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摘要】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是完整、科学、系统性的。南海问题是邓小平外交思想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邓小平时代,中国运用邓小平外交思想较好地维护了南海问题的大局面,为中国南方地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当前,南海问题日益冲突化,成为中国周边安全战略的一个矛盾热点,我们需要坚持邓小平外交思想,正确处理南海问题,为“中国梦”宏伟目标的稳定实现提供国际条件。
【关键词】邓小平 外交思想 南海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邓小平作为一名具有深刻洞察力和高超决策水平的伟大战略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出发,结合新时期国际政治舞台斗争变化的新形势新特点,制定了外交领域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这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彼此支撑、相互衔接、高低有序,构成了科学、严密的外交思想系统。邓小平外交思想不仅为当时中国的外交事业提供了宝贵财富,在现时的外交工作当中也具有巨大指导意义。南海问题是邓小平外交思想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邓小平的时代,中国运用其外交思想实现了南海问题的稳定和搁置,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目前,南海问题日益凸显,邓小平外交思想在原则上、策略上依然契合形势,对现时南海问题的外交解决具有重大意义。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内涵
真正的不结盟。20世纪80年代初,结合美苏冷战对抗缓和的世界大背景以及中美、中苏关系的一些新变化,邓小平确立了不结盟的外交思想。首先,不结盟的外交思想是维护中国的主权独立,中国的事情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也不允许外国干涉中国内政。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其次,不结盟的外交思想是不同美苏大国结盟。在当时,美苏争夺世界斗争的霸权仍很激烈,美苏都希望中国加入自己的阵营。邓小平始终坚持任何问题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在美苏两霸里选边站,也绝不在国际社会拉帮结派。“我们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改善关系,但是他们哪件事做得不对,我们就批评,就不投赞成票。我们不能坐到别人的车子上去。”
维护世界和平。中国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只有国际上有一个较长的和平时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才不会被打断,中国才能从外部得到资源。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指出:“第一件事,是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维护世界和平是为了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环境,也是为了全体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环境。二战后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美苏等大国从本国利益出发对全球政治经济事务作出的约束和限定,最大程度上巩固大国既得利益,维持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经济压迫。随着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独立自主、建设自强的意识不断提高,第三世界国家与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矛盾日益尖锐。但是打破这种不合理的国际秩序,显然不可能依靠战争。要维护世界和平,在和平环境当中调整、纠正国际秩序,建立对所有国家都公正公平的政治经济制度。正如邓小平在1988年9月指出的:“我们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邻国之间的关系。解决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问题,都需要这些原则。”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即将结束,国际格局面临彻底转换,中国身处的国际环境处于巨大调整之中,国际压力陡然加大。邓小平提出:“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抓住时机、有所作为……核心就是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中国不接过前苏联的社会主义老大哥的接力棒,不给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当头,不同西方国家做冷战式的对立。但同时,中国不搞无原则外交,不会停止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要切实维护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要在国际上同第三世界国家携起手来同超级大国的霸道政策做斗争。同时,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始终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不会用国家核心利益去和外国交易,在国家核心利益上中国不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主要就是在维护第三世界国家利益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的“有所作为”。
邓小平外交思想在当时南海问题外交工作上的体现
用不结盟、坚持和平来解决南海问题。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在原则性问题上坚定不动摇,坚持维护国家利益,坚持实事求是,外交思想符合客观实际。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冷战收缩期,开始退出在东南亚的势力范围,调低在东南亚与苏联对峙的战略目标。前苏联却加紧了在东南亚扩展势力,希望进入美国退出的地盘,在东南亚建立对苏联有利的地区秩序。“在复杂且剧烈变化的东南亚局势面前,邓小平冷静决策,认为对中国而言,头等重要的问题仍然是经济建设,这是中心问题;其他一切问题包括外交政策在内都要因形势的变化,主动灵活地做出调整,服从和服务于这一中心。”在这一判断下,邓小平在1978年11月访问泰国时表示支持世界各国人民同国际霸权主义做斗争,赞同东盟提出的“和平自由中立区”的外交主张。实际上就是表明了中国不会与美苏中任何一方结盟,坚持与东南亚国家的和平关系。这为当时搁置南海问题,避免南海问题激化提供了保障。
韬光养晦,提出南海“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战略创新。邓小平深入认识当时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紧密结合国际大局,从国际环境实际出发,着力维护国家利益,追求、塑造有利于國家现代化建设的国际关系。他观察到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全面战争在很长时间内不会爆发,当时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贸水平都有不同幅度的提升,一些亚洲国家大力发展对欧美的贸易,拉动本国经济。
“从历史实际出发,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经济。这就需要中国韬光养晦,改变计谋,卧薪尝胆,待时而起,在不利情况下是由弱变强的必经之路和取胜之道。”与此同时邓小平也尊重人的能动性,强调要积极发挥人的主体地位,他指出:“我们要根据现在的国际国内条件,敢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提倡、要教育所有干部独立思考,不合理的东西可以大胆改革,也要给他这个权。所谓考核,第一就是考核这个问题。”①邓小平把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看作做到实事求是的核心环节。在解决南沙群岛主权争端问题上邓小平提出可以先采取“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方式来处理,这也是邓小平外交思想在解决领土纠纷问题上的一个大胆设想和创举。
用发展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来解决南海问题。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是以中国的国家跟本利益为立足点的。邓小平指出:“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对这一点我们比过去更清楚了。”“考虑国与国之间的關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与此同时,邓小平的外交思想绝不是狭隘地以本国本民族利益为本位,为本国的利益而破坏国际公理,践踏世界各国的正当利益。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是面向世界的,把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密切相连,绝不孤立地看中国和中国的利益,而是实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协调进步、共同发展。邓小平提出“中国和东盟应该建立互相援助、互相支持的关系……发展同东盟国家的关系是我们的长期战略”。在这一外交方针的指导下,中国迅速开展与东南亚国家的一系列合作。中国同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关系有较大进步,在反对国际霸权,维护亚太地区和平上相互配合。中国同东南亚国家还积极建立经济关系,经贸往来快速增长。截止1989年,中国与包括文莱在内的所有东盟国家的贸易总额达66.5亿美元,东南亚国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②正是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积极开展各领域合作的大前提下,东南亚国家认可南海问题不应激化,不可以让南海问题成为地区安全与经贸发展的绊脚石,为我国搁置争议,集中精力搞建设提供了保障。
邓小平外交思想对当前解决南海问题的重大意义
在南海问题上既要“韬光养晦”,也要“有所作为”。国际政治学者将邓小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阐发为:“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在世界权力分配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所导致的世界和平被我们认为是最有利于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的,因此对这种权力分配应采取默认和克制的态度;但并不意味着这一权力分配对我们是合理的和公正的,我们希望……优化外交环境,为实现国家核心利益创造出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③具体到当今南海问题的外交斗争来说,南海问题比较复杂,不仅仅是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非法占有我国的岛礁、海域,非法开发石油、渔业等资源。也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一个主要介入点,日本、欧盟也和部分东南亚国家呼应,试图利用南海问题牵制中国。虽然我国的综合国力已有了大幅提升,但仍没有改变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世界的大格局,南海问题处理得不妥善,有可能成为地区秩序动荡的一个引爆点,破坏仍对中国较为有利的地区局势,妨害我国利用战略机遇期进行经济建设。因此,在目前地区形势复杂,国际格局仍以西方占优的大环境下,我们在南海问题上仍需要“韬光养晦”,不盲目,不冲动。但与此同时,我国也要把握住“有所作为”的原则,在不引发大国干涉南海问题,不违背我国向国际社会做出的坚持和平崛起的庄严承诺前提下,要积极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在南海的原则性问题上不妥协、不交易,不破坏战略大局,但也不能任由重大利益遭受侵害。采用行政执法、海洋维权的手段来制止东南亚国家在南海的非法活动。在国际社会上加大舆论宣传的力度,宣示中国在南海权益的合法性、正当性。坚持双边解决的原则,反对国际组织、地区外大国干涉南海,不接受国际法院对南海问题的“仲裁”。使用各种环境允许的、国力匹配的手段来保卫我国的南海权益,“有所作为”。
不与大国结盟,不允许大国干涉南海问题。2009年,奥巴马政府提出“重返亚太”战略,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借此时机,制造事端,破坏南海形势。可以说,近期菲、越等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活跃化,以及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不愿在南海表态的国家立场发生变化,都是美国直接、间接介入南海的结果,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再平衡”战略打破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均势,导致了南海问题恶化。在当前的形势之下,妥善解决南海问题,需要坚持邓小平不结盟,反对霸权主义,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以中国的国家利益为核心,坚持南海问题是中国的主权问题,维护中国长期奋斗而得来不易的独立自主权利。在反对美国对南海的干涉介入上,首先,美国认为中国是一个发展目标不明确的大国,认为中国有可能与美国进行权力转移。但中国可以运用邓小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方针④,美国和中国在经贸合作、地区秩序、核不扩散等多个重大议题上存在利益交集,中国可以通过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峰会等多个高层机制、多边机制与美国磋商沟通,找到化解矛盾的途径,在根本上解决美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
其次,坚持邓小平不结盟维护国家利益的思想,直面中美战略分歧,合理还击美国干涉南海。在2014年的香格里拉对话会议上,中国副总参谋长王冠中脱稿反驳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对中国的攻击,指出“中国军队积极支持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进程,中国在坚决捍卫自身主权和合理合法权益的同时,致力于与直接当事方协商谈判,以最大的诚意和耐心坚持和平解决争端……中国也绝不接受他国打着‘积极和平主义等旗号挑事闹事,为一己私利把地区搞乱。”⑤对于美国怂恿东南亚国家加剧南海问题对抗性,中国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加强海军力量建设,强化南海岛礁的军事守备,用实际准备来遏止美国加强介入南海的势头。
维护地区和平,用发展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来解决南海问题。和平解决南海问题,并不是中国要对东南亚国家非法侵占、开发南海的种种行径视而不见、姑息放纵,而是不采取战争手段来解决南海问题,战争之外的手段,例如行政执法、准军事组织维权执法等,都是遏制菲律宾、越南等国南海侵权上升势头的有力手段,是中国在南海国家主权的证明,应当大胆、合理地使用。与此同时,邓小平“发展同东盟国家的关系是我们的长期战略”的思想仍然具有重大意义。“和平解决南海问题,是要本着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友好的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中国与东盟已经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这就要求在解决包括海洋权益争端等具有重大纷争的问题上,需要更多地考虑双方的政治利益和长远战略利益,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共赢的解决方案,同时也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进一步推进已经启动的共同开发进程。”⑥
东盟方面,对外战略上东盟奉行大国平衡和多边主义,若中国退出南海,区域局势完全被美国控制,也并不符合东盟利益。因此东盟希望南海局势稳定,并不完全支持菲越激化矛盾的做法,南海问题始终都存在和平解决的条件。解决南海问题,最根本的出路还是坚持邓小平发展与东南亚国家合作关系的方针,深化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深化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促使有关国家意识到合作而非对抗更加有利于自身利益,自觉回到中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轨道上来。这样南海形势就有望恢复稳定,南海问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
(作者为中共大连市委党校讲师、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思想年谱》,北京:中央文献出版,1998年,第81页。
②李宣达:“中国与东盟贸易与投资发展状况分析”,《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第12期,第18页。
③谭再文:“‘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理论思考”,《国际观察》,2005年第1期,第68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251页。
⑤王冠中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的演讲(全文),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4-06/01/c_1110952373.htm。
⑥刘中民:“冷战后东南亚国家南海政策的发展动向与中国的对策思考”,《南洋问题研究》,2008年第6期,第25页。
责编/许国荣(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