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剑
摘 要:强化实验意识是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基础,加强教师实验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贴近生活,细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倡导开展课外小制作活动,培养实验意识。做好实验,让课堂高效落到实处,细化演示实验,强化物理知识理解力;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力;自主设计实验,增强物理学习自信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高效课堂 提升
物理高效课堂是在不降低教学难度前提下的高质量高效益的课堂,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强调实验观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目前物理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缺乏生命活力等问题,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学习主动性被束缚,课堂教学效率低,消磨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容易对物理学科产生排斥心理。下面笔者就强化实验教学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谈几点看法。
一、强化实验意识是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基础
1.遵循学科特点,加强教师实验教学观念。实验是物理学科永恒的主题,实验是基础,初中阶段更要注重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远离实验教学,千方百计地讲授实验,书面分析实验,忽略了实验过程,普遍存在着重实验理论轻实验实践现象,经常抱怨缺乏实验资源。其实最常见的生活现象、最普通的日常用品都可以作为实验资源,一只塑料杯就可以做物体的惯性、大气压力、摩擦力、声的共振、摩擦起电、光的折射和反射等10几个实验,关键在于教师自身要强化实验教学观念。
2.引导学生贴近生活,细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学习动力,物理学科的抽象性和理性思维对初中生来说非常的不适应,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知水平都处于一种好奇阶段,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对学生却有极强的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现实中的物理现象和课堂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比对,使学生能主动地对身边生活自然现象进行理性思考,比如“雨后彩虹”“哈哈镜效果”“钢笔能吸入墨水”“下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见雷声”等现象,通过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好奇心,留住兴趣,实现课堂的高效。
3.倡导开展课外小制作活动,培养实验意识。高效课堂之所以高效,与传统教学模式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消化习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物理学科的各种规律原理则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实现、验证,达到融合。现阶段的初中物理实验大多适合开展小制作活动,属定性实验,小制作主要是以扩展知识面,发展学生创造力,在活动中养成实验意识,用活动来巩固物理知识的一个过程。教师可将课本上的一些实验习题改为小制作活动,如在“力的测量”教学时,可让学生自制橡皮筋测力计,体验力测量原理。
二、做好实验,让课堂高效落到实处
1.细化演示实验,强化物理知识理解力。演示实验主要是教师操作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学生克服模糊认识,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每一个实验都要科学细化步骤,提出问题,引发悬念,调动学生思维和想象,共同探究学习。具体来说,首先介绍实验装置,指明观察的对象和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其次,教师努力提高实验过程的可见度,让学生能仔细观察物理现象,训练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得出应有的结论;最后师生共同做演示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巩固教学内容。
2.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力。学生分小组学习,把知识的消化、问题的解决在小组内完成,通过生生互动,协作学习,提高知识的迁移效度。分组实验正是基于这样的模式,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动手实验的机会,学生分工合作,亲历实验全过程,教师就是努力创造一个轻松、有序的良好氛围。如“测定小灯泡功率”实验就可以进行分组实验,学生分别做实验准备、正确连接电路、观察表指针、记下读数,最后互相讨论,得出规律,整理器材。这样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3.自主设计实验,增强物理学习自信力。对教学中的一些容易混淆的难点问题,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通过直观的观察、体验实验现象,获得清晰的印象,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增强自信力。在“声音的特性”教学中,教师提供一把钢尺,通过钢尺的振动声,来区别音调和响度的不同,具体过程:使钢尺伸出桌边不同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敲击,发出不同的声音;再使钢尺伸出桌边相同的长度,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也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样使学生对音调和音响有客观的认识也有感观的印象。
三、实验探究活动延伸,实现高效课堂目标
1.突破传统实验局限,实现真正的高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力不从心的局面,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开发和创造性使用实验资源。比如,教学挂图只是静止的画面,讲解过程全凭想象;有的演示现象瞬息即逝,效果很差,正因为这些局限性,使学生对许多物理知识的理解非常困难。实践证明,使用多媒体视频素材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是增加可见度,轻松、清晰地观看实验演示,才能更好地让全体学生的精力集中于课堂。比如,在热学演示实验中,把可视程度比较小的实验仪器局部放大,投在大屏幕上观察实验现象或读数的变化,既增强了实验效果,又能集中学生注意力。二是放慢实验过程,让稍纵即逝的现象完美呈现。如在“改变内能的方式”实验中,通过压缩空气,引燃硝化棉,这个实验的燃烧过程制成视频后,采用正常播放和放慢播放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对内能变化的理解有一个震撼的效果,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增加新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课堂上教师要创造性教学,学生要创造性学习,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增加新实验,拓宽学生学习能力,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如“电压、电阻”一课中,要求学生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因素对电阻大小的影响,并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在“影响浮力大小因素”实验中,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教师可增加浮力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两个因素,对浮力是否会产生影响,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挥创新能力。
3.注重实验分析,掌握深层次的探究方法。物理学科思维特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得出物理规律,最常见的探究方法有实验归纳法和实验验证法。在“总电阻”的教学中,通过实验归纳法探究串联电阻,先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电路,由学生实验,测定各个电阻的阻值,通过数值的变化和联系,归纳出R串=R1+R2的结论。然后由教师从理论上加以推导,也得出同样的结果,这样学生在实验中总结规律,初步掌握实验归纳方法。
参考文献:
[1]宋燕,路林,林胡凡.近十年我国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研究的实证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2,3:58~65.
[2]万欣欣,张伟.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教改创新, 2013,10:56~57.
[3]黄生学,樊雅平,潘晓明.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5:95~97.(作者单位:江西省泰和县教育体育局)
责任编辑:周瑜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