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言语形式,聚焦语言文字运用

2014-10-17 15:40:01陈苑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古寺李时珍桂花

陈苑

一、 字词:玩味字词,品语言之精准

【案例】四上《桂花雨》教学片段

师:(出示句子)同学们,我们刚才从“香飘十里”“没有不”等词语中体会到了桂花的浓浓香味。请再认真读读句子,你觉得句子中哪个字特别能让我们感受到桂花的香,值得我们好好品味的?

生:我觉得是“浸”字。

师:你有一双火眼金睛。你知道“浸”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觉得应该是“浸泡”的意思,就像我妈妈平时洗衣服时,把衣服泡在水里先浸一会。

生:把一样东西全部浸在水里。

师:说得很正确,“浸”字的本义是“浸泡”“让液体渗入”,那“浸”在这句中我们应该怎么来理解呢?

师:我们可以联系同学们刚才体会的“浸”的意思,来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生:我觉得“浸”字在这里让我感受到桂花的香在整个村子的每个地方都能感受到。

生:“浸”字让我感受到桂花迷人的香味弥漫着整个村子,香味很浓。

生:我觉得“浸”字让我感受到桂花的香气是无处不在的,是沁入了小村每一户人家的角角落落,也沁入了小村每一个人的肺腑之中的。

师:理解得真不错,如果把“浸”字换成“泡”字,你们感觉怎么样?

生:如果把“浸”换成“泡”,我觉得不太好,因为“浸”让人感觉到是“完全沉浸”在桂花香味之中,有一种被深深陶醉的感觉,而“泡”让人感觉是直挺挺地放在某样事物里,不太好。

生:我觉得不太好,因为“浸”在这里有一种美感,被深深地陶醉了,和桂花的香味也吻合,而“泡”让人感觉是没有桂花香味的陶醉和美感,因此用“浸”好。

师:你们的回答真精彩,你们觉得“浸”字用得怎么样?

生:非常准确。

生:非常妥帖、贴切,带有一种美感。

师:一字之差是小,但情意差别就大了,在阅读的时候,只有细细玩味,才能咀嚼出字词的味道来。你们不仅理解了字词的表情达意,还学会了作者准确运用字词的技巧,你们能学着作者准确运用这个字来说一句话吗?

生: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一走进“飘香苑”,就浸在了浓浓的桂花香味之中。

生: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一走进公园,就浸在了各种花香之中,让我深深地陶醉。

看似一个平常的字或词语,却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情感,教学中,教师就得引导学生去阅读教学

发现、捕捉、品味那些经过作者精心锤炼的字词,去感悟其表达的韵味。不仅如此,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准确运用字词的,以便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本案例中,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浸”字的含义,再用“换词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把“浸”换成“泡”,再与原句进行比较,让学生深刻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学生在辨析两者细微差别时,语感得到了增强,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对语言的把握更加准确。

二、 句子:咀嚼揣摩,悟语言之精美

【案例】四上《泉城》教学片段

(出示句子: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师: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泉水的形态和声音的?

生: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一二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济南泉水的形态各异;三四两句又用比喻来描摹声音,写出了济南泉水声音有别。

生:描写泉水和声音时先写泉水和声音是怎样的,再写作者想象到的。

生:这一长句除了运用比喻的手法,还运用了排比的手法,使句子呈现了四个分句,这四个分句句式整齐,声韵和谐,节奏明快,让我们朗读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

师:同学们通过对语言的揣摩,不但能从中感受到泉水的形态美和声音美,还能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这种美写出来的,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真不错。能仿照着句中的形式来练习几个句子吗?

练习1:石梅广场上的喷泉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

练习2:雨点儿真淘气,有的落在树叶上,声音 ,听起来如 ;有的敲在玻璃上,声音 ,听起来如 。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有意识地让其咀嚼文本的言语形式,学习遣词造句的表情达意,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本案例中,我紧扣文本独特的言语形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感悟例句是如何写出泉水的形态和声音美的,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奥秘,接着,运用模仿再造语境,促成了言语形式的有效迁移。

三、 段落:赏析谋段,探行文之规律

【案例】四上《春联》教学片段

师:课文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写了春联讲究对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

师:为什么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可以用第一句来概括呢?再认真读读这一段文字,想想这一段的第二、第三句又讲了什么内容?和第一句有么联系呢?

生:这段话一共有三句话,第一句是总起句,总的说春联讲究对仗的特点;第二句举例子讲如何对仗;第三句则从例子中总结得出什么是对仗。

师:你真有一双火眼金睛。这一段是总分结构,构段方式清晰明了,举例直观易懂,由此得出的结论才能更准确,更有说服力,这样的说明方式我们不妨学习运用一下。

例:春联最讲究对仗。就拿“ , ”来说,“ ”对“ ”,“ ”对“ ”。上下联 字数相等, 词类相当,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学生在阅读这些句段时,我没有仅仅让学生在这样的句段中游走,而是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潜入其中,细细揣摩,加深对这种构段方式的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紧扣总分的构段方式,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又能揣摩文章的写法,使学生既能够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又能领略文章的形式之美,学生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迁移拓展,一举两得。

四、 篇章:回读推敲,悟谋篇之巧妙

【案例】四上《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片段

师:我们再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生:写了古寺的荒凉与破旧。

生:写了当时古寺环境破败不堪。

师:那么,整篇文章是要让我们体会到李时珍一心为民的品质,那为何写古寺的破败呢?

师:我们说,写作的内容是和作者的写作目的分不开的,请同学们再想想。

生:写李时珍住宿在破败的古寺,就能衬托李时珍为民造福的品质,说明他不怕吃苦,让人感动。

生:越是写李时珍察访药材环境的恶劣,古寺的破败,就越能衬托李时珍不怕吃苦,为民造福的品质。

师:恰当的环境描写间接地烘托了李时珍甘于吃苦,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这种手法叫“间接描写”,是写人叙事常用的方法,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

本案例中,我引导学生从课文表达的中心入手,运用“回读推敲”的方法,巧妙地进行“间接描写”的谋篇意识的渗透,深化了对文章情感的理解,积淀了一定的表达技巧。

(作者单位:常熟市东南小学)

一、 字词:玩味字词,品语言之精准

【案例】四上《桂花雨》教学片段

师:(出示句子)同学们,我们刚才从“香飘十里”“没有不”等词语中体会到了桂花的浓浓香味。请再认真读读句子,你觉得句子中哪个字特别能让我们感受到桂花的香,值得我们好好品味的?

生:我觉得是“浸”字。

师:你有一双火眼金睛。你知道“浸”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觉得应该是“浸泡”的意思,就像我妈妈平时洗衣服时,把衣服泡在水里先浸一会。

生:把一样东西全部浸在水里。

师:说得很正确,“浸”字的本义是“浸泡”“让液体渗入”,那“浸”在这句中我们应该怎么来理解呢?

师:我们可以联系同学们刚才体会的“浸”的意思,来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生:我觉得“浸”字在这里让我感受到桂花的香在整个村子的每个地方都能感受到。

生:“浸”字让我感受到桂花迷人的香味弥漫着整个村子,香味很浓。

生:我觉得“浸”字让我感受到桂花的香气是无处不在的,是沁入了小村每一户人家的角角落落,也沁入了小村每一个人的肺腑之中的。

师:理解得真不错,如果把“浸”字换成“泡”字,你们感觉怎么样?

生:如果把“浸”换成“泡”,我觉得不太好,因为“浸”让人感觉到是“完全沉浸”在桂花香味之中,有一种被深深陶醉的感觉,而“泡”让人感觉是直挺挺地放在某样事物里,不太好。

生:我觉得不太好,因为“浸”在这里有一种美感,被深深地陶醉了,和桂花的香味也吻合,而“泡”让人感觉是没有桂花香味的陶醉和美感,因此用“浸”好。

师:你们的回答真精彩,你们觉得“浸”字用得怎么样?

生:非常准确。

生:非常妥帖、贴切,带有一种美感。

师:一字之差是小,但情意差别就大了,在阅读的时候,只有细细玩味,才能咀嚼出字词的味道来。你们不仅理解了字词的表情达意,还学会了作者准确运用字词的技巧,你们能学着作者准确运用这个字来说一句话吗?

生: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一走进“飘香苑”,就浸在了浓浓的桂花香味之中。

生: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一走进公园,就浸在了各种花香之中,让我深深地陶醉。

看似一个平常的字或词语,却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情感,教学中,教师就得引导学生去阅读教学

发现、捕捉、品味那些经过作者精心锤炼的字词,去感悟其表达的韵味。不仅如此,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准确运用字词的,以便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本案例中,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浸”字的含义,再用“换词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把“浸”换成“泡”,再与原句进行比较,让学生深刻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学生在辨析两者细微差别时,语感得到了增强,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对语言的把握更加准确。

二、 句子:咀嚼揣摩,悟语言之精美

【案例】四上《泉城》教学片段

(出示句子: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师: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泉水的形态和声音的?

生: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一二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济南泉水的形态各异;三四两句又用比喻来描摹声音,写出了济南泉水声音有别。

生:描写泉水和声音时先写泉水和声音是怎样的,再写作者想象到的。

生:这一长句除了运用比喻的手法,还运用了排比的手法,使句子呈现了四个分句,这四个分句句式整齐,声韵和谐,节奏明快,让我们朗读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

师:同学们通过对语言的揣摩,不但能从中感受到泉水的形态美和声音美,还能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这种美写出来的,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真不错。能仿照着句中的形式来练习几个句子吗?

练习1:石梅广场上的喷泉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

练习2:雨点儿真淘气,有的落在树叶上,声音 ,听起来如 ;有的敲在玻璃上,声音 ,听起来如 。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有意识地让其咀嚼文本的言语形式,学习遣词造句的表情达意,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本案例中,我紧扣文本独特的言语形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感悟例句是如何写出泉水的形态和声音美的,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奥秘,接着,运用模仿再造语境,促成了言语形式的有效迁移。

三、 段落:赏析谋段,探行文之规律

【案例】四上《春联》教学片段

师:课文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写了春联讲究对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

师:为什么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可以用第一句来概括呢?再认真读读这一段文字,想想这一段的第二、第三句又讲了什么内容?和第一句有么联系呢?

生:这段话一共有三句话,第一句是总起句,总的说春联讲究对仗的特点;第二句举例子讲如何对仗;第三句则从例子中总结得出什么是对仗。

师:你真有一双火眼金睛。这一段是总分结构,构段方式清晰明了,举例直观易懂,由此得出的结论才能更准确,更有说服力,这样的说明方式我们不妨学习运用一下。

例:春联最讲究对仗。就拿“ , ”来说,“ ”对“ ”,“ ”对“ ”。上下联 字数相等, 词类相当,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学生在阅读这些句段时,我没有仅仅让学生在这样的句段中游走,而是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潜入其中,细细揣摩,加深对这种构段方式的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紧扣总分的构段方式,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又能揣摩文章的写法,使学生既能够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又能领略文章的形式之美,学生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迁移拓展,一举两得。

四、 篇章:回读推敲,悟谋篇之巧妙

【案例】四上《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片段

师:我们再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生:写了古寺的荒凉与破旧。

生:写了当时古寺环境破败不堪。

师:那么,整篇文章是要让我们体会到李时珍一心为民的品质,那为何写古寺的破败呢?

师:我们说,写作的内容是和作者的写作目的分不开的,请同学们再想想。

生:写李时珍住宿在破败的古寺,就能衬托李时珍为民造福的品质,说明他不怕吃苦,让人感动。

生:越是写李时珍察访药材环境的恶劣,古寺的破败,就越能衬托李时珍不怕吃苦,为民造福的品质。

师:恰当的环境描写间接地烘托了李时珍甘于吃苦,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这种手法叫“间接描写”,是写人叙事常用的方法,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

本案例中,我引导学生从课文表达的中心入手,运用“回读推敲”的方法,巧妙地进行“间接描写”的谋篇意识的渗透,深化了对文章情感的理解,积淀了一定的表达技巧。

(作者单位:常熟市东南小学)

一、 字词:玩味字词,品语言之精准

【案例】四上《桂花雨》教学片段

师:(出示句子)同学们,我们刚才从“香飘十里”“没有不”等词语中体会到了桂花的浓浓香味。请再认真读读句子,你觉得句子中哪个字特别能让我们感受到桂花的香,值得我们好好品味的?

生:我觉得是“浸”字。

师:你有一双火眼金睛。你知道“浸”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觉得应该是“浸泡”的意思,就像我妈妈平时洗衣服时,把衣服泡在水里先浸一会。

生:把一样东西全部浸在水里。

师:说得很正确,“浸”字的本义是“浸泡”“让液体渗入”,那“浸”在这句中我们应该怎么来理解呢?

师:我们可以联系同学们刚才体会的“浸”的意思,来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生:我觉得“浸”字在这里让我感受到桂花的香在整个村子的每个地方都能感受到。

生:“浸”字让我感受到桂花迷人的香味弥漫着整个村子,香味很浓。

生:我觉得“浸”字让我感受到桂花的香气是无处不在的,是沁入了小村每一户人家的角角落落,也沁入了小村每一个人的肺腑之中的。

师:理解得真不错,如果把“浸”字换成“泡”字,你们感觉怎么样?

生:如果把“浸”换成“泡”,我觉得不太好,因为“浸”让人感觉到是“完全沉浸”在桂花香味之中,有一种被深深陶醉的感觉,而“泡”让人感觉是直挺挺地放在某样事物里,不太好。

生:我觉得不太好,因为“浸”在这里有一种美感,被深深地陶醉了,和桂花的香味也吻合,而“泡”让人感觉是没有桂花香味的陶醉和美感,因此用“浸”好。

师:你们的回答真精彩,你们觉得“浸”字用得怎么样?

生:非常准确。

生:非常妥帖、贴切,带有一种美感。

师:一字之差是小,但情意差别就大了,在阅读的时候,只有细细玩味,才能咀嚼出字词的味道来。你们不仅理解了字词的表情达意,还学会了作者准确运用字词的技巧,你们能学着作者准确运用这个字来说一句话吗?

生: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一走进“飘香苑”,就浸在了浓浓的桂花香味之中。

生: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一走进公园,就浸在了各种花香之中,让我深深地陶醉。

看似一个平常的字或词语,却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情感,教学中,教师就得引导学生去阅读教学

发现、捕捉、品味那些经过作者精心锤炼的字词,去感悟其表达的韵味。不仅如此,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准确运用字词的,以便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本案例中,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浸”字的含义,再用“换词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把“浸”换成“泡”,再与原句进行比较,让学生深刻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学生在辨析两者细微差别时,语感得到了增强,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对语言的把握更加准确。

二、 句子:咀嚼揣摩,悟语言之精美

【案例】四上《泉城》教学片段

(出示句子: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师: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泉水的形态和声音的?

生: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一二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济南泉水的形态各异;三四两句又用比喻来描摹声音,写出了济南泉水声音有别。

生:描写泉水和声音时先写泉水和声音是怎样的,再写作者想象到的。

生:这一长句除了运用比喻的手法,还运用了排比的手法,使句子呈现了四个分句,这四个分句句式整齐,声韵和谐,节奏明快,让我们朗读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

师:同学们通过对语言的揣摩,不但能从中感受到泉水的形态美和声音美,还能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这种美写出来的,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真不错。能仿照着句中的形式来练习几个句子吗?

练习1:石梅广场上的喷泉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

练习2:雨点儿真淘气,有的落在树叶上,声音 ,听起来如 ;有的敲在玻璃上,声音 ,听起来如 。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有意识地让其咀嚼文本的言语形式,学习遣词造句的表情达意,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本案例中,我紧扣文本独特的言语形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感悟例句是如何写出泉水的形态和声音美的,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奥秘,接着,运用模仿再造语境,促成了言语形式的有效迁移。

三、 段落:赏析谋段,探行文之规律

【案例】四上《春联》教学片段

师:课文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写了春联讲究对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

师:为什么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可以用第一句来概括呢?再认真读读这一段文字,想想这一段的第二、第三句又讲了什么内容?和第一句有么联系呢?

生:这段话一共有三句话,第一句是总起句,总的说春联讲究对仗的特点;第二句举例子讲如何对仗;第三句则从例子中总结得出什么是对仗。

师:你真有一双火眼金睛。这一段是总分结构,构段方式清晰明了,举例直观易懂,由此得出的结论才能更准确,更有说服力,这样的说明方式我们不妨学习运用一下。

例:春联最讲究对仗。就拿“ , ”来说,“ ”对“ ”,“ ”对“ ”。上下联 字数相等, 词类相当,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学生在阅读这些句段时,我没有仅仅让学生在这样的句段中游走,而是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潜入其中,细细揣摩,加深对这种构段方式的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紧扣总分的构段方式,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又能揣摩文章的写法,使学生既能够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又能领略文章的形式之美,学生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迁移拓展,一举两得。

四、 篇章:回读推敲,悟谋篇之巧妙

【案例】四上《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片段

师:我们再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生:写了古寺的荒凉与破旧。

生:写了当时古寺环境破败不堪。

师:那么,整篇文章是要让我们体会到李时珍一心为民的品质,那为何写古寺的破败呢?

师:我们说,写作的内容是和作者的写作目的分不开的,请同学们再想想。

生:写李时珍住宿在破败的古寺,就能衬托李时珍为民造福的品质,说明他不怕吃苦,让人感动。

生:越是写李时珍察访药材环境的恶劣,古寺的破败,就越能衬托李时珍不怕吃苦,为民造福的品质。

师:恰当的环境描写间接地烘托了李时珍甘于吃苦,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这种手法叫“间接描写”,是写人叙事常用的方法,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

本案例中,我引导学生从课文表达的中心入手,运用“回读推敲”的方法,巧妙地进行“间接描写”的谋篇意识的渗透,深化了对文章情感的理解,积淀了一定的表达技巧。

(作者单位:常熟市东南小学)

猜你喜欢
古寺李时珍桂花
深山藏古寺
——写作中的含蓄
桂花
解码李时珍
做桂花糕
小读者(2021年2期)2021-03-29 05:03:12
中国药神李时珍
桂花蒸
打桂花
傅宇博??《秋山古寺》
到底谁骗谁
小小艺术家(2016年4期)2016-07-23 03:10:44
深山藏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