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用”思想观照下的神话教学

2014-10-17 15:56朱秀玲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盘古本课神话

朱秀玲

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发现有十多篇神话,这些神话以其独特的想象、鲜明的人物、清浅的语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那么,在“语用”思想的观照下,神话类课文又该如何教学呢?现以《开天辟地》为例,重新审视神话教学的内容和策略。

一、 立足“语用”,确立神话类课文教学目标和内容

语文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每一个文本都有丰富的内容。面对众多内容,选择什么来教,选择什么作为重点,可以看出教师对课程性质的认识和教学的智慧。《开天辟地》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扬了盘古开创天地的功绩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它是中国人自己的创世神话,是先民们对“世界是怎么来的”最质朴、最大胆的追问与幻想。基于文本特点,原先的教学目标大都定位在以下几方面:

①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② 学习本文生字新词,能联系上文理解其中的意思;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③ 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导航仪,直接影响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认真研读以上教学目标,老师们会惊奇地发现,这几个目标在每一课教学中都会呈现,并且均是达到“理解”“体会”程度。只教到“理解”,却要学生在生活中、考试时学会“运用”,也真够难为学生了。

现在,研读“新课标”,有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思想观照,教师就能较为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了。本课的教学,我们可以重置以下教学目标:

① 学会课文中“血液、合拢、竭尽全力”等生字词语,部分词语能结合语境,在复述中初步运用。② 通过朗读,品味语言,初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感受盘古的创造精神,激发对神话这一特殊文学样式的浓厚兴趣。③ 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会抓要点、用自己的话复述神话故事。④ 读懂第7自然段,并能仿照构段方式,练习写话。

之所以制定以上教学目标,主要依据有:

1. “新课标”对该年段的基本要求。“新课标”对中年级的“阅读”目标上确定了9条。显然这9条不可能在这堂课中都涉及。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重点关注第5条“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所以,本课的核心教学内容有: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神话的神奇,了解盘古创世以及化生的过程;让学生在复述“开天辟地”中,了解神话的语言特点,拓展阅读视野,激发学生阅读更多的神话。

2.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课堂教学中的所有选择和设计,都要根据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的教学都是低效或是无效的。四年级学生,已有较强的识字能力,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句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神话故事,也不是第一次接触。但作为本册教材本单元第一篇课文,教师有必要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神话的神奇,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对这种文学样式保持探究的欲望。而对复述的要求,则是“在老师指导下初步学会”,而不是“独立复述”。因此,在目标中,我增加了“初步感受”“激发兴趣”的字样。

3. 基于文本特点和编者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根据课文第7自然段的特点,我设计了写话练习。这一目标是总分段式训练的有效渗透,也是让学生感悟神话之神奇的补充。全文运用了对偶、排比、比喻、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生动感人。尤其是第3、4两个自然段,更是将汉语的节奏感、形象感体现得淋漓尽致,都需要学生反复朗读和品味。

每拿到一篇教材,老师们都应先关注课后习题。课后习题,大多揭示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以及知识训练点。教师只有仔细分析这些内容,才能理解编者的意图。本课习题中,第4题要求学生找出文中与此类型一致的句子。这其实就是在提醒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通过朗读来“感受神话的神奇魅力”。

二、 着眼“生本”,设计神话类课文教学环节

神话教学的目标已清晰,教学内容也已确定。“怎么教”就十分重要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教师教的方法和策略,都应以生为本。这篇课文文字浅显,学生容易读懂。但要实现“言意”和谐共生、“学会运用”,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为此,我设计了四大“语用”教学板块。

1. 细读课文品语言。神话故事中大都有一个神奇的人物,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有一些神秘的色彩,字里行间充满了想象的张力。而其语言大都鲜明准确,形象生动。因此,在教学神话故事,就要充分关注神话的特点。教师要透过对语言的品析,引导学生关注神话人物是如何被刻画的。

《盘古开天地》文中还有“渐渐”“缓缓”“慢慢”“逐渐”“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几千万年过去了”等表示速度慢、时间长的词句。天地形成时间之漫长,盘古开天辟地之艰辛,都蕴含其中。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反复朗读,挖掘独特的语言现象,发现对偶和夸张的魅力,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再如,课文第7自然段,即“化生万物”部分,结构相似的句式是这一部分的突出特点。老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咀嚼品味、朗读体验、熟读成诵等方式,感受盘古化生万物的神奇,感悟独特的句式,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2. 学以致用会表达。儿童对其中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力量和神奇的感觉都有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顺应童心,和儿童一起经历神奇,获取神奇的体验,表达自己对万事万物的好奇。课文第7自然段不但内容感人,而且文字优美。在构段方式上采用的就是先总述后分述的写法;在修辞手法上采用了排比的方法。这是学生练习仿写的好材料。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试着当一回小小“神话家”。可用“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变成了 ”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写话。教师作适当提示,如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头、脚指头、骨骼等。此训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叙述方式的独特魅力,还更近一步体会到盘古的无私奉献。

3. 教给方法学复述。神话类教材的课堂,就应该顺应童心,让他们参与神话故事的重构,让他们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神话故事。在复述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不断追问,逐渐在头脑中形成人物的形象,再现神话的神奇。

本文的复述可分层来指导。对于一般学生,基于故事本身,让学生抓住“混沌一片”“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四个连环的画面,走进故事,感知神奇,然后进行复述。而对于优秀学生,可适当提高训练难度,进行创造性复述,让学生不断追问和假想——日月星辰从哪里来?风雨雷电从哪里来?山川河流从哪里来……重新编创故事。进而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用“盘古的()变成了()”的句式,进行拓展创造。

以上复述,既吸取了课文文字,又融合了学生积累的词语,是很有效的。师生共同穿越神话的创造过程,还原了故事原初,神话便有可能被唤醒,在学生的生命中复活,神话人物形象就会更加清晰。

4.设疑激趣拓展读。我国的神话的叙事结构大体相似,其“语用”内容就可确立为把握故事情节、掌握叙事结构、感受人物形象。学完《开天辟地》以后,教师可设计一个个阅读主题,比如创世主题、洪水主题、战争主题等,构建一个个小型语文课程,进行阅读比较,给儿童铺设一条通向文学殿堂的道路。在大量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在对神话感兴趣后,教师继续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走进希腊神话、印度神话、少数民族神话等丰富的神话世界,接触具有代表性世界神话。努力通过教材文本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学会阅读这一类文本的方法,并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盘古本课神话
东方神话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盘古开天辟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盘古
盘古
神话谢幕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