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美芬,吴怡春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杭州 310053)
·教学研究与管理·
基于院校合作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检验仪器实训改革与实践
褚美芬,吴怡春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杭州 310053)
基于岗位调研情况,依托院校合作平台,结合医学检验技术校内实训基地的现状,在学生毕业实习前集中安排一周时间开展校外检验仪器实训,将实训教学延伸到临床一线。实现课堂与职场的无缝对接,提高教学效果,凸显职业能力培养,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力。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检验仪器;校外实训;院校合作
Abstract:Based on results of position investigation, platform of hospital and college cooperation and condition of the department’s practice center,an one-week off-campus practice of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facility was organized before the start of internship, extending practical teaching to the clinic. It can help to connect the class and the position,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highlight professional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enhance position adaptability of students.
Keywords: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facility; off-campus practice; hospital and college cooperation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仪器设备不断更新。临床检验工作中自动化仪器品种多、更新快,但由于教学经费和诸多条件的限制,学校经常无法购置最新的检验仪器设备。为此,我们通过校院共建检验实训平台的形式,开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校外检验仪器实训课,以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岗位技术应用能力。
近年来,医学检验发展迅速,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从而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1]。然而,医学检验实践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1 实践教学模式陈旧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一直沿袭“基础实验→专业技能训练→临床见习→毕业实习”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以校内实验、实训为主,缺少与行(企)业的联系与互动。
1.2 实验教学内容滞后
当代医学检验已远不是一杆枪(刻度吸管)、一门炮(显微镜)的时代,取而代之的是操作自动化、技术现代化和方法标准化的时代。然而,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临床检验新设备和新的检验技术在临床应用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被纳入教学内容。
1.3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滞后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一直按照课程为基础设计教学实训室,通常为生化检验实训室、免疫学检验实训室、微生物学检验实训室、临床基础检验实训室和血液学检验实训室等。实训室功能单一,缺乏医学检验职场氛围,教学仪器设备更新速度慢,明显落后于医院检验科。这些都导致学生在进入实习岗位时对自动化仪器的使用及维护不能熟练掌握、融入角色慢等问题。
2.1 开展岗位调研
2010年我们就浙江省各级各类医院检验科大型仪器配置情况以及对检验仪器使用与维护重要性的评价开展了调研。调研单位共165家,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63份。其中三级医院55家,二级医院16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家,乡镇卫生院42家,独立实验室5家。
2.1.1 大型检验仪器配置情况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尿干式化学分析仪、尿沉渣自动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气分析仪、酶标仪、免疫发光分析仪以及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在二级及以上医院配置情况达80%以上。见表1。
表1各级各类医院、实验室大型检验仪器配置情况[N(%)]
仪器名称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独立实验室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54(98.2)16(100.0)28(62.2)21(50.0)2(40.0)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11(20.0)7(43.8)37(82.2)38(90.5)5(100.0)尿干式化学分析仪55(100.0)16(100.0)43(95.6)34(81.0)5(100.0)尿沉渣自动分析仪55(100.0)13(81.3)15(33.3)18(42.9)0(0.0)全自动血凝仪55(100.0)16(100.0)12(26.7)8(19.0)1(20.0)血液流变分析仪51(92.7)10(62.5)2(4.4)2(4.8)5(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55(100.0)16(100.0)39(86.7)38(90.5)5(100.0)血气分析仪55(100.0)14(87.5)2(4.4)3(7.1)0(0.0)免疫发光分析仪54(98.2)13(81.3)4(8.9)4(9.5)4(80.0)酶标仪54(98.2)15(93.8)14(31.1)5(11.9)5(100.0)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52(94.5)14(87.5)2(4.4)2(4.8)5(100.0)流式细胞仪44(80.0)0(0.0)2(4.4)0(0.0)5(100.0)
2.1.2 对检验仪器使用与维护重要性的评价 调研结果表明:90%及以上被调查者认为检验仪器使用和维护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很重要或重要,应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见表2。
表2 各级各类医院、实验室对检验仪器使用与维护重要性的评价[N(%)]
2.2 实施过程
根据上述调研结果,结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中心现状,在充分听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将专业核心课程中有关大型检验仪器实训内容进行整合,确定检验仪器实训内容。将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尿干式化学分析仪、尿沉渣自动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气分析仪、酶标仪、免疫发光分析仪以及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作为实训重点。2011年与杭州5家医院按照“院中校”的理念建设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共同制订校外检验仪器实训教学大纲,统一教学方法,通过联合命卷统一实训考核评价标准。
2.2.1 实训安排 在第四学期的第15周安排为期一周的校外检验仪器实训。通过一周的校外检验仪器实训,要求学生初步熟悉和了解检验常用仪器如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尿液沉渣仪、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标仪、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等仪器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试剂参数、质量控制、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等内容。上述教学过程,全部由临床一线骨干教师通过集中讲授、分组示教以及实战演练等形式完成。校外检验仪器实训总学时为30学时,其中集中讲授11学时,分组(6人/组)示教19学时,具体教学安排见表3。
2.2.2 总结及考核 每次实训结束后,临床一线教师对检验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试剂参数、质量控制、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等进行总结。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检验仪器实训内容的掌握情况,以试卷形式完成考核。试卷由5家校外实训基地联合命题,其中客观性试题占75%,主观性试题占25%。考核内容主要为常用检验仪器有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如自动生化分析仪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尿沉渣分析仪标记参数和定量参数分别有哪些?目前医院使用的主流血培养仪型号是什么?其检测原理主要是什么?等等。
为了解在校学生校外检验仪器实训效果,我们对2012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174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67份,结果见表4。
表4 校外检验仪器实训教学问卷调查结果(N=167)
从表4可见,绝大部分学生肯定了我们的改革,认为校外检验仪器实训内容安排合理,与专业理论非常衔接,对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很有帮助;而且通过这次实训,知道了医院检验科整个检验流程,熟悉了一些大型检验仪器的操作流程,了解了大型检验仪器的维护对检验结果的重要性。实训过程中带教老师随时向学生渗透质量控制对检验医学工作的重要意义,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等专业必备的职业素质都有很大帮助。
从2011年开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已经连续4届(2009级-2012级)22个班级637人参加了校外检验实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一进入实习岗位就能很快进入角色,深受实习单位好评。通过近2年毕业生访谈得知,校内所学的专业技能和岗位实际应用比较衔接,能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因此,这项改革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校外检验仪器实训,充分利用行业的优质教学资源,不仅解决了学校教学中大型仪器昂贵难以更新的难题;同时实现课堂与职场的无缝对接,提高教学效果,凸显职业能力培养,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力。在真实的工作环境、职业氛围中,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我们的实践表明,通过一周的校外检验仪器实训,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临床检验实际工作过程,而且加强了实践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紧密联系,实现了教学与临床的“零距离”对接[2],同时,为学生顺利走上实习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尽管我们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完善。(1)校外检验仪器实训虽然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但缺少统一的实训教材;(2)由于要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完成临床检验、血液学检验、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及微生物学检验的相关仪器实训,而且每家实训基地需要承担一个班级的实训,只能以试卷形式完成考核。今后如何进行检验仪器实训操作考核,以便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掌握的情况等,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校院合作的力度,使这项改革日趋完善,以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1]郑磊,王前.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和管理模式的优化[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1):115-117.
[2]植瑞东,梁琼芳,赵思婷,等.基于工学结合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1):105-107.
Thereformandpracticeofthemedicallaboratorytechnologyfacilitypracticebasedonhospitalandcollegecooperation
CHUMeifen,WUYichun
(Zhejiang Medical College,Hangzhou 310053,China)
G642.0
B
1672-0024(2014)05-0001-04
褚美芬(1965-),女,浙江海宁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化学检验
2010年浙江省高职高专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编号:TZZ10089);浙江省2013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编号:kg201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