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晶
摘 要:中职学校德育体系由校内德育体系和校外德育体系构成。校内德育体系主要由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子系统构成。校外德育系统主要由校企育人、校社育人、校家育人等子系统组成。本文认为中职学校德育只有在体系建构上是整体的,才能为提高中职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提供体系上的整体性支撑,发挥整体德育功能,实现整体德育效应和整体育人目标。
关键词:中职学校 校外德育体系 校内德育体系 学校整体德育体系
中职学校德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丰富的德育内容、明确的德育目标、有效的德育方法、畅通的德育途径等,也要有完整的德育体系为其提供支撑。本文主要从中职学校德育体系的整体化角度,对建构中职校外德育体系进行研究,以求中职学校德育内外体系的有机统一,形成德育体系的整体性,提高德育的整体育人效应。
一、对中职校外德育体系的厘定
中职学校的德育体系应该是校内德育体系与校外德育体系同构的整体德育体系。如果从校内德育系统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范围考察,可将校内德育体系分为三个子系统:一是以教书育人为主线的学校教学服务系统,主要由担任教学任务的各专业、各学科的教师和教育系统内的教辅人员组成,通过教学服务活动,在教学领域内解决学生对道德知识、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的认识、理解、掌握和应用问题;二是以管理育人为主线的学校行政管理服务系统,主要由担任学校各方面管理工作的党、政、工、团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通过管理服务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三是以服务育人为主线的学校后勤服务系统,主要由担任学校总务、舍务、伙食和基建等工勤服务人员组成,通过为学生的生活服务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影响。三个德育子系统都是校内德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分工不同,但共同肩负着育人的相同职责和任务。
在职业学校德育整体育人理念和整体育人框架下,职业学校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只是作为校内德育体系的子系统而存在的,而校内德育体系又是职业学校德育整体育人体系的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德育整体育人体系应该是校内德育体系和校外德育体系的有机统一。职业学校德育整体育人体系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整体德育体系将校内德育系统和校外德育系统在结构上界定为一个德育整体系统,其中校内德育体系是学校德育整体育人的主体系、内系统,校外德育体系是学校整体德育的辅体系、外系统,校内德育系统是校外德育系统的基础,校外德育体系是对校内德育体系的延伸、拓展和补充。德育系统论和德育实践证明,中职学校德育只有在体系建构上是整体的,才能为提高中职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提供体系上的整体性支撑,才能通过发挥整体德育功能,实现整体德育效应和整体育人目标。那种只注重校内德育体系的建构,发挥校内德育体系的育人功能,而忽视校外德育体系的建构,忽视学校德育的内外体系的同构即学校德育的内外整体性问题,是很难收到理想的德育效果的。
二、中职学校校外德育体系的建构
职业学校校外德育体系由“校企一体化”育人、“校社一体化”育人、“校家一体化”育人三个校外德育子系统组成。学校是建构校外德育体系和推进校外德育子系统运转的主体,也是将校内德育系统和校外德育系统结合起来的主体。
1.建构“校企一体化”的校外德育子系统——实现学校与企业相结合育人
校企合作不仅是职业学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本模式,也是职业学校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所以,职业学校实施德育的“校企共育”,很好地实现了技能型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与道德培养的有机结合,大大强化了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合力作用。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在与校企合作单位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把共同开展德育工作与之结合起来。学校聘请企业领导和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学生到企业开展实训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德技”指导团队,把专业技术指导和职业道德引导有机结合起来,起到了“德技辅导员”的双重作用。校企合作实训教学和德育工作相结合的过程,既能使学生生成技术技能,又能把德育寓于实训教学的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促进其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将自己的行为自觉转换为企业的职业道德要求,逐步实现向合格的企业人和职业人渐次转变。学校还将本校毕业生在职业岗位成才的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进行系列化设计,使之成为在校学生的职业榜样,把优秀的毕业生请回学校为学生作现场报告和相互交流,增强了在校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对职业文化的认同感,更加坚定了学生的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
2.建构“校社一体化”的校外德育子系统——实现学校与社区相结合育人
社会是所大学校,学校是个小社会,学校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在一般情况下社会对学校的影响往往大于学校对社会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对学校的影响往往是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同时存在,所以学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或防止社会对学校的负面影响,不断增强社会对学校的正面影响。社会对学校的影响突出地表现为对学生的影响。社会的不良风气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和对涉世浅薄学生的腐蚀,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学校德育教育对学生的作用。为此学校建构了“校社一体化”的德育运行机制,与社会有关单位开展了“校区共建、校军共建、校警共建、校企共建、校府共建”等活动,聘请属地派出所民警为学校法制副校长,委托属地部队为学校进行军训,与学校属地社区、街道、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单位建立了和谐的共建关系。合作双方共商共议共为育人大事,共同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学校还充分利用社会各界中的革命前辈、模范人物和道德榜样人物等到校结对子、作报告,使学生们深受教育和鼓舞。同时,学校还主动地以健康的精神产品去占领和引导学生的课外和校外生活,创新德育工作载体,充实教育内容,有计划地将学校属地的金州区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文明的德育材料进行系统设计,以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等活动,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社会化,将校内德育工作网络与校外德育工作网络进行链接,使学校德育工作既有亲和力,又有合作力,使学生在德育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法纪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团队归属感,提高了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的自觉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主动地将自己的行为融入到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允许和提倡的框架内,逐渐完成了向社会人和合格公民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endprint
3.建构“校家一体化”的校外德育子系统——实现学校与家庭相结合育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主要通过亲子之情的感化激励、家庭生活的渗透熏陶及家长的言传身教而起作用,家长应努力为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由于笔者学校是涉农学校,学生85%以上来自本市涉农地区及外省市农村。学生远离家庭、父母、亲友,基本是在学校食宿,这就给开展校家互动德育工作带来了困难。而中职生入学时基本都是未成年人,他们对家庭、父母、亲友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家庭对他们的正负面影响并没有因为距离上的原因而中断。学校必须将家庭对学生的正面影响进行强化,形成影响学生进步的家庭正能量,使之成为学校德育的正向性因素。学校如果能搭建起校家德育平台,教师如果能与家长联手德育,必然会提高学校德育的效果。
为了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有效联系,搭建学校德育的校家沟通平台,提高学校德育的校家合力效应,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校和家长通联制度,成立了学校、家长委员会,建立了学生家庭档案,要求班主任必须熟悉本班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学校在开学典礼、成人仪式、重大表彰和毕业典礼活动中,都要邀请家长到校共同见证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促进学生成长。学校还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学生成长记录册和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联系。学校组织与家长多种形式的交谈、交往、交心,使家长不仅知道了校家配合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学到了教育子女的方法,也进一步了解了职业教育,解除了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增进了对自己子女来到职业学校学习和在未来成为一名技能型人才同样有出息的正确认识。
对于家在外省市或偏远农村不宜当面沟通的学生家长,学校还要求班主任、学管部门教师及有关人员利用网络、电话、信件与家长经常沟通,甚至对特别不好联系的家长,学校还与学生入职校前的初中学校和家庭所在地的村民委员委会建立联系,让初中母校领导、教师或村委会工作人员及时转达学生在职业学校的情况,并把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反馈给学校。学校利用一切有效措施指导学生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让家长了解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了解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力,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认识家校配合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能够及时地参与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之中。学生也把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转化到家庭美德的范畴中,孝敬父母,关心家人,热爱劳动,简朴节约,与邻里和睦相处等,同时学生通过来自家长的关心,更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增强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对父母及亲属的感恩心理,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家长感到学生来到职业学校读书自己很放心,而且自己的子女在职业学校读书的确是越学越懂事了,越来越有出息了。
参考文献:
[1]梁伟,王志洲.德育的价值导向与价值取向之思考[J].教育科学,2010(2).
[2]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大连市金州区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