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雅怡+王娜
摘 要 大学重视培养人才的办学宗旨,与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息息相关。以人为本、和而不同、天道酬勤的理念,都深深扎根于教育之中。教学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是大学诸多职能中的核心,其他职能必须也只能是围绕着教学展开。教学第一位的职能的位置永远不能动摇。
关键词 大学 职能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Teaching is always the First Function of University
HAN Yayi[1], WANG Na[2]
([1] Literature Institute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Jilin 130022;
[2] College of Optical and Electronical Information,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Jilin 130022)
Abstract University focus on personnel training mission,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People-oriented, and harmony but different, God rewards the diligent ideas, are deeply rooted in education.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training, many of the functions of the university's core; other functions must only be launched around teaching. The first function of the position of teaching can never be shaken.
Key words university; function; teaching
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出现在中国不过百年多一点的历史。相对于传统学校,新式大学的出现,可谓颠覆性的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的院校类型自然有着不同的办学宗旨。创办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洋务运动的著名实业派人物盛宣怀提出“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所设专业只有工科,将培育科学技术人才作为办学宗旨。随后建立的京师大学堂以把“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奉为宗旨。为满足社会需要,所设专业已有经、法政、文、格致科、农、工、商等十三科,这两所院校之所以特别强调培养科技人才,是鉴于中日甲午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而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艺术院,标志着中国第一所综合性艺术院校的诞生。其办学宗旨是“培养艺术专门人才,倡导艺术运动,促进社会美育”。办学宗旨已经从培养人才,拓宽到艺术活动和社会服务。之所以如此,艺术教育的倡导者已经意识到艺术教育在精神塑造上的的特殊作用。蔡元培积极倡导:“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
1 现代大学办学的导向
现代大学源自西方,办学宗旨的确定仿照西方,办校宗旨的变化也同西方有关。在西方的办校宗旨从单一的教学职能演变为研究职能,再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并重。中国的大学在与世界的大学接轨的过程中,也经历了这样的演变。如今大学的职能已经已拓展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个方面。
然而,不管大学办学的职能如何扩充,内部设置如何调整,规模如何扩大,将培养人才放在第一位的办学宗旨始终未变。究其原因,与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息息相关。中国的教育源远流长,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在历史上曾经写下灿烂篇章。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而不同的理念、天道酬勤的理念,都深深扎根于校园之中。“以人为本”的最早提出者是生活在公元前春秋时期的管仲,比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早了一千多年。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仁治”,“爱人”,尊重人的人格,尊重人的自我意志,尊重人的自由发展。突出了人的主体。大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人为中心展开的,教书育人是教育的天职;“和而不同”,强调的是包容性和开放性,倡导吸纳和融合,为我所用。大学的“和”,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天道酬勤”强调的是自强不息“业精于勤的学习态度。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在教育目标、内容以及方法等方面都是围绕着“人”来展开的。传统的教育理念历久弥新,在致力于发展壮大,建设一流现代大学仍然有着现实意义。
目前大学在不断地扩招,教育职能也在不断地扩充,在处理各项职能尤其是教学与科研两大职能的关系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其原因是理解上的误差。重点大学既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这意味着重点大学的中心不再是一个中心两个中心。一味强调教学是否主体,与重视与否并无关联。接受美学理论认为,一个作品,即使印成书,读者没有阅读之前,也只是半完成品。接受是读者的审视经验创造作品的过程,它发掘出作品中的丰富的意蕴。艺术品不具有永恒性,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阅历的读者不断接受的历史性。经典作品也只有当其被受众接受时才存在。教学和科研两大职能,不仅在政策法规的形式加以肯定,而且从重点大学扩大到所有的高等院校。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强调科研在大学中的重要性位置,是教学职能的补充和强化,而不是对教学地位的偏移,更不是否定大学教学工作。教学第一位的位置始终没有变,大学的其他职能归根结底是为培养各种人才服务的,开门面向社会办学。在欧洲发达国家,大学可以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项目,企业可以向大学委托科研、共建研发项目中心等。目前我国大学科技园、大学企业的出现以及与社会企业合作的模式使产学研结合更有活力,大学已经成为国家知识创新的基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生力军。教学活动不仅在大学进行,也要在合作的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教学主体进一步多元化了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价值取向、利益分配及运行机制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影响大学的教学过程,诸如在办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设置安排、成绩评估考量等方面发生变化。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动摇教学的稳定性、破坏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对此,最直接的感受者就是教师和学生。endprint
2 教学职能与科研同样重要
科研的职能对大学而言,其重要性是不可忽视和动摇的。现实中发生动摇的,则是教学,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表现为教师缺少对教学的热情和责任感,对教材疏于钻研,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浅尝辄止,与大学生的互动明显不够。相反,大学教师们一味地去争科研课题,撰写论文,以完成科研任务为重。表现在学校方面,将科研实力作为高校建设评估的硬性指标和唯一标准,为了能够达到这些指标,为了鼓励教师多做科研,在学院设立科研积分奖励制度。一所地方大学,仅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一项每年逾千万,而教学业务费年生均不过500元。为科研项目立项,学校还设立专项攻关经费,著作论文奖励,校内科研基金和课题立项等相对于科研的硬性指标,教学质量的评估反倒成了次要的事情。几年前,上海交通大学教师晏才宏,任教17年,在很多人眼中聪慧超群、学识渊博,教学水平和师风师德广受赞扬。积劳成疾,去世三天内,学生们发表了千余篇悼念文章,称他是“最好的教师”。令人惋惜和不解的是由于没有论文,去世时年已五十七的他还仅仅是个讲师。晏才宏的悲剧,是重科研轻教学的牺牲品,应当唤起高校的警醒。开研究型大学之先河的洪堡柏林大学突破了大学的单一教学职能模式,认为“如果规定大学的任务仅仅是教学和传播科学,科学院则是发展科学,这对大学显然是不公的。如果对科学没有持续不断、独立的认识,也根本不可能真正地把科学作为科学来教授。”值得重视的是,柏林大学在充分肯定科学研究职能的根本价值的同时,并没有弱化教学职能,而是认为“大学立身的根本原则是,在深入、最广泛的意义上培植科学,并使之服务于全民族的精神和道德教育。”
3 培养人才是大学基本核心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第一位的也是最基本的功能。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是无法替代的,要重申以人才培养为先、立学为基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培养人才问题上,重要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怎样培养人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认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发掘与发挥创造性人才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也就是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方法的转型。
培养创造性、发明型人才,首先要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实现的。没有教学的“传道授业解惑”,大学将失去存在的意义。任何一所高校要把教学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核心标准,这是不能改变的,但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却不是一成不变的。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现实,要求教学的内涵必须根据现实需要加以调整、变化。做到与时俱进,常变常新,这是大学教学永恒的主题。要积极探讨建立一种既重视知识的基础性,又体现学科前沿性;既重视传授技能方法,又关注现实实践应用;既强调学习的传承,更强调理论创新的课程设计体系。从而造就“厚基础、宽领域、广适应、强能力”的高等人才。
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启发、讨论、参与,加强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和创造性。要鼓励推动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学习。理工科大学如此,文史艺术科也应当如此。文史艺术专业的学生学习一些科技知识和技能,理工科的学生学习一些文史艺术知识,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钱学森说:“从思维科学角度看,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的,然后才是科学论证。换言之,科学工作者是先艺术,后才是科学。相反,艺术工作必须对事物有个科学的认识,然后才是艺术创作。在过去,人们总是只看到后一半,所以把科学与艺术分了家,而其实是分不了家的。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
教学的核心是教师,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校的主体建设者是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广大教师,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关键在于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改革教师评价办法,改变学术评价唯有科研,而科研只看论文的倾向。要改革职称评定方法,推行教师公开招聘,拓宽选人视野,完善遴选制度。要突出教学业绩评价,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分配政策向教学一线倾斜。要提倡鼓励撰写以教学为内容的论文,积极探索和研究教学与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对总结教学经验,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理论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
课题项目:吉林省教育厅高教处课题:《广告学专业产学研结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德]姚斯,[美]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9.
[2] 余秋雨.戏剧欣赏心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