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锋
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在传统初中阅读教学中,阅读以考试为方向标,课堂中多是教师按照约定的教学计划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多是依靠机械的背诵、记忆、练习来完成,阅读体验和感悟不深。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以共同的学习目标为引导,通过合作探究而深入到文本阅读过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共同合作,确定目标,初步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学生将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成为小组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在共同目标的驱使下,小组成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来达成目标,从而促进个体对文本的理解。共同目标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小组学习有别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目标不再是教师自定的“教学目标”,而是小组成员在教师引导下共同制定的“学习目标”。
以《童年的朋友》为例,学生制定的小组学习目标为:1.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2.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3.体会文中外祖母的形象,根据文章中的词句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因该组学生基础一般,在教师的指导下,目标修改为: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2.了解作家、作品的写作背景;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体会外祖母的形象和对高尔基的影响;5.掌握文章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会品味文章语言的优美。在“了解作家、作品的写作背景”的目标达成过程中,小组成员先根据教材中的注释、借助工具书和其他资料单独进行了解,然后汇总,再进行识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导学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检测,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能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并进行识记,二是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阅读情况,予以指导。
二、教师主导,教给方法,再次阅读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方法上给予小组引导,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章,阅读后体会和感悟。
在初中语文阅读中,这个过程是从“小组初步阅读”进入“交流讨论”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要注重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然后再次对文本进行阅读。以《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教学为例,八年级下学期学生开始初步接触议论文,虽然学生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而对议论文如何论证不太了解,为此,在课堂中教师先提出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2.作者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小组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阅读后交流总结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并指出作者是通过列举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论点的基本结论后,教师归纳总结:阅读议论文首先要找到中心论点,然后寻找论证方法,再结合具体的论证方法来思考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证的。小组在这一方法的引导下再次阅读,深入剖析。如文中列举阿基米德、第欧根尼、王尔德的事例,主要是为了论证“一切贤哲”都十分珍惜内在的精神生活。这样,小组在方法的引导下再次阅读时,目标更加明确,理解会更加深入。
三、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巩固练习
合作交流是小组学习的核心环节,其中又包括三个基本步骤,首先是小组内学生自主阅读后的交流,其次是小组间的交流,最后是教师引导下的师生互动。小组内交流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文本形成共同认知,而组间交流的目的则是让学生从多个层面来理解文本,师生互动则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系统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以《最后一课》教学中对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的分析为例,讨论中教师先以问题“作者在刻画韩麦尔先生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等方法,然后围绕每一种描写方法具体讨论。如外貌描写,教师可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然后再进行分析。如“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一句,小组先讨论分析其作用,教师引导总结后点拨: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情深的热爱。接着继续引导小组围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进行分析,分析后小组间共同总结,教师点评并概括韩麦尔先生的形象特点。这样,阅读就在“阅读—讨论—交流—总结”中完成,摒弃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学生交流讨论,对文章深入分析后,教师再以课后练习进行巩固。练习方式要多样化,如常见的填空、判断、简答等方面的练习是基础练习,在实践中教师还可采用小组间相互提问、相互辩论等方式进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练习效率。
总之,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阅读体验为出发点,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生在合作中循序渐进地阅读,在合作中获得丰富的体验,这样的阅读才能让学生的感受更加深刻,理解更加深入,文本鉴赏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