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晓,李 斌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西安710062)
信息技术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国经济,并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源泉。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保持了长期的高速增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生命力。信息技术产业所具有创新性、渗透性、带动性的产业特点,在不断的创新与扩散、发展与融合的过程中获得产业快速发展,并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产生与变化,逐渐成为我国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一举措必将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在世界新一轮科技变革的战略机遇下,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科技和创新更成为我国解决诸多紧迫问题的关键。信息技术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信息技术企业作为创新源和创新主体,更应加快自身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支撑。而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作为信息技术企业的“龙头”,其竞争力的提升对整体信息技术产业的升级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使信息技术企业提升以推动产业竞争力,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理论界关于企业竞争力的概念界定及来源一直存在不同观点,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市场结构论、资源论以及能力论。市场结构论认为竞争力是由其外部市场结构决定的(Michael E.Porter,1980),但该理论并没有深入到企业“黑箱”内部探究什么决定了企业的成长以及异质性。针对这样的问题,研究者把竞争力寻找的着眼点从企业外部转向企业内部,形成了“资源论”和“能力论”。资源论认为资源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导致了企业竞争优势差异(Wernerfelt,1984;Barney,1991);而能力论则认为资源异质性的背后应该是人的异质性,应从企业配置和利用资源的能力方面来分析企业竞争优势(Praharad C.K&Hamel Gary,1990)。企业竞争力是企业与市场能够使企业“获得盈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以及“处于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的能力”(金碚,2001;胡大立,2001),强调资源、能力和知识影响企业竞争力。李纲(2007)特别强调企业的“要素市场竞争力”及“企业运营效率竞争力”对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刘岩等(2011)发现知识基础的广度与一致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上官小放等(2012)则指出,百度公司因境外上市所获得的融资、内部控制和国际化经营等方面的优势,使其企业成长情况优于国内信息技术企业。姚文韵(2012)认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外经营安全性、融资能力、创新能力等要素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另外,学者们从企业文化、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公司治理、环境规制以及隐性人力资本等角度分析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各个因素。
尽管理论界关于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并未达到共识,但是学者对企业竞争力来源问题的认识大多集中在规模、资源、能力(管理、盈利、创新等能力)、软实力以及外部环境等要素上,同时,这些要素也可以作为衡量一个企业竞争力强弱的指标。金培(2003)在其主持的中国社科院重大课题“中国产业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将企业竞争力指标分为测评指标和分析指标,从企业规模、业务增长、持续盈利能力、资本实力等16个方面对企业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其财务信息和有关的财务指标体系都较为全面地揭示了企业的各方面业绩表现和能力,具有无可比拟的客观性。因此,学者们多从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出发,构建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郑超群等(2009)基于创新网络,构建了包括主要由财务指标反映的规模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等在内的7项评价要素,对江苏、浙江和广东民营企业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慈斌等(2012)选取流动比例、速动比率等9个评价指标,通过等权重条件下和熵权修正后的两种TOPSIS法对我国农业23家上市公司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这些研究表明财务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上市公司竞争力的程度。
因此,根据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及来源的相关理论,以及制定评价指标应遵循的目的性、科学性、全面性和可行性的原则,我们将从企业规模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五个方面选取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并以能反映这些指标的财务数据评价企业的竞争力(见表1)。
表1 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Karl Pearson和Charles Spearmen等人关于智力测验的统计分析,是在心理学领域所发展出的一种方法,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因子分析法是一种数据简化和降维的技术,在减少参与数据建模的观测变量个数的同时,又能以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反映原来众多观测变量所代表的主要信息。因子分析的核心是较少的互相独立的因子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本文首先采用IBM SPSS v20统计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法对所选取的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竞争力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求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系数并排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进行分类评价。
本样本来自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由于信息技术产业既包括制造业,也包括服务业,在目前以三次产业划分为基准的统计和核算体系中,信息技术产业的统计是分散的。因此,本文根据信息技术产业的定义以及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从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制造业、通信服务业以及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四个方面选取样本。在剔除了*ST、ST以及数据异常和不全的上市公司后,本文选取了2011年度沪市和深市104家信息技术产业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
对原始数据标准化以后,得到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通过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Bart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P(Sig.=0.000)〈0.05,因此拒绝零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同时,KMO检验值为0.615,大于0.5,认为原有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标准化数据阵的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值和累计方差贡献率(见表2)。本文将通过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确定因子个数,由表2可见前5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1.141%,大于80%,说明5个公因子与指标原始数据之间拟合度较高,可以提取这5个因子解释问题。
为了显示指标在这5个主成分中的明显倾向性,以便解释各因子的意义以及命名因子,本文选取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各个指标在公因子上的载荷大小,将公因子分别命名为偿债能力因子(F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规模能力因子(F2: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发展能力因子(F3:主营业务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盈利能力因子(F4: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营运能力因子(F5: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
表2 因子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情况
表3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当因子确定后,可以计算出各因子在每个样本企业上的具体数值,即因子得分。通过最小二乘回归法,我们可以计算出样本公司的5个因子得分,并将各公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到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公式:
根据综合评价模型公式可以计算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综合得分,然后对因子综合得分进行排序,可以得到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的因子得分排名。
通过因子分析,我们得出了所选104家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竞争力排名(见图1、表4)。我们可以从图1大致看出104家信息技术上市企业竞争力总体变化趋势。在所选的研究样本中,排在前四名的公司其竞争力综合得分差距较大。其中,竞争力综合得分排在前四名的公司依次是:中兴通信(1.4669)、数字政通(1.2648)、海隆软件(0.8778)和亨通光电(0.7708)。其余大部分公司的竞争力综合得分变化趋势较平稳,综合得分相差较小。竞争力综合得分最低的公司依次是:联信永益(-0.5158)、永鼎股份(-0.5399)和四川九洲(-0.5593)。从整体分数排名来看,排名前十位的上市企业全部属于东部企业,特别是北京、广东、上海地区的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西部的企业虽未能名列前茅,但部分信息技术企业仍然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川大智胜、卫士通、国腾电子以及烽火电子在整体竞争力和部分单项竞争力上表现不俗。
图1 2011年104家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竞争力总体变化趋势
表4 2011年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竞争力排名
中兴通讯、数字政通以绝对优势居于第一类,竞争力最强,其综合竞争力得分远超过第二类企业。中兴通讯作为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坚持持续技术创新,为客户不断创造价值。凭借规模大等自身优势,致力提升市场地位,在运营商网络、终端、电信软件等业务领域均有较快增长,竞争力得到快速提升。数字政通公司则围绕“以软件和服务建设数字化城市”这一核心业务领域开展业务活动,依靠偿债、规模以及发展能力上的优势获得较高的企业竞争力。两家公司均在影响权重大的因子上具有较高的排名,因此,综合竞争力排名也高,竞争力也较强。尽管两家公司的综合竞争力遥遥领先,但也存在发展软肋。中兴通讯在F4(-0.35214)上排名较低,主要因为:2011年受企业推行市场规模扩张策略的影响,毛利率及净利润有所下降,同时财务费用因本期汇率波动产生的汇兑损失及利息支出同比增加96.6%。利息支出的增加也可以部分解释中兴通讯在F1因子上的得分偏低。针对在费用管理上出现的问题,中兴通讯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规避国际贸易中的汇率波动,加强对债务的管理。数字政通的F4(-0.62452)和F5(-0.58296)得分排名相当低。这表明,数字政通在注意费用控制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资产周转速度和资产运行状况的管理,提高收账速度和存货变现速度,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西部的信息技术企业,尤其是四川省和陕西省的信息技术企业在竞争力上有着不俗表现。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四川省和陕西省的支柱产业,对于两省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空中和地面智能交通领域拥有较强竞争力的川大智胜(0.2243),其竞争力综合得分排在第20位,在发展能力因子上优势更加明显,排在第5位。卫士通(0.1756)凭借其在盈利能力上的优势,综合竞争力排在第28位。西部其他一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排名未达到中上水平,但在单项因子得分上具有较大优势。比如,汇源通信、烽火电子的盈利因子得分分别排在第4位和第6位,而国腾电子和鹏博士分别在偿债能力、发展能力上具有较大的竞争力优势。
位于陕西宝鸡的烽火电子虽然在2011年通过强化内部管理、积极开拓新市场、科技创新、降本增效,全面提升了公司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但是仍在发展能力因子和营运能力因子上存在不足。在未来几年,电子信息产业仍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创新、更新换代步伐不断加快,系统集成、数字集群、无线电软件化成为信息化发展的核心,企业应该紧紧掌握其产业的发展趋势,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信息技术企业本年研发投入强度虽然有出现极值,但整体上基本保持在10%左右。但是,本年研发投入强度与综合竞争力并没有保持同一发展趋势,研发投入强度与竞争力水平不匹配。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本身就属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大量的研发投入才能维持企业的生存能力;其次,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过程以及技术创新产出等。研发投入强度虽然是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最有代表性的指标之一,但过分强调研发投入强度并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更不能判定企业生存以及发展能力的大小;最后,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持续性,同时也具有滞后性,本年的研发投入并不能对本年的竞争力水平产生决定性的作用,相关研究者应当结合企业连续的研发投入对其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来作出评价和预测。研发投入强度并不适用于判定信息技术企业某一年的竞争力强弱。
图2 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2011年综合竞争力与研发投入率的变化趋势
综合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点,通过因子分析确定评价体系中因子得分以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各上市公司的因子能力以及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名,保证了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充分利用聚类分析的特点,把104家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划分为五个等级,以便找出同一等级企业的相似性及不同等级之间的差异性,保证了评价的充分性和完整性。相关结论如下:
在所选的研究样本中,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的得分为 1.4669,而排名最后的得分为-0.5593,除排在前四名的公司的竞争力综合得分差距较大,其余大部分公司的竞争力综合得分变化趋势较平稳,综合得分相差较小。
104家样本公司中,东部82家,中西部各11家,仅东部就占到总数的78.8%。其中,北京、广东、上海地区的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最有竞争优势。西部尽管在数量上不及东部,但是西部的信息技术企业尤其是四川省和陕西省的信息技术企业在竞争力上有着不俗表现。川大智胜、烽火电子、卫士通等企业在某些单项能力以及综合竞争力上的优势较为明显。
从分析结果来看,偿债能力、规模能力以及发展能力对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的影响权重较大,中兴通信、数字政通虽然在权重大的因子上得分高,获得较高的综合竞争力得分,但也存在发展的软肋;某些企业因在权重大的因子上得分较低,最终排名靠后。因此,企业不能片面追求单项能力,而应该克服自身的“短板”,只有各项能力全面协调发展,才有可能提升其竞争力。评价分析企业竞争力时,在重点分析综合竞争力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分析各因子的影响权重以及各单项能力得分。
我们认为,当年研发投入强度不适用于评价信息技术企业当年的竞争力强弱。信息技术企业由于其行业特性,每年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保证生存能力,持续的研发投入对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研发投入对竞争力的影响又具有滞后性,大量的研发投入在当年可能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如果在后续的信息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中设置研发投入指标,应该对企业前3—5年的研发投入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1]金 碚.论企业竞争力的性质[J].中国工业经济,2001,(10):5-10.
[2]胡大立.企业竞争力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李 钢.企业竞争力研究的新视角:企业在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竞争[J].中国工业经济,2007,(1):61-67.
[4]刘 岩,蔡 虹.企业知识基础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10):64-69.
[5]上官小放,黄子暄.中国信息技术企业境外上市与成长研究——以百度公司为例[J].企业经济,2012,(12):38-41.
[6]姚文韵.全球经济再平衡: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2,(9):43-48.
[7]金 碚.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3,(5):7-15.
[8]郑超群,陈 迪.基于创新网络的民营企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以江苏、浙江、广东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7):148-155.
[9]慈 斌,吕 杰.基于熵-TOPSIS法的农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2,(13):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