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管理研究

2014-10-13 03:35刘宇翔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成员农民

刘宇翔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与会展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一、引言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提高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实践中合作社已经发挥了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方式、产权形式与股份制公司有很大不同,有其独特的管理目标和经营方式,合作社管理者面临的风险也和股份制公司有一定的差异,简单地用公司风险分析方法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风险是不妥当的。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趋势上看,量变引起质变,下一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进入集约经营阶段即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提高,规范化、实力强的合作社将生存下来,经营不善的则面临改革或被合并的命运。现阶段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成员都面临着外在的和内生的风险,如生产风险、市场风险、组织风险、自然灾害、金融风险等,如何应对这些风险关系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败以及成员自身利益,关系到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否在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农业竞争中获得立足之地,关系到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乃至“三农”问题的解决。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研究比较少。Mark(2007)根据对美国奶制品合作组织的调查,认为对于奶酪产品联合的前向、交替和现金市场策略等风险管理工具可以增加负债预防破产,提升合作社资产的市场价值。[1]Ethan(2009)提出的改进股份分配制度有利于吸引新的加入者,分配制度降低了组织风险和生产风险。[2]Dirk(2007)分析1998-2002年欧洲15大奶制品合作组织的规模扩张,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喜欢通过合并、合作协议、联合风险的扩张方式,降低组织规模扩张的执行风险和相关成本、市场风险。[3]Manfredo(2003)认为合作社很难迅速适应现有的风险管理工具,需要运用一些刺激手段使传统和创新的风险管理来影响农民合作社的财务表现。Byrne(2005)通过对一个花生合作社的调查,模拟了内在和可能的风险管理策略对合作社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收益和成本的变化。Manuel(2004)研究了西班牙蔗糖合作社从1944-1998年的发展经历,说明农民合作社由于会员的支持内部存在一种稳定系统,能够抵抗风险保证组织稳定。Bielzaa(2007)通过比较期货市场、远期合同和保险三种可选择的风险管理工具在西班牙土豆合作社的运用,认为期货市场并不是划算的防范风险的手段。

国内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风险管理研究相对缺乏,缺乏系统专题研究,郭红东(2006)、何嗣江(2007)、梅德平(2009)分析了订单农业的风险和履约机制完善,认为“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更有利于降低农户风险。李永山(2009)提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期货市场结合避免农业产业风险的模式,将风险管理工具运用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4]对内部风险,罗必良(2007)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偷懒行为和监督机制作用,对内部管理风险提供了有益参考。[5]黄珺(2007)研究了成员异质性对组织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组织内部的风险。[6]于华江(2006)分别从多渠道探索农民合作经济组的筹资问题,为融资风险解决提供参考。[7]刘宇翔(2010)研究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投资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从内部融资的角度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风险。[8]韩国明(2013)从农户服务需求的角度分析“合作难”的原因和风险。[9]

简要评述:国外农民合作理论和实践是比较先进的,对于合作社风险的研究,从农业保险、期货市场、多元化投资、规模扩张、股份改革、组织内部管理的角度分析各种风险的控制方法和工具,比较不同风险管理工具的成本收益,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国内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研究不够深入,主要是从成员意愿、组织管理、融资、市场营销、期货保值等视角对国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部分风险进行研究。前人研究的不足在于:国外农民合作社风险研究,侧重于对规模扩张、财务管理、金融工具的研发和运用,这对于成熟的市场与合作社比较适用,缺乏从成员特征、组织特征、需求出发的风险管理工具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现阶段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不能盲目照搬,毕竟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内现有的研究中,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管理研究比较散乱,还没有形成体系,多数研究只针对一种风险提出建议,但对农民合作发展和整体风险管理认知不足,对于风险管理工具和风险规避方法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作为一整体和系统,分析现阶段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风险特征并构建风险管理体系,从整体上控制预防风险发生,而不是针对单一风险,为合作社提供整体风险解决方案和建议。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管理体系

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信息交互系统,围绕组织的管理目标,分为三个维度,如图1,管理组织是风险管理的载体和执行机构,信息系统负责收集信息、预警、评估、反馈,风险工具系统为决策者提供可行的方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目标是为成员提供最好的服务和创造最高的收益,这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有明显差异;民主管理是合作组织的特点;信息系统是风险管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多元化的风险管理工具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 风险管理系统框架

从风险管理流程上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风险管理与企业没有太大的区别,如图2所示。但是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在的独特性决定了它的经营目标、所有制结构、管理原则等方面和股份制企业具有显著的不同,这就决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风险的特殊性。首先,在组织目标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满足成员需求为成员服务,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企业则是纯粹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第二,产权制度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以农民为主体,农民成员必须占到成员总数的80%以上而且股权平等,资本的比例受到限制,合作社的财产将会量化到农民个人名下;股份制企业成立的基础是资本,没有对出资人身份及所占比例予以限制。第三,管理方式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一人一票,成员地位平等;股份制企业则以股份为基础实现管理的权限,股份最大的股东拥有最强的发言权。第四,服务对象不同,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本社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信息、生产资料购买和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等服务;而企业面向社会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第五,盈利分配方式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的基础是成员与合作社交易量,即“按惠顾额返还盈余”;而企业则按照股东出资比例分配盈利。第六,参与方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成员退出时,可以带走自己加入时的出资和记载在其账户内的由公积金形成的财产份额。而企业法人的股东一般只能以转让股份的形式退出,这种退出并不造成企业法人资产的减少。第七,主体角色不同。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是所有者与使用者的统一;股份制企业的股东仅是所有者身份。所以尽管在风险管理体系和流程上,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股份制企业类似,但是具体的经营风险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图2 风险管理流程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分析

1.社会环境风险

社会环境风险包括政府政策及执行力度和社会认可度。尽管政府部门每年都出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包括税收、信贷、补贴及其他政策支持,但是根据课题组调查,在基层的农村合作社中,这些政策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加上地方执行力度不够,这些优惠政策真正能落实到基层合作社的还是比较少。特别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农业一般是当地主导产业,如果大家都成立合作社,而地方政府又不能对合作社征税,则地方财政就会受到较大影响。有些企业利用合作社税收减免政策来进行偷税漏税,这也是地方对合作社进行照常征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社会认可程度上,许多地方认为合作社扮演的其实是销售农资、收购农产品的中间商角色,对其高价卖出农产品和低价买进生产资料、技术的行为应该收税。此外,在补贴政策中只有发展较好的合作社能够享受这些政策,很多地市都有评选规范合作社的政策,而处于起步阶段、最需要政府扶持的合作社,反而无法申请到这些补贴。

2.管理风险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风险受管理者素质、组织结构是否健全、成员参与管理积极性、组织规模、成员间信任程度和忠诚度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初期,在管理制度、经营活动中大都存在不规范现象,难以抗拒较大的自然和市场风险,无法开展有效性经营活动。大多数合作社发起人是当地的农村精英和村干部,基于地缘和亲缘关系的信任成为合作的基础。大多数村民只是出于对发起者的信任而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合作社管理并不积极参与,忠诚度也不高,经常有违约销售的情况,最终导致少数发起人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参与程度比较低。较高的参与管理成本,缺少激励和制约的制度,使民主管理流于形式,大部分合作社因而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经营较好的合作社少数人是大股东,成员仅得到价格改进的好处,其他利润被资本持有者占据,违背了合作初衷引起很多成员的不满,一旦有机会获得额外的利益,这些成员会选择离开合作社,或者违约销售,导致合作社成员和销售渠道的不稳定。经营较差的合作社,成员对组织漠不关心,经常违约销售增加个人收益损害组织利益,管理松散甚至无法实际运营。

3.市场风险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营业务是农产品项目,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农产品及物资价格和成本变动、消费者需求变化、市场预测能力、国内同行的竞争者、销售渠道执行力、产品保质期短。比如,突如其来的禽流感,导致消费者对家禽类产品避而远之,消费需求急剧下滑,很多城市停止活禽市场交易,家禽价格一落千丈,使我国家禽养殖业遭受巨大损失。尽管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销售、采购,但是面对市场价格剧烈波动也无能为力。在农产品销售中,由于渠道执行力差、运输成本高、产品保质期短,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价格飙升,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消费者需求。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农户喜欢搭便车,盲目跟风,不注意市场容量和未来价格,产品供需年度差异非常大,丰产而不丰收。

4.生产风险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风险有:生产标准化程度、培训能否到位、自然灾害、引进技术是否成熟。标准化生产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标准化程度提高有利于节约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统一管理。农民对技术的接受程度、掌握程度、培训程度,都会影响到农产品标准化程度。此外,自然气候对农业生产带来巨大不确定性,干旱、洪水、天气突变等都影响着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有一部分成员为了节约成本,没有按照标准的技术和流程进行生产,产品品质得不到保证,只能低价出售甚至无法出售。

5.融资风险

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风险包括:股金不稳定、固定资产少、原始投资难以筹集、银行认可度低。调查中发现,资金短缺问题是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合作社融资可分为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外部融资困难主要是银行、信用社等信贷机构不太认可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类市场主体,给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的风险要高于企业,这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较为宽松的成立条件、运行机制、资产持有量和担保情况有关。特别在银根紧缩的背景下,从外部融资的难度就更大。

6.人力资源风险

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力资源风险包括:缺少合作企业家、缺少合作培训、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具有合作精神的农村精英和农业企业家即是目前最为缺乏的,这种人才大都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起者,有一定的奉献与合作的理念,在当地有一定的威望,具有农业生产、销售的经验和管理能力,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前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成员的管理意识和专业知识缺乏也是人力资源不足的重要表现,需要对成员进行长期的培训,从内部解决长期人力资源缺乏的风险。

五、风险管理工具的创新

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具有特殊性,所以在风险管理和规避上要不断创新,运用预警、转移、分散、回避等多种方法,进行风险管理工具创新。

第一,新型农业合作保险。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赔付率高、风险较大、发展困难,如何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特定项目的农业保险,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害值得研究。政府的支持应侧重宏观政策和银行贷款支持,减少直接的财政支持带来的挤出效应,利用乘数效应提供优惠贷款政策,降低贷款难度,带动企业、农民投资、参加农业合作保险。新型农业保险要由政府和保险公司“联办共保”,逐步使公司成为农业保险的主体之一。

第二,期货市场利用。在发达国家,农业期货市场是风险转移的渠道,但是如何将期货市场和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系起来还需要深入研究。期货市场能够有效解决农产品产销季节矛盾,是解决农产品价格蛛网陷阱、配置农产品市场风险的有效工具,有助于调整供求平衡,有效规避价格风险。

第三,培养合作文化、成员间信任和组织忠诚度。成员之间信任和忠诚度较高,成员成为所有人和使用者,会为组织提供稳定的原材料和资金,相对于其他竞争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就目前现状来讲,还要不断培养合作文化,促进成员信任程度的提高。

第四,外部人力资源的激励。为了应对人力资源风险,政府应建立一套激励机制,鼓励农村精英、大学生、职业经理人进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层。外部可以进入合作社的人力资源有:政府工作人员兼职、企业人员兼职、大学生、科研人员等,这些人员或有专业知识或有社会资源或有资金。

另外,为了避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风险,还可采用其他风险管理工具:如多元化投资项目组合分散风险,提高组织抗风险能力;长期契约,包括成员与组织的契约与外部契约;构建风险信息系统,收集政府及市场信息,预测市场变化。

[1]Mark R.Manfredo.Cooperative risk management,rationale,and effectiveness:the case of dairy cooperatives[J].Agricultural Finance Review,2007(9):311-339.

[2]Ethan Ligon.Risk management in the cooperative[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9(9):1211-1217.

[3]Dirk van der Krogt.The Impact of Cooperatives’Risk Aversion and Equity Capital Constraints on their Inter-firm Consolidation and Collaboration Strategies—With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European Dairy Industry[J].Agribusiness,2007(10):453-472.

[4]李永山.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新模式——基于“合作组织+期货市场”的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09(8):50-54.

[5]罗必良.农民合作组织:偷懒、监督及其保障机制[J].中国农村观察,2007(2):26-37.

[6]黄珺.异质性成员关系下的合作均衡——基于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关系的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7(5):38-43.

[7]于华江.试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资金短缺的解决途径[J].中国农村经济,2006(6):13-17.

[8]刘宇翔.农民合作组织成员投资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2):110-118.

[9]韩国明,王兰针,詹海晨.西北地区农户服务需求与农民合作基础研究—关于传统合作衰落与“合作难”的解释[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78-85.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成员农民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