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肖桐
【摘要】朝鲜战争中,美国情报机构基于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复杂环境的分析和评估屡屡失误,深刻影响了美国决策层,导致其对中国出兵的可能性做出错误判断,甚至对中国官方发出的警告表示怀疑,最终做出“中国不会公开介入朝鲜战争”的错误判断。美国决策的失误,导致中美的军事冲突在所难免。
【关键词】朝鲜战争 美国情报机构 中国公开介入 评估失误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识码】A
1950年的朝鲜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第一次正面交锋,然而中美两国的军事冲突完全是可以避免的。由于美国情报机构评估的失误和对中国严肃警告的不以为然,使其触碰了中国出兵的底线而不自觉,导致这场战争在所难免。
朝鲜战争爆发以及美国重提台湾问题带来的隐患
1949年初,朝鲜半岛三八线附近冲突不断,从1949年新年伊始至4月15日,“在整个三八线上发生了37起破坏规定的事件。”“在所有这些破坏规定的事件中,均是‘南方人首先开火。”①南朝鲜做出积极发动进攻的姿态,而且愈演愈烈。面对南方的威胁,一向主张用战争手段统一全朝鲜的金日成积极备战企图先发制人,先后向苏联、中国游说获取支持,然而社会主义阵营的两大盟友却对此事不温不火。“斯大林除了应金日成的不断要求,同意向平壤增加武器装备的援助,以保证北朝鲜不受侵犯外,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②而毛泽东则表示,“我们劝朝鲜同志不要向南朝鲜发动进攻,而是等待更有利的形势。”③直到1949年10月26日,中苏才统一阵脚,斯大林关于朝鲜军队不应进攻致毛泽东电表示:“我们同意您的意见,目前朝鲜军队不应实施进攻。”④然而,仅仅两个月后,这一共识却被斯大林单方面推翻了。根据1950年1月19日,什特科夫发来的电报,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外务相朴宪永为欢送李周渊赴中华人民共和国就职而举行的午宴上,金日成对苏联使馆人员提问道:“为什么我不许可他进攻瓮津半岛,本来人民军在三天之内就能拿下这个半岛,如果发动一次总攻,人民军几天之内就能进入汉城。”⑤ 1月30日斯大林亲自回电说:“金日成同志应当明白,他想对南朝鲜采取如此重大的措施……在这件事上我准备帮助他。”⑥这是斯大林第一次表示愿意在战争问题上帮助金日成,这也是斯大林背着毛泽东与金日成策划朝鲜战争的开始。直至1950年5月14日,斯大林才明确告知毛泽东:“鉴于国际形势已经改变,他们同意朝鲜人关于实现统一的建议。”⑦ 对此毛泽东做出的选择是“同意在解放台湾之前先解决朝鲜的统一问题。”⑧然而,金日成和斯大林也仅仅是通知了毛泽东此事,朝鲜战争的准备过程和作战计划,却是对中国进行封锁的。“以至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最初消息,毛泽东竟是从外国报纸上得知的。”⑨中国方面固然震怒,一开始却并没有将朝鲜战争的爆发放在心上。
相对于中国的观望态度,美国对于朝鲜战争的爆发,虽然措手不及却反应迅速。在战争爆发当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就提出三项建议,其中一项为:“应当命令第七舰队进入福摩萨海峡,以防止战争扩大到该地区……第七舰队将阻止对福摩萨的任何进攻,而福摩萨也不得进攻大陆。”⑩6月26日在布莱尔大厦召开的緊急会议上杜鲁门批准了包括该条意见在内的多项建议。关于这项建议的解释,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说道“是为了防止共产党人向福摩萨进攻,同时防止蒋介石向大陆侵扰,后者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共产党人采取报复行动,而扩大冲突地区。”而6月27日的声明亦表示:“福摩萨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本的和平解决、或联合国的审议。”应该说,朝鲜战争爆发伊始美国就将台湾问题放到台面上来,很显然是将中国参战的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之内,而派遣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似乎也的确是为了维护该地区的和平,防止扩大冲突的范围。关于这点杜鲁门也一再重申:“我们对福摩萨并无任何企图,而我们的行动也不是企图为美国获取特殊的地位。”“我们已经明白地声明美国的行动对于今后政治解决该岛地位问题没有任何偏见。”
然而,美国人插手台湾问题的实际效果却是引起中国的反感,“因为美国政府不仅突然挫败了中共及早进攻台湾的计划,而且还重新提出了整个台湾问题。” 而且杜鲁门6月27的声明与其在1950年1月5日宣布“撒手”政策的声明大不相同。对此毛泽东断言杜鲁门“在1月5日的声明是虚伪的。”美国政策的转变使得中共领导人增加了对美国的不信任感。杜鲁门6月27日的声明使得中共政权产生对美国的敌意,亦唤起毛泽东对亚洲事务的责任观念,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中国出兵的理由和可能性,为战争埋下了隐患。
美国对中国出兵可能性的错误分析
战争爆发前期,“美国情报部门首先且最集中关注的事情就是中国是否介入这场战争。”一开始,中情局首先考虑的是中国在苏联支配下出兵的可能性。中情局分析:“北平政权不可能主动在中国以外的地方投入大批军队参加作战,但几乎肯定将遵循苏联的要求采取军事行动。”在美国看来中国是苏联的卫星国,“肯定将遵循苏联的要求采取军事行动。”然而苏联的表现却出乎美国一开始的预料,并未采取激进的冒险行为。中情局分析“苏联至今尚未表现出它打算直接介入朝鲜。自冲突开始以来,苏联在其官方声明和宣传中力图给人以它和朝鲜局势无关的印象,并没有直接采取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的行动。”“我们相信,苏联领导人将认为他们在朝鲜的预期损失不能成为其军事上直接干涉及冒严重战争风险的理由。”据此,中情局又得出结论“除非苏联准备发动全球战争,或者出于某些原因,北平领导人认为和美国的战争将不会因公开干涉朝鲜而爆发,否则,中国像苏联那样,将不可能公开干涉战争、打击联合国在北朝鲜的联合国部队。”
美国把中国出兵与否置于苏联支配之下而忽略其独立意志,其弊端在于一旦美国确定苏联无意插手朝鲜战争,那么他们认为中国不会出兵的可能性就增加了。而事实证明,中国出兵朝鲜是自己的决定和选择,苏联并未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中共领导人完全有可能也有能力进行独立决断。而武断地将中国和苏联进行教条式地捆绑分析,不仅造成美国决策连连失误,也造成了美国之后对中国警告的视而不见和自我催眠。
再考虑到中国国内因素对中国出兵的影响,美国中情局似乎更加肯定中国不会出兵。中情局分析到:“第一,中国当局担心和美国作战的结果。新中国建国伊始,经济羸弱,政权不稳,如果和美国这样的强国在战争中交锋,其所遭受的物资损失将会对该政权的整个经济基础带来重大损害。残余的反共势力必将会乘机作乱,危及该政权的稳定性。第二,中国如果干涉朝鲜战争,将降低中国成为联合国成员以及其拥有安理会席位的可能性。第三,除非受到苏联海空支持的有力保护,否则中国公开干涉的代价将极其巨大。而苏联的这种援助不会马上到来,因为这将表明苏联对战争予以干涉。第四,接受苏联的大规模援助将使北平更加依赖苏联的帮助,并且会使苏联对满洲的控制增长到可能不受中共欢迎的程度。第五,中国的公开干涉一旦失败,则将使当局难以面对国人的舆论压力,因为他们会认为中国在扮演被苏联利用的冒险角色。第六,站在军事的立场上来看,介入朝鲜的最有利时机已过去了。第七,继续进行秘密援助将会获得公开干涉所具有的大多数好处,同时还可避免公开干涉的风险和诸种不利因素。秘密援助将使中共能够:避免进一步招惹联合国且减少和美国发生战争的风险;推动由中国领导的亚洲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同时秘密援助的行动自由。这对于中共在朝鲜的需要也许是合适的。总的来说,既让中国及亚洲的共产党人对‘援助朝鲜的要求感到滿意,又不用冒和美国发生战争的风险。”中情局尽管没有认清中国的真实意图,但是对中国国内形势的分析可谓入木三分,事实证明中共领导人也曾将这些问题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可见,中美两国在中国是否出兵的问题上分析的起点相近,可是得出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很显然中情局疏于分析的因素恰巧就是中国决定出兵的原因。
当中情局一旦有了中国不可能出兵这样先入为主的观念,接下来他们要做的似乎就是竭力为他们的这一判断寻找证据。而与这一判断相悖的情报信息,很显然不受到他们的赏识。比如中央情报局曾搜集到一份绝密情报,是由一位前中国国民党军官提供的,“这位军官曾在国民党驻北部省份的军队中服役。他以前的很多同事现在都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服役。‘他从与他们的交谈中以及他本人的仔细观察中,中央情报局的哈里·罗西兹克报告说,‘比较准确地获得了沿满洲和北朝鲜边界的中国共产党军队的数量和部署。这些报告与其他情报一起,‘向联合国军发出了明确的警告:共产党即将跨过鸭绿江。”这份情报后来被证实是最准确的,但是并没有引起美国方面的重视和深思。
美国对中国警告的视而不见
中国不会公开介入朝鲜战争的观念,似乎深入人心以至于美国方面对中国发出的明确警告视而不见。事实上,尽管中国在美国仁川登陆之前,采取的是战略防御政策,但是随着美军仁川登陆后,中共领导人危机感增强以及由于战争形势的逆转、金日成的求助和来自苏联的压力,使得中国不得不为干涉朝鲜战争做出准备。当然,如果美国的行动能够止于三八线,那么中国也没有出兵的必要了。因此,中国曾对美国进行多次警告。10月3日凌晨,周恩来在与潘尼迦的谈话中,重申了“如果美国人越过三八线,中国将被迫对朝鲜进行干预。”潘尼迦作为信使传递了来自中国的警告,10月3日美国国务院收到了许多封电报,报告同一件事情:“中国共产党威胁着要参加朝鲜作战。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在召见印度驻北平大使潘尼迦时说,如果联合国军队越过三八线,中国就要派遣军队援助北朝鲜人。”对此中情局不仅对该信息的可信性和准确性表示怀疑,还认为中国“公开介入朝鲜将不符合他们的利益。”杜鲁门亦认为“潘尼迦先生在过去经常同情中共,因此他的话不能当作一个公正观察家的话来看待。”
中情局的评估是一方面,而战区战略情报的评估同样影响着美国决策层的判断。1950年10月初中共要干涉朝鲜战争的警告,构成了杜鲁门总统飞赴朝鲜进行访问的重要原因之一,很显然他想从麦克阿瑟手里得到第一手的情报和判断。在10月15日威克岛的会议上,麦克阿瑟说中国人“进行干涉的可能性很小。最多,他们可能派五、六万人进入朝鲜,但是他们既没有空军‘如果中国人南下到平壤,那一定会遭受惨重的伤亡。” “于是,北京对美国的打算和政策的越来越具体的警告的影响,就被华盛顿对美国的军事力量的高度确信,特别是对空军对付中国军队的有效性的确信所抵消掉了。”
中情局评估的失误,以及麦克阿瑟对军事实力的高度自信,使得美国决策层对中国的警告视而不见,失去了免于战争的机会。
美国情报评估失误的原因分析
美国在朝鲜战争伊始就在考察中国出兵的可能性,很显然美国并不想与中国有公开的战争冲突。如果美国能对收集的有关中国可能出兵的情报予以重视,并认识到中国警告的严肃性,将行动止于三八线,那么中美之间的军事冲突是可以避免的。然而美国决策层还是做出错误的决策,究其原因笔者认为:
首先,美国决策的失误离不开中情局对情报的错误评估。“一位熟悉当时情报界状况的人写道:‘你必须认识到,中央情报局在那些日子里是一个光怪陆离的组织,很多人在兜售他们的得意之作。你可以找来零零散散的战地报告,无论你打算推销什么,都可以就几乎任何方案立一个项目。”很显然,认为中共不可能出兵的情报更有市场,而一些后来被证实准确应予以重视的关于中共可能出兵的情报却被忽视。
其次,从情报分析的角度,中情局认为“中国出兵朝鲜弊大于利;先入为主地设想中国介入朝鲜不仅对中苏关系造成负面影响,而且会使原本就十分棘手的中国国内问题变得更为严重,进而既破坏经济建设、危及政权稳定,反过来又对中国参与战争的能力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中情局不乏对限制中国出兵的国内因素加以分析,然而即使中共面临严峻的国内问题,甚至也正如其所料苏联滞后了空中支援,可最终中国还是出兵了。而促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正是中情局疏于考虑的。美国学者邹谠认为“使中共愿意承担这样严重的风险并因而打乱了政府的盘算的原因,似乎是他们对美国在朝鲜的胜利所加给他们的安全的威胁的估计。”很显然美国决策层没有意识到当他们向鸭绿江挺进时,中共感到威胁的程度。中共10月初发出的连连警告直接告知如果美国人越过三八线就要进行干涉,然而美国决策层只是将它视为恫吓。此外,美国在朝鲜战争爆发伊始就重提台湾问题,不仅推迟了中共进攻台湾的计划,也增加了中共对美国的敌意和不信任感。而且美国插手亚洲事务的举动更是唤起了中共对东亚各国革命承担责任的意识。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增加了中国出兵的可能性和理由。
总而言之,美国情报机构想当然地分析中国不会公开介入朝鲜战争,并由此对中国的警告视而不见、自我催眠,直接导致了其触碰了中国出兵的底线,使得中美的军事冲突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释】
①③④⑤⑥⑦沈志华:《冷战在亚洲》,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第315页,第319页,第332页,第338页,第340页,第342页。
②⑧⑨沈志华:“朝鲜战争爆发的历史真相—来自俄国解密档案的新材料”,《二十一世纪》(香港),2000年2月。
⑩(美)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 第2卷 考验和希望的年代 1946~1953》,李石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年,第396页,第400页,第426页,第431页,第432页,第437页。
[美]邹谠:《美国在中国的失败( 1941~195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47页。
邓峰:《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 (1948~1976)》,上海:东方出版中心,第5页。
《中情局关于朝鲜战争初期中苏动向的评估报告》(1950年7月19日),载于邓峰编《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 (1948~1976)》,上海市:东方出版中心,12-3号文件,12-15号文件,12-17号文件。
[美]约瑟夫·古尔登著《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第273页。
[美]邹谠:《美国在中国的失败 1941~195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年,第457页,第458页。
[美]约瑟夫·古尔登:《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第271页。
邓峰:《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 (1948~1976)》,上海:东方出版中心,第20页。
责编/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