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西藏结缘

2014-10-14 22:06
旅游世界 2014年10期
关键词:奶糖拉萨大叔

拉萨大叔

至今我都未得大叔真名,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体魄壮美,肃然的神情中又有几分从容的自信和生活的安逸映衬出的淡定。第一次偶遇大叔是在拉萨去往巴松措的途中,注意到他只因为他开了与我们同款的车,这在西部算是凤毛麟角的选择,与同伴自心中赞赏大叔的慧眼。如是,只是简单的相逢亦不值得挂念。第二日,当我们在雨幕中抵达鲁朗花海时,大叔的车也已在停车场,果断把车停在了大叔车旁的空位上,我在便条上留言贴在他的前挡玻璃上,顽皮地邀请他加入我们车友会的QQ群。

如果不是第三日清早出现的一次小意外,情缘便止于此。当早出发游花海,刚出度假村,门口溪上的木桥就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车辆右前轮滑出桥面,进退两难,上下不得,同行伙伴忧心焦虑,束手无策。佛祖派来化险为夷的正是后于我们出发的大叔。只见他在雨中从后方急步走来,没有问怎么出的事,车是谁的,现在准备怎么办,只是径直走到车头不顾桥面泥湿,跪地察看,而后果断而迅速地给出了解决办法,组织大家同心处置。待大家正欢呼雀跃、庆祝脱险时,余光中捕捉到大叔转身离去的身影。我紧赶几步上去道谢,适时地请求留下大叔的联系方式。此时的大叔已不再是两日前冷淡戒备的形象,他用温暖宽厚的大手握起我余惊未消的凉手互道珍重,暖意四起。

这日上午我们的行程与大叔相仿,游览途中相遇多次,遇到了总会聊上几句,大叔热心地告知途中各种信息和资讯,又匆忙道别。在他们一家三口走入花海深处时,想起车上尚有家乡带来的大白兔,留下大白兔在他们车上以表谢意,循着他们映入花海的身影奋力挥手。

边巴和家人

与边巴的相遇,也是在鲁郎车辆出险的早晨。

如不是他扛来敦实的垫木,鞋也不及脱下,钻入车底蹚水清早阴凉的溪水将木头垫于车轮下,车子是否会皮毛无损地安然脱险未尝可知。那日午时回到度假村用餐,为表谢意力邀边巴共聚。餐桌旁的边巴已换去清早湿脏的衣物,也没了当时矫健、麻利的样子。他是一个瘦小个子的藏人,没有一般藏族男子的魁美,脸上带着和蔼的笑,落座下来拘谨得都不知如何安放手脚,我们道谢于他,他又如孩子般腼腆得不知如何作答。

边巴在度假村工作已有数年,家就在两公里外的东巴才村。我在车上尽可能多地搜寻出相赠边巴的礼物时,一行人已经商定去边巴家拜访。

边巴与姐姐一家同住。白色的房墙,黑色的窗边,五彩的门楹,这是典型藏家的风格,泥土堆砌的院墙,宽敞院落被野生的草地铺满,洁净而绵软,入门的台阶边拼放齐整的花盆,格桑花迎风摇曳。家中只留姐姐和她的两个孙女在家,这是一个因勤俭而富庶的家,窗楣明净,案几光亮,眼目所及全无赘物碍眼,只有边巴姐姐大红的党员证映入眼帘。

当同行的摄影大师们各自架起心爱的设备,为孩子的纯真倾倒而痴迷创作的时候,我与女伴在边巴家敞亮的客厅喝着姐姐亲手做的酥油茶和酸牛奶,在炉火边取暖阅读。偶然抬眼,收获的又是窗外云烟雾绕的优仙美地。

巴松措的汉子和孩子

那日到达巴松措暮色已起,留宿在当地的藏民家。同行的小弟欣喜地奔回来告诉我有藏民在别处的院子里跳舞,要不要一起看。本有倦意,却不低诱惑,循声而访。那家院内锣鼓喧天,壮汉们翩然起舞,妇孺围观,笑容甜美。汉子们一曲跳罢酣畅淋漓,散坐院内喘息小憩。想起车上带着的大白兔奶糖,转身取来分享给大家。人很多,窗内的、廊下的、屋边的……每人两颗奶糖不多不少,正好够分。有一个妹妹是我们所住藏家的孩子,之前我已给过她一把奶糖,再给她的时候她执意不要,说已经获得不该再要。还有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我给她奶糖后迅速与旁边尚未得奶糖的姐姐分享,这是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未经思考而自然发生的,是城里孩子恃宠生娇所没有的乖巧。看着他们每一个人都嚼着甜甜的奶糖而笑意盈盈,我的心里也滋养出甜美无数,因为被他们的纯真感染而心生明亮。

冈拉梅朵的国际友人

拉萨,北京东路,冈拉梅朵。恐怕去过拉萨的人无人不知,关于拉萨的各种书刊恐怕也鲜少有不提及这家餐厅的,更是深得了同伴的喜爱,她的存在已然是一个传说了。于是在拉萨逗留的日子,此处似乎成了餐饭的唯一指定。有一天我们从林芝返回拉萨,住店、歇脚,一切收拾稳妥,准备去冈拉梅朵吃晚饭,天色还很亮,楼下满了位,只好去二楼寻,意外地发现在二楼的天井有露台的餐位,欢蹦乱跳地就坐了下来。啤酒,酸奶,咖喱牛腩,烤羊排,鲜丽的花朵,欢愉的音乐,温媚的微风,心中能想起的只有“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夜色将暮未暮的时候走来七八个欧洲人,有年轻美貌的女孩子,有端庄优雅的老太太,也有气质儒雅的老先生,一群鱼贯而入穿过天井,似乎他们也看中了露台的长桌,终于有人犹豫着问“Can we?”,我们欣然允应。

话题自然是从“where are you from?”聊开了。当我们说起,我们是从上海开了四千多公里的路到拉萨,去过珠峰后再要开着车回到上海的时候,他们每一个人都瞪大了眼睛唏嘘,是惊讶,是羡慕,是佩服。我们拿起手机,翻开相册,与他们分享一路的风景与美好,又在拉萨的街巷互祝安好,挥手相别。

江孜饭店和江孜厨房的主人们

这一次的旅程中,江孜所留下的美好印象无出其右。除了宗山古堡的肃穆、白居寺的静朴、县城街巷的恬淡,也许最让人无法忘怀的是随缘的偶得。

入住江孜饭店是偶然,如果没在江孜县城的上海路发现她,也许吃过晚饭短暂休整后我们就直驱日喀则了。江孜饭店是由一组始建于1986年的建筑群组成,是一座具有浓郁而古朴的民族风格的涉外酒店,开业至今26年,依旧运行良好,有些设施虽老而全无脏旧之感,在岁月的磨砺中晕染出小资的情调,文艺的气息,怀旧的氛围。前台做check-in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藏族大妈,带着金丝边的眼镜,工号006,足以证明她在这个酒店的资历和渊源,许是当年亦是芳容初绽年轻女子。正是入住的高峰期,虽忙于应对却笑容慈和,让我惊讶的是她接待外宾时流利的英文水准。

也许是多日的奔波疲累,又或床洁铺暖,次日三竿方得梦醒,前夜满院车马已各奔四方,旷廖的广场上仅剩一车偏安一隅,咎自安然。门卫拎着手中的扫把围车四下端倪打量,定是在猜度为何这车的主人,与众不同,迟迟不赶脚。

上午做check-out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藏族男子,容颜依旧有藏家男子的粗犷,然而又受了现代教育的熏陶,气质儒厚,谦恭有礼。宾客尽数撤离,不再忙乱。从你们打上海来聊起,如数家珍地为我们介绍起江孜沿途的景点风光,建议我们去看难得的赛马节。

江孜厨房在江孜饭店的斜对面,逗留江孜的早晚饭食都是在那儿解决的。一进门一个大叔就用生疏的汉语,指着我们手里的手机,比划着告诉我们Wi-Fi密码,不禁一愣,第一次遇到这么主动善待的店家。点菜时,大叔似乎洞察心底,一个两个全是心头的好。细想是因为大叔和蔼的语气,那样地亲切一点都无生分之感,让人不由自主有如归家,心生信赖。等餐的间隙环顾四周,发现墙上林布的锦旗,全是感恩店家的慈善之为,联想大叔待人的和善自也顺理成章。

定日的妇人和孩子们

在去往珠峰的途中,遇到一路迎面而来的妇人和孩子,我们慢下车速,她们渐围上来与我们招呼。翻出不多的储备与孩子们分享。找出随程带去的铅笔和练习册,一下子无数双大手和小手牵着渴求的双眼伸向我,任我怎么分发,眼前总有那么多伸长的手,直至我散尽所有。我知她们有很多人是不断重复地索取,可我无意责难,这是物资匮乏的西藏以西,即便驾车我都觉得一个集镇到另外一个集镇的艰辛和遥远,况她们都无公共交通可乘,经济宽裕的或许会有摩托车代步,除此只有徒步,一年或许一年都不会有一次进城的机会。只愿可以有小小的帮助给予她们温暖。而临别时收获她们满足的笑脸中送予我们路途的平安,于心安然。

扎什伦布寺后山转经道上的人们

扎寺后山的转经道大概是同伴的私房路线,游客甚少,决定去爬是因为那是日喀则市的制高点,可以俯瞰全城。转经道沿着扎寺的外墙顺着山势起伏,沿途有乞讨的丐,有慵懒的狗,有修行的僧,还有转经的人。边看边走,边爬边走,偶或不小心挡了转经人的道,双手合十歉意微笑,欠身避让,无论男女,无论老幼,无论贵贱,无论贫富,他们虽无多言语,然全都笑容亲和全无责备。

对于藏传佛教不曾深研,文化根源决定了个人信仰。故而对于西藏的寺庙没有狂热的参观欲望,两年前看过布宫、大小昭寺,哪怕有导游的讲解,对于其中的了解也仅浮于表象。明白与其去当一个庸附的游客,不如学会尊重他们,不去打搅他们,远远看过心意点到。

318上文艺的交警

西藏境内交管甚严,国道、省道关卡林立,警力遍布。每一程都会有不同的限速要求,你若超时便是违法。判断的依据也很简单,入口发你一张写有时间的限速单,你若在规定的时间以内走完全程便是违法,扣分罚款自是必然。一路警察多是严肃,面无表情,看过限速单,若不违法,收下单据就放行。只有在林芝回拉萨的途中一位汉族的年轻警察看过限速单后问我们单据是否要留作纪念。一下觉得遇到了善解人意的同道中人,收下单据连连道谢。车开出检查站老远,还津津乐道,赞不绝口警察同志的文艺范儿。

猜你喜欢
奶糖拉萨大叔
拉萨舰,入列
失眠的熊大叔
嗨歌大叔
汤姆的奶糖
拉萨姑娘美
拉萨设施月季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梨大叔说错了
TWO DAYS IN LHASA 拉萨两日
我可以变得很富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