。第二,汪伦想故意给李白一个惊喜。

师:了不起,第二个主意是哪个同学想出来的?

生:是我,我姓林。

师:林家之言。

(生笑。在孙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很快有了“张家之言”“李家之言”,一时间,思维极度活跃,涌现出许多“一家之言”。)

生:有可能汪伦给李白买酒去了。

生:可能李白不忍心告诉情同手足的汪伦,为了不让汪伦伤心,不辞而别。

生:李白可能接到了皇帝的诏书,来不及向好朋友道别。

生:李白不想让汪伦破费。

生:也许汪伦是想让李白作诗给他。(全场笑声)

这样一个思维异常活跃的场面,使听课教师不断报以掌声。这掌声,不仅因为学生的精彩,更因为老师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孙老师如何启迪情智,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的教学历程。

随着教学观摩活动的广泛开展,积极的方面自不用赘述,值得指出的是,一些因此而凸显出来的问题却应认真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只观摩,不研讨。

一节观摩课之后,无论于授课者还是听课者,都会有很多体验与思考,及时提供交流、研讨的平台,对课堂教学进行评议、分析、探讨和总结,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然而,一些观摩活动,只观摩,不研讨,匆匆走过场,听课者来不及消化吸收,授课者得不到反馈,不能不说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2.授课教师表演、作秀。

教师的魅力在于运用教育智慧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一些教师却把观摩课作为充分展示个人才艺的舞台,一展歌喉、赋诗作画、手舞足蹈,使观摩课沦为舞台表演,不但反客为主,更减损了教育的意义。而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听课教师往往还对此类表演报以掌声与喝彩,令人不难想起歌星台上作秀、粉丝台下一片欢呼的场景。

3.质量有待提高。

一些青年教师的获奖课往往融入多人智慧,而一旦成名后自行“研制”的观摩课便大打折扣,使听课人收获甚微,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4.任选教学内容。

为体现授课教师的个性,抑或标新立异,个别名师在上观摩课时跳出教材,自选教学内容,出现了自选内容格调灰暗、不适宜学龄儿童阅读和文质水平不高的现象。

鉴于观摩课的特点,以及现行观摩课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观摩的同时应持有一个平常的、宽容的心态,不以课喜,不以课悲,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既不盲目崇拜,也不“踏上一万只脚”,而是从研究的角度去审视,去分析,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学习机会,提升自己。

观摩课是非常状态下的课,是由特殊的人在特殊的时间、地点,经过特殊的准备所上的具有一定观赏性的课,它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与“家常课”有着本质的区别。就像优秀的文学作品,汇集了众多的典型事例、典型形象一样,观摩课也常常汇集了众多的手段、众多的“亮点”,少了些缺陷。因此,我们不能把观摩课的一些做法克隆到日常的课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个道理尽人皆知。

再有,观摩者不应被动地看热闹,或只注意一招一式的教学形式,而应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思考,自我判断,领悟形式背后的思想内涵。为使听课更有效,有必要在听课前认真阅读、钻研教材,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注意观察授课教师对生成性资源的捕捉、把握和运用,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进步,做好听课记录,以备课后参与研讨或日后学习借鉴。

一篇文章,一旦成为教材,便具有了规定性,授课教师在开发教学资源的同时,必须从作品的思想性、知识性和儿童的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精心筛选,而不能以个人好恶任意撷取。由于近年来各种民间的教学交流活动日益增多,在这方面,也对教学观摩活动的组织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对教学内容严格把关,又应保证教学质量,把握教改方向。

观摩课作为一种研究课堂教学的形式,会越来越多地走入我们的教学生活。一如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追求生活淳朴的本真一样,我们也希望语文观摩课,能够洗尽铅华,剥掉包装,去除更多人为的设定和玩味语文的庸俗,关注学生真实的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在更高的层面上,向着天然本色的“家常课”回归。“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我们的观摩课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令教育界同仁值得“观”之“摩”之的也只是这一点,而不是其他。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汪伦百花名师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橘子花
百花绽放
读故事编故事之《赠汪伦》
春来了
浅议"名师"
名师读意林
泪别汪伦
百花的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