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名“新凤霞”
新凤霞原名杨淑敏,小名小凤。她在回忆录里说自己的小名缘于一只鸟。那是她小时候的一天早上,一只鸟飞进家中,停在窗台上不走了。她的大伯认为这是只喜鸟。常言说:“出门见喜飞来凤,凤是鸟中王”。大伯便让新凤霞的父亲给她取名叫“凤”,结果以后全家都管她叫“凤”了。
等到她学戏登台演出之后,大家还是叫她“小凤”。她开始觉得别人总是这样叫自己,她永远都是“小”,永远长不大。于是,她和姐姐商量起个别的名字,最后定下的名字叫杨金凤,但这个名字最终还是没能叫起来。等她都长到12岁了,大家还是叫她的小名——“凤”。13岁时,她拜师学评剧,师傅对她说应该取个艺名。因为师姐师妹中叫霞字的名字最多,她又将自己小名“凤”的来历给师傅讲了,最终师傅给她取了艺名“新凤霞”。
求学之路
新凤霞6岁时开始跟二伯父、堂姐学戏,十四五岁就已经是主演了。她先是学京剧,然后又改学评剧,两个剧种发声部位不同。初学评剧时,新凤霞总是掌握不好发声部位,总是受批评,挨打是常有的事。但新凤霞觉得师傅的唱法不对,并下决心改掉这种演唱方法。新凤霞换过很多老师,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直到1949年解放后,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流派。
因刘巧儿成名
新凤霞初到北京时,落脚于天桥的万盛轩戏园,她在这里成长为闻名京城的评剧艺术家。1950年,新凤霞的代表作《刘巧儿》在万盛轩首演,轰动京城,成为新凤霞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着手制定新的《婚姻法》,准备在1950年颁布,为了做好新《婚姻法》的宣传工作,北京市妇联主任亲自找到新凤霞,向她推荐剧本《刘巧儿告状》,希望她将这个剧本改为评剧,配合宣传《婚姻法》。新凤霞拿到剧本后,立刻和剧团里的演员们一起将其改编成评剧《刘巧儿》,并在万盛轩戏园上演。舞台上,新凤霞扮演的刘巧儿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受,新的生活、新的人物、新的时代气息,令观众耳目一新。在新凤霞独创的“疙瘩腔”的衬托下,刘巧儿追求新生活、追求婚姻自由、追求爱情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评剧《刘巧儿》的成功演出,使新凤霞成为北京文艺界备受瞩目的明星。
霞光之恋
1950年,新凤霞与吴祖光在北京文化局的一次会议上相遇。吴祖光在台上发言,新凤霞坐在台下的人群中。新凤霞回忆:“他穿着深灰色制服,声音洪亮,语言很风趣,不时引来一阵阵的笑声,会场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原来他就是《风雪夜归人》的作者,就是我所尊重、敬仰的吴祖光,我真没想到,他的年纪这么轻。”新凤霞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要嫁给吴祖光。
1951年7月的一天,新凤霞因为要准备全国青联会的发言稿,就主动打电话给吴祖光,希望吴祖光到她家中帮忙,吴祖光一口答应。新凤霞借此机会向吴祖光“求婚”:“我想跟你结婚,你愿不愿意?”吴祖光显得很慌乱,但回应得很诚恳:“我得考虑考虑……我得对你一生负责。”最终两人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结婚后,祖光有意识地培养新凤霞在各方面的爱好。去书店、画店、还常去看足球和各种体育表演。他们的生活内容也离不开工作,朋友来也多谈艺术创作。
这样的生活过了没多久,便到了1957年。他被当成“反革命”了,当时评剧院领导让新凤霞跟祖光划清界限,离婚。新凤霞不干,他现在在政治上受到了这么严酷的打击,要是自己离开他,他可怎么受得了呢!新凤霞想到了祖光对她说的话:“对你一生负责。”新凤霞心想肩上的担子,我一定要负责挑好。
吴祖光去了北大荒,新凤霞和婆婆一起拉扯着三个孩子。那时,她按时给吴祖光写信,寄衣服、食品。
三年北大荒生活结束后,整个家庭有进入到了一个温馨、甜美的状态中。
但这样的日子不长,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十年浩劫又降临了。新凤霞也因跟丈夫有“反革命串联”的罪名被痛打批斗。她本来有胃病,有一天早晨还吐了血,新凤霞的高血压病发作了,受过风寒的左肩背疼痛,加上有病不许休息,病情便发展到了“脑血管不全栓塞”,不幸的事,当时医生误诊为“脑溢血”进行了相反的治疗。导致了新凤霞左半身瘫痪,从此,她再也不能上台演戏了。
然而最大的幸运是,新凤霞还有一只健康的右手。是这只手支持她活下来的。“文革”结束后,新凤霞操起不太熟练的笔,写起回忆录来了,至今已有400多万字。有时,也提笔作点画。
吴祖光曾是新凤霞写字、写文章的启蒙老师,在新凤霞后来的写作中,吴祖光也常帮他修改稿件,主要是改正错别字,并在生活上照顾她。
在1997年7月2日夜12时整,吴祖光完成多家电视台曾强烈邀请他写的13集电视连续剧《新凤霞传奇》的文学剧本。吴祖光说:“只写到1950年,因为过了这段时期,我就该出场了。”
在这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同舟中,吴祖光、新凤霞这对相濡以沫的夫妇一直在遵循着初相遇时的那句承诺: “对你一生负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