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强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心理矛盾比较激烈,亚健康的存在已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使社会认识和了解大学生健康状况。本文试图对大学生亚健康的研究现状、主要表现形式等进行阐述,提出通过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为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促进大学生的健康。
关键词:体育教学 大学生 亚健康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10-114-01
一、前言
世界上有60%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1]。大学生处于从青年中晚期向成年期过渡的转折时期,学习、人际交往、就业以及青春期的烦恼等诸多问题引发心身不适,出现亚健康的学生比例愈来愈高。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健康水平,我从体育教学方面来谈体育对改变大学生亚健康的影响,从而反映大学阶段学生从事体育的重要性。
二、亚健康研究现状
(一)亚健康的概念
亚健康(sub-health)是人类存在的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亚健康多处于一种轻度心神失调阶段,它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指机体并没有发生器质性的改变,但陷入一种易疲劳、没活力、情绪不稳定、失眠的“灰色状态”难以自拔。在生理方面,会表现为失眠、头昏、乏力、困倦、心悸等。在心理方面,则是情绪低落、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焦虑烦躁、神经质,甚至出现冷漠、孤独、轻率等。
(二)大学生亚健康存在因素及表现形式
大学生面对学习、经济、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生活在紧张压力中,机体处于强烈的氧应激状态,使组织细微结构发生损伤,引起疲劳的产生,造成亚健康状态。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心理亚健康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和反复的心理刺激及复杂的消极情绪逐渐影响而造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长期积累会产生心理失衡、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导致精神萎靡、恍惚甚至精神失常,从而引发多种身心性疾病。为了研究方便,一般亚健康状态分为几种形式:1.大学生躯体性亚健康状态2.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3.大学生社会适应性亚健康型4.大学生道德品质亚健康型
三、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亚健康的影响
(一)体育教学能改善学生的健康程度,加强学生健康水平
大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最后阶段,他们的健康不仅体现在身体方面,还体现在思想方面,只有身心健康才能体现现在大学生真正的健康。
1、体育教学从思想上能加强健康意识
体育教学能是大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健康的确切内涵,让学生明确健康是身体、精神的健康和社会的良好适应,通过体育教学能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促使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成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2、体育教学能加强心理调适
学业、人际交往、个人发展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严重的可导致退学、休学甚至走上绝路,因此应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境。体育教学能调控情绪,增强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对周围有正确合理的认知,以乐观平和的心态面对、解释和评价所遇到的生活事件,要有自知之明与自爱之心,确立理想而又现实的目标,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使自己达到最佳状态;教育学生在交往中要真诚待人、尊重同学,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自卑的学生要超越自卑,克服人际关系的困扰;体育教能使学生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正确认识到个体的差异性与和谐发展的关系,使个体在社会系统中找到归属感,从而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对情绪不稳定或有不良情绪的亚健康者,可通过体育教学能使学生相互给予帮助、鼓励,改善焦虑、抑郁、孤独等不良情绪。
3、体育教学能使学生建立“终身体育”的概念,形成科学合理饮食,增强身体素质。
大学阶段学习体育课能使学生学习到一定的运动技能,从而是学生喜欢运动,加强自我锻炼的意识,形成“终身体育”的概念。在锻炼过程中需要合理饮食,正处于青春发育后期的大学生,是一生中各种营养素需要量最大的时期,营养对大学生尤为重要。目前,大学生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两种症状出现越来越多,影响到大学生的个人健康甚至整个人生的质量。因此指导大学生正确地营养,提高身体素质,调节和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大学体育不仅能在思想上能提高学生锻炼的价值,还能提高大学生的营养基础知识水平,防止膳食目的不科學,提倡平衡膳食,每天摄入食物种类要多样化,避免膳食结构不平衡而引起营养素不足;提倡科学营养配餐,强调食物合理配搭,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人量,特别是牛奶的摄入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定时定量,少吃或不吃零食。合理分配一日三餐的热量,做到平衡膳食。只有科学合理的饮食,才能是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的成长。
(二)体育教学能加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体育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成为社会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体育活动的社会特性所决定。人们在体育活动或竞赛中,既有互相协作配合,又存在相互竞争,又必须遵守一定规则进行比赛活动,这种在体育活动中形成交往合作、竞争、遵守规则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去,有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通过体育运动本身固有的特点,对学生施以积极的正面的教育;通过身体运动的形式有目的、有意识地强调学生间的协作配合、集体意识,加强自我约束,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克服困难,完善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发现和自我改造,以发展个性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具备较好的行为约束能力,让学生最大程度上的拥有社会型人才所必须的特质。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适应最重要的就是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适应,而体育教育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也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现代社会是人际交往频繁的社会,处处需要与他人建立关系。对于正处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学生来说,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但是学生生活的需要,也是将来走向社会,获得事业成功的需要。
总之:体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成为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姣,周和,齐平,等,高等院校健康促进模式的探讨,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5):548-549.
[2]范存欣,马绍斌,王惠苏,等,广州市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5,21(4):390-391.
[3]李玉良,王成申,周红斌,等,郑州市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26(1):121-122.
[4]张占平,普通高校大学生亚健康影响因素分析,湖北体育科技,2005,24(1):58-64.
[5]黄晓婷,大学生亚健康成因及健康促进对策,科技信息,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